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年轻一代如何看待奢侈品
本报记者 高珮莙
青年参考
(
2017年11月29日
12
版)
6月25日,南京某商场一奢侈品牌专卖店前,顾客排起了长龙。图片来源CFP
近日,《欧洲时报》报道称,在经历两年的停滞不前后,奢侈品行业开始回暖,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顾客的购买力正在恢复,其中,18岁到34岁的中国“千禧一代”贡献最为突出,他们的消费占奢侈品市场增长额度的85%。
美国新闻网站“Skift”报道称,在全球个人奢侈品消费中,中国消费者占了三分之一,而且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年轻、更富有。到2025年,预计“千禧一代”将占奢侈品消费者人数的45%。
犒劳自己要量力而行
“黑五”大促那天,27岁的小李早早守在电脑前,在一家海淘网站上下单,买了两款心仪已久的名牌包。在过去不久的“双11”促销时,她在淘宝、京东、当当等网站买了一大堆衣服、化妆品、日用品和书,“早就把手剁完了”。
不过,小李并不担心自己未来一段时间会“吃土”。
她虽然每个月工资不高,但到年底就能拿到一笔还算丰厚的年终奖,租出去的房子的租金也能补贴不少。更重要的是,她平时基本过着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周末有时还要加班,吃饭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单位食堂,除了偶尔与朋友AA制聚会,几乎没有什么开支,收入基本能存下来。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像小李这样,理性地控制消费欲望。
据中国国内媒体报道,大二女生小青(化名)的生活费在同校女生中算是高的,她穿的衣服、用的化妆品,都是高档品牌乃至奢侈品,在学生中看上去很是体面,这让她有了一种优越感。久而久之,这种优越感让小青上了瘾,生活费已经难以满足她的消费,入不敷出的小青开始使用蚂蚁花呗、趣分期、拿去花等各种借贷平台,拆了东墙补西墙。直到有一天,越陷越深的小青发现再也填不上自己挖出的窟窿时,在网友的介绍下接触了裸贷,借到了两万元。
“自己的隐私被曝光在网络之下,被掌握在他人的手里是最恐怖的。”小青说,裸贷是她最后悔的事情,裸贷照片被公开也成了她的梦魇。
据英国《卫报》报道,网络借贷平台通常选择一些没有多少财务经验的年轻人“下手”。江苏女生林晓(化名)因为手头紧张,手持身份证拍摄了几张裸照和一段视频,在多家借贷平台借到了12万元。短短4个月内,她欠下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翻了一倍多。她不得不向家人要钱,以免自己的裸照在网上被公开。英国《每日电讯》报称,许多网友在微博上批评这些年轻人“天真愚蠢”,“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考上大学的”。
小李对《青年参考》记者表示:“买点喜欢的东西犒劳自己并没什么不好,关键是要量力而行。”
美国新闻网站“Skift”报道称,在全球个人奢侈品消费中,中国消费者占了三分之一,而且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年轻、更富有。
美国贝恩策略顾问研究所发布的年度报告称,2017年,中国大陆的奢侈品销售额将增长18%,占全球市场的8%。由于中国游客在境外强大的购买力,预计2017年其在全球范围内购买的奢侈品总额将上升11%。
奢侈品大佬们可以喘口气了
正如法国《费加罗报》所说,全球奢侈品大佬们总算可以喘口气了。
过去两年来,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与21世纪初相比曾有所停滞,导致业界信心衰退。但贝恩策略顾问研究所年度报告指出,经历2016年的惨淡经营后,奢侈品销售额在2017年迎来了6%的增长,达到2620亿欧元。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高收入国家消费者只贡献了2016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的一半左右,其中美国、欧洲与日本的贡献额分别为23%、19%与11%。中国消费者贡献了30%的份额,其他亚洲国家的消费者则贡献了10%。
不过,75%的奢侈品消费行为发生在发达国家:美欧日分别为33%、33%和9%。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购买了全球1/3的奢侈品,但90%以上是在境外购买的,其中巴黎是欧洲最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购买地点。
事实上,据英国路透社报道,从2016年第二季度起,对恐怖袭击的忧虑渐渐淡去后,中国游客在欧洲的奢侈品消费就开始大幅上升。这里的奢侈品价格更低,刺激着游客不停地“买买买”。
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各年龄段的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的支出明显增长,首次达到2610亿美元。中国游客中有一半是年龄在15岁至29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低,更愿意花钱购买奢侈品。
美国市场调研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显示,在这些“千禧一代”中,超过一半(66%)的人是高收入人群。
他们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超过一半的中国“千禧一代”在旅游时可能购买奢侈品,但除了昂贵的手袋和珠宝,他们也会为了旅行和就餐体验而大把花钱。
