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现象:如何做MPV市场颠覆者
黄少华
青年参考
(
2017年04月26日
16
版)
上海车展前后的短短3天时间里,吉利掀起了两次高潮。16日,吉利旗下LYNK&CO品牌正式发布了品牌中文名称“领克”,量产车也首次在国内亮相。4月19日,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全新MPV概念车,宣布进军MPV市场。
在消费者眼中,吉利是一个正在崛起的自主品牌;而在汽车人看来,吉利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博瑞、博越、帝豪GS和帝豪GL等,吉利每上市一款新品,都能引起热销。
这背后,除了不断提升的产品力,还离不开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
吉利也要进军MPV市场
继SUV之后,MPV市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高速增长点?从销量数据看,2012年,国内MPV市场的体量还很小,仅售出了49.34万辆,而到了2016年,该细分市场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246万辆,4年翻了5倍,可以说是国内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
但这么多年来,国内高端MPV市场依然是别克GL8、本田奥德赛等合资车型唱主角,自主品牌车型基本“蜗居”在10万元之内,没有真正实现价格和品质的突围。
此次吉利首发的MPV概念车,作为吉利汽车“2020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备受关注。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表示,这款MPV将是颜值与实力兼备的“现象级”产品。
“推出这款MPV车型,正是基于吉利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和对市场的前瞻判断。”安聪慧表示,全新MPV沿袭了吉利精品车DNA,把多年来在轿车、SUV领域积累的专业经验都融汇到这个全新的产品谱系当中,力求打造消费升级大潮下的MPV颠覆者。
可以说,与SUV一样,吉利并不满足于以价换量,而是希望通过高品质的产品真正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实现品牌价值和销量的同步提升。这也得到了业界和消费者的认同。
高速增长背后的含金量
为什么吉利能有这样的号召力?
先来看一组数字:2016年,吉利汽车全面发轫,累计销量达到76.6万辆,同比增长50.2%。得益于销量大幅上涨,去年吉利汽车纯利润大幅攀升至51.7亿元,同比大增125.9%。
今年第一季度,吉利共销售27.9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94%。这也意味着,吉利仅仅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就完成了2017年全年100万辆销量目标的28%。
除了数字的不断增长,吉利的销量还呈现出极高的含金量——2016年,SUV产品在吉利汽车销量结构里占比不到30%,实现了轿车和SUV两翼齐飞。这表明吉利汽车拥有非常健康的产品结构体系,能够满足市场多元需求,且未来品牌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在与合资品牌的硬碰硬中,吉利汽车也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统计数据显示,博越、帝豪GS、帝豪GL三款车型卖得最好的都是中高配。这些“高价”车的热销不仅为吉利贡献了可观的利润,更表明消费者在购买吉利的产品时,已不仅仅是被性价比吸引。
尤其是吉利帝豪GL,尽管该车型的目标用户与合资用户群体具有很高的重合度,但吉利收到的不少订单都来自一、二线城市,占比甚至达到34.8%。帝豪GS同样已经在浙江、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地区站稳脚跟,特别是在日系车保有量较高的南方市场表现出了极强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对日系、韩系等合资品牌构成了冲击。
营销秘诀: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现象之后必有规律,吉利汽车之所以能够实现高速增长,企业在品牌传播方面的独到之处功不可没。如果仔细研究吉利曾经举办的活动,可以发现规律。
首先,吉利热衷组织有意义的大型的社会活动。以4月15日刚刚落下帷幕的向上马拉松为例,在1个多月的公开赛时间里,活动历经五大城市,吸引了近30位明星名人加盟领跑,数十万人报名、数千跑友热情参与,刷新亿万朋友圈。
许多吉利支持的活动都具有公益色彩,比如,从2013年开始,吉利就和韩红的爱心基金一起,每年组织经销商、号召车主组成爱心团,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
其次,吉利正在积极打造代表中国品牌的“国之形象”。从外事礼宾指定用车、驻华使节用车到G20杭州峰会官方指定用车,吉利在一系列的荣誉中收获了自豪感,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品牌的形象,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铺平道路。
