几乎人人都有撒谎或被骗的经历。在人们的认知中,不诚实的人有品质缺陷,不值得委以重任。如果欺骗是工作的一部分,该怎么办?
撒谎是某些工作的必备技能
“我要坦白一件事:我撒谎,而且撒过不少谎。要么为了开始或结束对话,要么为了顾及他人或自己的感受,要么为了简化社交或职场生活。”英国广播公司(BBC)专栏作者克里斯汀·罗写道。
职场中的欺骗被普遍视为具有负面影响。背叛对于彼此的信任与合作是有害的,如果有人不得不求助于谎言,意味着他们可能并不擅长自己的工作。
《少废话,找份工作》一书的作者达娜·曼奇阿格里曾在微软、IBM等大公司工作30年。她发现,在工作中说谎被揭穿的风险比其他任何场合都要高,因为办公系统可以在各个工作环节进行自动追踪。“绝对不能说谎。”她告诉美国《Fast Company》杂志网站。
达娜举了个例子:杰森是西雅图市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他说他每月和每季度都提交了工作报告。当上司发现他并没有这么做时,立即解雇了他。但事情没有到此结束。西雅图风投和创业公司众多,彼此联系非常密切。杰森由于风评不佳,很难在这个圈子里再找到工作。
“你的名声,诸如正直、诚实、道德等,对你的成功非常重要。”达娜坚信,说谎有损事业,因为“晋升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软性技能”。
不过,BBC援引美国学者布莱恩·古尼亚和爱玛·莱文的最新研究称,某些职业更适合善于撒谎的人,比如销售导向而非客户导向的职业。客户导向是指满足顾客的需求,而销售导向是指满足销售者的需求。对卧底工作而言,欺骗绝对有必要。在国际舞台上,“外交辞令”必不可少。人们相信,能灵活变通地看待“真相”的人更适合这些工作。
有些类型的人在说谎方面比别人强。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尔·格尔芬德指出,创造力和不诚实是有联系的,创造力越强的人可能越擅长撒谎。这不是因为创造力赋予你撒谎的才能,而是因为你可能更容易相信自己制造的谎言,将欺骗行为合理化。如果你具有魅力型或者主导型人格,你也极有可能比别人更善于欺骗,这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说谎更多,而是你说谎时更“真诚”。
《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指出,每个人都犯过无数错误,经历过无数失败,有各种毛病。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良好的自我感觉,需要相信自己是好人,我们选择的人生道路是正确的。我们需要树立正面的自我形象,而自身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那么,将这二者进行调和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自己和他人隐藏我们的缺点。
“能调节情绪的人能力更强”
社会谴责谎言,但撒谎几乎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行为。有调查显示,美国人平均每天说谎两次。谎言的分布遵循“帕莱托法则”——20%的人说了80%的谎言,80%的人说了余下20%的谎言。和善于说谎的人不同,不常说谎的人这样做多半源于不安或恐惧。谎言为他们提供了暂时的心理保护,但也可能加剧不安全感:万一说谎被发现了怎么办?为了圆一个谎而制造更多谎言、陷入恶性循环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经常说谎的人可能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和高智商。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说谎需要更大的记忆容量,这与智商密切相关。有效的谎言需要生动的想象力,尤其是在找借口和歪曲事实的时候。此外,善于说谎者往往具有更高的情商,能够在交流中操纵他人的情绪,掌控听众的反应。
美国社会学家阿利·霍克希尔德创造了“情绪劳动”这个术语,指的是在工作场所通过调节情绪来创造公众乐于接受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他最初的研究领域是航空业,但“情绪劳动”不仅指空乘人员要保持外表光鲜。
米拉辞掉了中东一家顶级航空公司的工作,因为她觉得自己的精神状况岌岌可危。在工作中,她随时都要积极调整面部表情,比如在遭遇严重颠簸或着陆失败时,空乘人员冷静的举止对乘客的情绪至关重要;当遭受不公平或粗鲁的对待时,她却没有捍卫自己的权利。“有一次,我问一名乘客要不要咖啡,他没有回答。我问了他两次,他还是没理我。当我转向下一位乘客时,这个男人对我破口大骂。”她告诉BBC,当她向上司解释时,上司说她肯定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惹怒了对方,因此她应该向他道歉,“顾客是上帝”。
几乎所有职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需要“情绪劳动”。无论我们的岗位是否要与客户打交道,无论我们在哪儿工作,都可能每天花相当多的时间从事“情绪劳动”。“情绪劳动”除了有所不为,还要有所为。许多雇主希望员工接受这样的职场文化:他们必须对外界表达特定的情绪,包括野心、进取心和对成功的渴望。“人们相信,能调节自己情绪的人比那些不能调节情绪的人更有能力。”美国学者爱玛说。
临床心理学家露西·伦纳德表示,忠实于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当然,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要职业化,应对难缠的客户和同事往往是工作的一部分。然而,与其说着你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话,在一个又一个谎言中身心俱疲,不如真诚沟通,试着理解别人的处境,这样做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
善意的谎言更合乎道德标准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我们应该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谎言。从心理学上讲,当真相伤害了一个人的自尊时,后果可能很严重。我们喜欢一切奉承我们的谎言,对让我们感到苦涩的真相只是浅尝辄止。在你指责同事说谎前,好好想一想,他是在故意欺骗你,还是真诚地抱有错误的观念。
美国芝加哥设计师安妮·莫特尔告诉《Fast Company》,她对同事说过的善意谎言是:“很抱歉,我读的是艺术学校,真的不知道如何使用Excel。我能不能发给你一个文件,你帮我用Excel整理一下?”这话部分是真的:她的确是艺术学校毕业的,但她知道如何使用Excel,只是用得不好。“我不认为Excel对我的职业来说是一项必要技能。我不想在这些工具上浪费时间,这些借口能帮助我专注于本职工作。”
实际上,安妮的同事未必在意她是否说谎。正如爱玛所说,“我们非常在意别人是否对我们有好感,但并不总是在意他们的每句话是否都是真话”。
与经常说谎的人相处,关键不在于判断他们是否说了真话,而在于我们能否预测他们可能做什么。面对没有安全感的说谎者,要让他们感到被接受、被欣赏,并告诉他们,你在乎的是他们本人,而不在乎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时,善意的谎言更合乎道德标准。例如,医生会给肿瘤患者带来“虚假的希望”。“通过研究,我发现很多人欢迎并感激这种谎言。”爱玛说。这就是成年人要教导孩子们欣赏善意谎言的原因。
加罗·高曼在《职场谎言的真相》一书中写道:“我自认为可以将工作场合分为‘说谎’的他们和‘诚实’的我们,其实这两者间并无明确界限。我认为我对自己是诚实的,但我发现没人能完全诚实;我自认为是个客观的观察者,但我发现,如同其他人一样,我的无意识偏见无所不在,甚至强大到扭曲了现实。我们都是说谎者,‘我们’和‘他们’的界限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清晰。关于谎言、欺骗或者骗子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某种程度上,说谎的技能是天生的。“大自然充满了欺骗,”哲学家大卫·史密斯在《我们为什么撒谎:欺骗的进化根源和潜意识》一书中写道,“病毒会欺骗宿主的免疫系统,变色龙以保护色欺骗捕食者,人类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