不过,贝恩策略顾问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千禧一代”更热衷于网上购物,且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难以被传统营销方式打动。贝恩顾问费德丽卡·莱瓦托告诉路透社,对于这些年轻的消费者,漂亮的广告宣传已经远远不够,奢侈品公司正在通过数字营销和拓展产品线,来吸引年轻一代的注意。
为了取悦“千禧一代”消费者,奢侈品牌在街头服饰上大作文章,比如运动鞋和夹克衫。法国传统奢侈品牌路易·威登与美国滑板运动服饰品牌Supreme的合作就大获成功。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互联网是奢侈品抓住年轻人的另一重要途径。预计至2017年年底,奢侈品网络销售额将较去年增长24%,占所有渠道总额的9%到10%。到2025年,电子商务营销将达到奢侈品全部销售额的1/4。中国正是该领域的领先者。
中国的年轻一代不喜欢用品牌束缚自己
几十个年轻人的脖子上文着Gucci标志图案的文身,婴儿吸吮着Marc Jacobs的安抚奶嘴,死者被裹在Burberry的裹尸布里……在一篇文章中,美国《赫芬顿邮报》这样夸张地描述中国未来10年的画面。
但在30岁的小林看来,购买奢侈品并不会让她看起来更有钱、更漂亮,反而会有些可笑。她告诉《青年参考》记者,除了吃饭、交通和买衣服,小林每个月最大的开支是参加各种健身舞蹈类的培训班,剩余的钱则用于储蓄和理财。比起用一些昂贵的物品来装饰自己,她更愿意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美国奢侈品资讯网站“精日传媒”认为,年轻富有的中国消费者可以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他们的消费模式和品牌偏好截然不同。一种是“富二代”,他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财富,并把钱花在奢侈品上,以彰显地位,其实就是“炫富”;另一种是“探索者”,他们收入不错,但不喜欢用品牌束缚自己,而是专注于个人经历,活在当下,在简单的事情上找到价值。他们更注重在道德、精神和文化上的独特性。
《赫芬顿邮报》认为,中国年轻一代实际上并不像过去那样迷恋奢侈品。“对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好的生活质量并不仅仅是拥有一些昂贵的物品。它既包括物质消费,也包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个人选择的基础上,并充满个人特质。”该报写道。
许多35岁到50岁的成年人将价格标签视为他们的生活质量指数,但20多岁的年轻一代在消费社会中长大,不仅看穿了奢侈品消费的肤浅,还把迷恋奢侈品看作“小孩子”的行为。
《精日传媒》称,10年前,购买奢侈品的人可能被年轻人崇拜,但现在他们可能被认为是肤浅或庸俗的。年轻人最喜欢的消费方式,是从旅行的地方搜集明信片并邮寄给朋友,是经常购买漂亮的笔和可爱的贴纸制作令人难忘的手账,是寻找独特设计的盘子、碗和餐具,烹饪食物与它们搭配,然后拍摄充满艺术感的照片,也可能是自己动手制作复古的首饰。
这些“奢侈”的生活方式远远不是品牌和价格能赋予的,它更接近DIY和体验消费。
近日,《欧洲时报》报道称,在经历两年的停滞不前后,奢侈品行业开始回暖,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顾客的购买力正在恢复,其中,18岁到34岁的中国“千禧一代”贡献最为突出,他们的消费占奢侈品市场增长额度的85%。
美国新闻网站“Skift”报道称,在全球个人奢侈品消费中,中国消费者占了三分之一,而且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年轻、更富有。到2025年,预计“千禧一代”将占奢侈品消费者人数的45%。
犒劳自己要量力而行
“黑五”大促那天,27岁的小李早早守在电脑前,在一家海淘网站上下单,买了两款心仪已久的名牌包。在过去不久的“双11”促销时,她在淘宝、京东、当当等网站买了一大堆衣服、化妆品、日用品和书,“早就把手剁完了”。
不过,小李并不担心自己未来一段时间会“吃土”。
她虽然每个月工资不高,但到年底就能拿到一笔还算丰厚的年终奖,租出去的房子的租金也能补贴不少。更重要的是,她平时基本过着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周末有时还要加班,吃饭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单位食堂,除了偶尔与朋友AA制聚会,几乎没有什么开支,收入基本能存下来。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像小李这样,理性地控制消费欲望。
据中国国内媒体报道,大二女生小青(化名)的生活费在同校女生中算是高的,她穿的衣服、用的化妆品,都是高档品牌乃至奢侈品,在学生中看上去很是体面,这让她有了一种优越感。久而久之,这种优越感让小青上了瘾,生活费已经难以满足她的消费,入不敷出的小青开始使用蚂蚁花呗、趣分期、拿去花等各种借贷平台,拆了东墙补西墙。直到有一天,越陷越深的小青发现再也填不上自己挖出的窟窿时,在网友的介绍下接触了裸贷,借到了两万元。
“自己的隐私被曝光在网络之下,被掌握在他人的手里是最恐怖的。”小青说,裸贷是她最后悔的事情,裸贷照片被公开也成了她的梦魇。
据英国《卫报》报道,网络借贷平台通常选择一些没有多少财务经验的年轻人“下手”。江苏女生林晓(化名)因为手头紧张,手持身份证拍摄了几张裸照和一段视频,在多家借贷平台借到了12万元。短短4个月内,她欠下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翻了一倍多。她不得不向家人要钱,以免自己的裸照在网上被公开。英国《每日电讯》报称,许多网友在微博上批评这些年轻人“天真愚蠢”,“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考上大学的”。
小李对《青年参考》记者表示:“买点喜欢的东西犒劳自己并没什么不好,关键是要量力而行。”
美国新闻网站“Skift”报道称,在全球个人奢侈品消费中,中国消费者占了三分之一,而且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年轻、更富有。
