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在澳大利亚失宠
编译 陈荣生
青年参考
(
2017年10月11日
07
版)
澳元硬币近年来迅速失宠,与电子支付的兴起有一定关系,但更多地缘于这种货币形式在使用上的不便。
硬币在哪个发达国家最不讨人喜欢?荷兰国际集团( ING)的最新研究将答案指向澳大利亚。统计数据显示,93%的澳大利亚人在过去一年间曾故意丢弃硬币,主因是不愿携带。由于乱丢硬币成风,该国每个月遭受的财政损失达3800万澳元,平均每个成人2.1澳元。
公众对硬币的好感与年龄成正比,千禧一代中有40%的人每月丢失10澳元,而50~64岁的人群中只有19%丢失过相同数额。
与此相关的一个数据是,49%的澳大利亚人表示自己经常使用移动支付。横向对比其他国家的情况可知,27%的澳大利亚人“不经常”或“几乎从不”携带现金,而在德国,选择这两个选项的人只有10%。最依靠非现金支付的国家是美国,这一比例达到34%。
当被问及丢弃硬币的原因,受访者给出的理由包括:不方便(29%)、容易弄胀钱包(27%),以及“找不到能使用硬币的地方”(40%)。根据当地法律,如果消费者选择用5分硬币付款,他一次最多只能用这种方式支付5澳元。
在悉尼大学的研究生拉克兰·安德森看来,相比银行卡或手机支付,现金交易仍有独特优势。
“你可以说我偏执,但我真的不喜欢让自己的购买记录全能被追踪到。当然,发现太多的硬币挤满我的钱包时,我也会恼火。”安德森表示,“对此,我通常的做法是,偶尔在咖啡厅闲坐时,将所有硬币投入小费罐中,这是我能够想到的为数不多的使用途径之一。”
研究还揭示了更多有趣的事实。例如,男性在如何对待硬币这件事上比女性更粗心,有1/3的男性每月丢失10澳元或更多零钱,而女性只有1/4。
来自权威部门的意见也看衰硬币的前景。去年2月,澳大利亚皇家造币厂首席执行官罗斯·麦克迪尔米德指出,澳元硬币正在“自然死亡”,将在10年内淡出流通领域。
“我们注意到,过去5年间,5分硬币的需求量已经减半,我们的设想是,如果它就这样继续减少,总有一天会失去流通价值,彻底被消费者抛弃。”他说。
澳大利亚央行2016年就消费者支付方式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52%的支付通过银行卡进行,37%使用现金。现金的使用率2013年为47%,2007年为69%,下降趋势十分明显。
不过,造币厂于上个财年意外发现硬币的需求量小幅上升,5分硬币的产量从2015年的2120万枚增至2250万枚。分析称,这是“更紧缩的经济条件下的短期需求”导致的。
英国《卫报》
澳元硬币近年来迅速失宠,与电子支付的兴起有一定关系,但更多地缘于这种货币形式在使用上的不便。
硬币在哪个发达国家最不讨人喜欢?荷兰国际集团( ING)的最新研究将答案指向澳大利亚。统计数据显示,93%的澳大利亚人在过去一年间曾故意丢弃硬币,主因是不愿携带。由于乱丢硬币成风,该国每个月遭受的财政损失达3800万澳元,平均每个成人2.1澳元。
公众对硬币的好感与年龄成正比,千禧一代中有40%的人每月丢失10澳元,而50~64岁的人群中只有19%丢失过相同数额。
与此相关的一个数据是,49%的澳大利亚人表示自己经常使用移动支付。横向对比其他国家的情况可知,27%的澳大利亚人“不经常”或“几乎从不”携带现金,而在德国,选择这两个选项的人只有10%。最依靠非现金支付的国家是美国,这一比例达到34%。
当被问及丢弃硬币的原因,受访者给出的理由包括:不方便(29%)、容易弄胀钱包(27%),以及“找不到能使用硬币的地方”(40%)。根据当地法律,如果消费者选择用5分硬币付款,他一次最多只能用这种方式支付5澳元。
在悉尼大学的研究生拉克兰·安德森看来,相比银行卡或手机支付,现金交易仍有独特优势。
“你可以说我偏执,但我真的不喜欢让自己的购买记录全能被追踪到。当然,发现太多的硬币挤满我的钱包时,我也会恼火。”安德森表示,“对此,我通常的做法是,偶尔在咖啡厅闲坐时,将所有硬币投入小费罐中,这是我能够想到的为数不多的使用途径之一。”
研究还揭示了更多有趣的事实。例如,男性在如何对待硬币这件事上比女性更粗心,有1/3的男性每月丢失10澳元或更多零钱,而女性只有1/4。
来自权威部门的意见也看衰硬币的前景。去年2月,澳大利亚皇家造币厂首席执行官罗斯·麦克迪尔米德指出,澳元硬币正在“自然死亡”,将在10年内淡出流通领域。
“我们注意到,过去5年间,5分硬币的需求量已经减半,我们的设想是,如果它就这样继续减少,总有一天会失去流通价值,彻底被消费者抛弃。”他说。
澳大利亚央行2016年就消费者支付方式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52%的支付通过银行卡进行,37%使用现金。现金的使用率2013年为47%,2007年为69%,下降趋势十分明显。
不过,造币厂于上个财年意外发现硬币的需求量小幅上升,5分硬币的产量从2015年的2120万枚增至2250万枚。分析称,这是“更紧缩的经济条件下的短期需求”导致的。
英国《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