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民粹的幽灵回到欧洲?
作者 袁野
青年参考
(
2018年11月07日
02
版)
从西班牙到德国,从瑞典到意大利,过去一年里,欧洲各国民粹势力加速走向政治舞台中央,并呈现合流之势。这股潮流与欧洲各国主流政党的首鼠两端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不久的将来,来自价值观层面的新一轮挑战,或将把一个“历史的幽灵”带回欧洲。
--------------------------------------------------
于岁末临近之际蓦然回首,2018年堪称欧洲主流政治内忧外患、危机重重的一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萌生退意不过是最新的一幕。在那些被打上“民粹主义者”和“极端分子”标签的人眼中,这一年却是高歌猛进的时光:在建制派围剿下,民粹主义政党不仅没有昙花一现、偃旗息鼓,反而不断取得突破,甚至开始登堂入室,堂堂正正地跻身当政者行列。
从最北方的斯堪的纳维亚到最南端的亚平宁,从辽阔的东欧平原到多山的伊比利亚半岛,民粹主义者攻城略地,从政治光谱的两侧对主流政党形成合围。在匈牙利,欧尔班轻松开启第三任期;在意大利,“北方联盟”和“五星运动”联手组阁。极右翼政党在瑞典、德国和斯洛文尼亚的大选和民调中捷报频传,在奥地利和芬兰参与联合政府,希腊、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的极右翼都开始走出边缘地带,来到世人瞩目的聚光灯下。
不满足于在本国横冲直撞,欧洲的民粹主义者试图加强彼此的合作与协调,日趋合流并进。意大利和匈牙利打造反移民联盟,玛丽娜·勒庞为瑞典民主党的胜利欢呼,之后游历诸国,试图打造一个更广泛的民粹主义联盟。“新世界”的民粹主义者也从大洋彼岸赶来,离开白宫的史蒂夫·班农宣布要将主要精力用在欧洲。在那些高呼“本国优先”的欧洲政客看来,这个场景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远征军的登陆般激动人心。
“欧洲将面临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代表左翼舆论的英国《卫报》忧心忡忡地感叹。在主流政治势力看来,如今的欧洲联盟再度面临多事之秋:英国脱欧在即,罗马因为财政预算与布鲁塞尔唇枪舌剑,东欧的维谢格拉德集团与德法貌合神离;经济增长磕磕绊绊,难民危机并未散去,新一轮金融危机魅影浮现,民粹派和极右翼不断蓄积力量,准备掀起新一波惊涛骇浪,而明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恰好给了他们再好不过的时机。
乐观者会自我安慰说,欧盟已遭遇过不知多少个“多事之秋”,希腊债务危机,欧元危机,难民危机……这艘大船全都平安躲过了,蓝色的联盟旗帜依然在风雨中高高飘扬。这一回,欧盟必定可以挺过去,虽然默克尔即将告别舞台,但马克龙还在。
问题是,支持欧盟的民意基础还在吗?欧洲人还想抵御民粹主义的进攻,还愿意捍卫全球化、一体化,坚守开放、宽容的价值观吗?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再那么确定无疑。看看瑞典民主党的得票率吧,看看德国选择党的支持率吧。按照民调,这个成立刚刚5年的极右翼政党才是德国的“第二大党”,比“百年老店”德国社民党还受欢迎。选择党可以轻松拉起规模不小的示威游行,整个德国社会都听到了他们的声音,都在思考他们的主张有几分合理性。公开讨论“排外”在德国不再是禁忌,在其他国家亦然。
极右翼思想一步步走向舞台中央。选民们在“求新、求变”,主流政党则手忙脚乱地跟随民粹主义政党设置的议程起舞,甚至半推半就地开始“抄袭”极右翼的政策主张。正所谓“打不赢对手,就变成对手的一部分”,政党政治的基本原理指向了晦暗不明的未来。
欧洲人的“民心”正在改变。选民们不是没给主流政党机会,对民粹主义政党“狼来了”般的口诛笔伐已经进行了四五年,但这么长的时间里,默克尔和她的同仁们一直没能提供可靠又现实的替代方案。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们感到厌倦,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的话语和政策,随之逐步成为欧洲社会的主流价值。“狼”真的要来了。
这意味着什么?《卫报》的表述已经相当委婉了,马德琳·奥尔布赖特的警告更加振聋发聩。今年夏天,这位美国前国务卿出版了新书《法西斯主义:一个警告》,其中直言不讳地写道:“当时的情形(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现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