美国贝恩策略顾问研究所发布的年度报告称,2017年,中国大陆的奢侈品销售额将增长18%,占全球市场的8%。由于中国游客在境外强大的购买力,预计2017年其在全球范围内购买的奢侈品总额将上升11%。
奢侈品大佬们可以喘口气了
正如法国《费加罗报》所说,全球奢侈品大佬们总算可以喘口气了。
过去两年来,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与21世纪初相比曾有所停滞,导致业界信心衰退。但贝恩策略顾问研究所年度报告指出,经历2016年的惨淡经营后,奢侈品销售额在2017年迎来了6%的增长,达到2620亿欧元。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高收入国家消费者只贡献了2016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的一半左右,其中美国、欧洲与日本的贡献额分别为23%、19%与11%。中国消费者贡献了30%的份额,其他亚洲国家的消费者则贡献了10%。
不过,75%的奢侈品消费行为发生在发达国家:美欧日分别为33%、33%和9%。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购买了全球1/3的奢侈品,但90%以上是在境外购买的,其中巴黎是欧洲最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购买地点。
事实上,据英国路透社报道,从2016年第二季度起,对恐怖袭击的忧虑渐渐淡去后,中国游客在欧洲的奢侈品消费就开始大幅上升。这里的奢侈品价格更低,刺激着游客不停地“买买买”。
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各年龄段的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的支出明显增长,首次达到2610亿美元。中国游客中有一半是年龄在15岁至29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低,更愿意花钱购买奢侈品。
美国市场调研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显示,在这些“千禧一代”中,超过一半(66%)的人是高收入人群。
他们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超过一半的中国“千禧一代”在旅游时可能购买奢侈品,但除了昂贵的手袋和珠宝,他们也会为了旅行和就餐体验而大把花钱。
不过,贝恩策略顾问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千禧一代”更热衷于网上购物,且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难以被传统营销方式打动。贝恩顾问费德丽卡·莱瓦托告诉路透社,对于这些年轻的消费者,漂亮的广告宣传已经远远不够,奢侈品公司正在通过数字营销和拓展产品线,来吸引年轻一代的注意。
为了取悦“千禧一代”消费者,奢侈品牌在街头服饰上大作文章,比如运动鞋和夹克衫。法国传统奢侈品牌路易·威登与美国滑板运动服饰品牌Supreme的合作就大获成功。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互联网是奢侈品抓住年轻人的另一重要途径。预计至2017年年底,奢侈品网络销售额将较去年增长24%,占所有渠道总额的9%到10%。到2025年,电子商务营销将达到奢侈品全部销售额的1/4。中国正是该领域的领先者。
中国的年轻一代不喜欢用品牌束缚自己
几十个年轻人的脖子上文着Gucci标志图案的文身,婴儿吸吮着Marc Jacobs的安抚奶嘴,死者被裹在Burberry的裹尸布里……在一篇文章中,美国《赫芬顿邮报》这样夸张地描述中国未来10年的画面。
但在30岁的小林看来,购买奢侈品并不会让她看起来更有钱、更漂亮,反而会有些可笑。她告诉《青年参考》记者,除了吃饭、交通和买衣服,小林每个月最大的开支是参加各种健身舞蹈类的培训班,剩余的钱则用于储蓄和理财。比起用一些昂贵的物品来装饰自己,她更愿意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美国奢侈品资讯网站“精日传媒”认为,年轻富有的中国消费者可以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他们的消费模式和品牌偏好截然不同。一种是“富二代”,他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财富,并把钱花在奢侈品上,以彰显地位,其实就是“炫富”;另一种是“探索者”,他们收入不错,但不喜欢用品牌束缚自己,而是专注于个人经历,活在当下,在简单的事情上找到价值。他们更注重在道德、精神和文化上的独特性。
《赫芬顿邮报》认为,中国年轻一代实际上并不像过去那样迷恋奢侈品。“对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好的生活质量并不仅仅是拥有一些昂贵的物品。它既包括物质消费,也包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个人选择的基础上,并充满个人特质。”该报写道。
许多35岁到50岁的成年人将价格标签视为他们的生活质量指数,但20多岁的年轻一代在消费社会中长大,不仅看穿了奢侈品消费的肤浅,还把迷恋奢侈品看作“小孩子”的行为。
《精日传媒》称,10年前,购买奢侈品的人可能被年轻人崇拜,但现在他们可能被认为是肤浅或庸俗的。年轻人最喜欢的消费方式,是从旅行的地方搜集明信片并邮寄给朋友,是经常购买漂亮的笔和可爱的贴纸制作令人难忘的手账,是寻找独特设计的盘子、碗和餐具,烹饪食物与它们搭配,然后拍摄充满艺术感的照片,也可能是自己动手制作复古的首饰。
这些“奢侈”的生活方式远远不是品牌和价格能赋予的,它更接近DIY和体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