从西班牙到德国,从瑞典到意大利,过去一年里,欧洲各国民粹势力加速走向政治舞台中央,并呈现合流之势。这股潮流与欧洲各国主流政党的首鼠两端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不久的将来,来自价值观层面的新一轮挑战,或将把一个“历史的幽灵”带回欧洲。
--------------------------------------------------
于岁末临近之际蓦然回首,2018年堪称欧洲主流政治内忧外患、危机重重的一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萌生退意不过是最新的一幕。在那些被打上“民粹主义者”和“极端分子”标签的人眼中,这一年却是高歌猛进的时光:在建制派围剿下,民粹主义政党不仅没有昙花一现、偃旗息鼓,反而不断取得突破,甚至开始登堂入室,堂堂正正地跻身当政者行列。
从最北方的斯堪的纳维亚到最南端的亚平宁,从辽阔的东欧平原到多山的伊比利亚半岛,民粹主义者攻城略地,从政治光谱的两侧对主流政党形成合围。在匈牙利,欧尔班轻松开启第三任期;在意大利,“北方联盟”和“五星运动”联手组阁。极右翼政党在瑞典、德国和斯洛文尼亚的大选和民调中捷报频传,在奥地利和芬兰参与联合政府,希腊、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的极右翼都开始走出边缘地带,来到世人瞩目的聚光灯下。
不满足于在本国横冲直撞,欧洲的民粹主义者试图加强彼此的合作与协调,日趋合流并进。意大利和匈牙利打造反移民联盟,玛丽娜·勒庞为瑞典民主党的胜利欢呼,之后游历诸国,试图打造一个更广泛的民粹主义联盟。“新世界”的民粹主义者也从大洋彼岸赶来,离开白宫的史蒂夫·班农宣布要将主要精力用在欧洲。在那些高呼“本国优先”的欧洲政客看来,这个场景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远征军的登陆般激动人心。
“欧洲将面临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代表左翼舆论的英国《卫报》忧心忡忡地感叹。在主流政治势力看来,如今的欧洲联盟再度面临多事之秋:英国脱欧在即,罗马因为财政预算与布鲁塞尔唇枪舌剑,东欧的维谢格拉德集团与德法貌合神离;经济增长磕磕绊绊,难民危机并未散去,新一轮金融危机魅影浮现,民粹派和极右翼不断蓄积力量,准备掀起新一波惊涛骇浪,而明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恰好给了他们再好不过的时机。
乐观者会自我安慰说,欧盟已遭遇过不知多少个“多事之秋”,希腊债务危机,欧元危机,难民危机……这艘大船全都平安躲过了,蓝色的联盟旗帜依然在风雨中高高飘扬。这一回,欧盟必定可以挺过去,虽然默克尔即将告别舞台,但马克龙还在。
问题是,支持欧盟的民意基础还在吗?欧洲人还想抵御民粹主义的进攻,还愿意捍卫全球化、一体化,坚守开放、宽容的价值观吗?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再那么确定无疑。看看瑞典民主党的得票率吧,看看德国选择党的支持率吧。按照民调,这个成立刚刚5年的极右翼政党才是德国的“第二大党”,比“百年老店”德国社民党还受欢迎。选择党可以轻松拉起规模不小的示威游行,整个德国社会都听到了他们的声音,都在思考他们的主张有几分合理性。公开讨论“排外”在德国不再是禁忌,在其他国家亦然。
极右翼思想一步步走向舞台中央。选民们在“求新、求变”,主流政党则手忙脚乱地跟随民粹主义政党设置的议程起舞,甚至半推半就地开始“抄袭”极右翼的政策主张。正所谓“打不赢对手,就变成对手的一部分”,政党政治的基本原理指向了晦暗不明的未来。
欧洲人的“民心”正在改变。选民们不是没给主流政党机会,对民粹主义政党“狼来了”般的口诛笔伐已经进行了四五年,但这么长的时间里,默克尔和她的同仁们一直没能提供可靠又现实的替代方案。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们感到厌倦,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的话语和政策,随之逐步成为欧洲社会的主流价值。“狼”真的要来了。
这意味着什么?《卫报》的表述已经相当委婉了,马德琳·奥尔布赖特的警告更加振聋发聩。今年夏天,这位美国前国务卿出版了新书《法西斯主义:一个警告》,其中直言不讳地写道:“当时的情形(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现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