最令人佩服的当属吉利制造话题的能力。今年3月12日,吉利组织150辆帝豪GS“压线行驶”挑战吉尼斯,庞大车队同时开启ACC自适应巡航,浩浩荡荡地驶过临海头门港跨海大桥。藉此,吉利在一系列用心筹划的活动中精准地将产品特性传播出去。
吉利在营销上的成功来自深刻的洞察力。对外界对吉利在营销方面的赞誉。吉利控股集团总裁、CEO安聪慧说,自己是产品经理出身,90%的时间都在做产品,吉利不会做营销,更没有高人,能够获得现在的成绩,原因很简单。
“整个企业的根本一定是产品,产品是船,营销是帆。我们公司的每个基层员工,甚至到内部的清洁工都很明白一个道理,一定是坚定不移地以产品为基石,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各项工作。”在安聪慧看来,“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并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上海车展前后的短短3天时间里,吉利掀起了两次高潮。16日,吉利旗下LYNK&CO品牌正式发布了品牌中文名称“领克”,量产车也首次在国内亮相。4月19日,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全新MPV概念车,宣布进军MPV市场。
在消费者眼中,吉利是一个正在崛起的自主品牌;而在汽车人看来,吉利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博瑞、博越、帝豪GS和帝豪GL等,吉利每上市一款新品,都能引起热销。
这背后,除了不断提升的产品力,还离不开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
吉利也要进军MPV市场
继SUV之后,MPV市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高速增长点?从销量数据看,2012年,国内MPV市场的体量还很小,仅售出了49.34万辆,而到了2016年,该细分市场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246万辆,4年翻了5倍,可以说是国内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
但这么多年来,国内高端MPV市场依然是别克GL8、本田奥德赛等合资车型唱主角,自主品牌车型基本“蜗居”在10万元之内,没有真正实现价格和品质的突围。
此次吉利首发的MPV概念车,作为吉利汽车“2020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备受关注。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表示,这款MPV将是颜值与实力兼备的“现象级”产品。
“推出这款MPV车型,正是基于吉利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和对市场的前瞻判断。”安聪慧表示,全新MPV沿袭了吉利精品车DNA,把多年来在轿车、SUV领域积累的专业经验都融汇到这个全新的产品谱系当中,力求打造消费升级大潮下的MPV颠覆者。
可以说,与SUV一样,吉利并不满足于以价换量,而是希望通过高品质的产品真正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实现品牌价值和销量的同步提升。这也得到了业界和消费者的认同。
高速增长背后的含金量
为什么吉利能有这样的号召力?
先来看一组数字:2016年,吉利汽车全面发轫,累计销量达到76.6万辆,同比增长50.2%。得益于销量大幅上涨,去年吉利汽车纯利润大幅攀升至51.7亿元,同比大增125.9%。
今年第一季度,吉利共销售27.9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94%。这也意味着,吉利仅仅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就完成了2017年全年100万辆销量目标的28%。
除了数字的不断增长,吉利的销量还呈现出极高的含金量——2016年,SUV产品在吉利汽车销量结构里占比不到30%,实现了轿车和SUV两翼齐飞。这表明吉利汽车拥有非常健康的产品结构体系,能够满足市场多元需求,且未来品牌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在与合资品牌的硬碰硬中,吉利汽车也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统计数据显示,博越、帝豪GS、帝豪GL三款车型卖得最好的都是中高配。这些“高价”车的热销不仅为吉利贡献了可观的利润,更表明消费者在购买吉利的产品时,已不仅仅是被性价比吸引。
尤其是吉利帝豪GL,尽管该车型的目标用户与合资用户群体具有很高的重合度,但吉利收到的不少订单都来自一、二线城市,占比甚至达到34.8%。帝豪GS同样已经在浙江、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地区站稳脚跟,特别是在日系车保有量较高的南方市场表现出了极强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对日系、韩系等合资品牌构成了冲击。
营销秘诀: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现象之后必有规律,吉利汽车之所以能够实现高速增长,企业在品牌传播方面的独到之处功不可没。如果仔细研究吉利曾经举办的活动,可以发现规律。
首先,吉利热衷组织有意义的大型的社会活动。以4月15日刚刚落下帷幕的向上马拉松为例,在1个多月的公开赛时间里,活动历经五大城市,吸引了近30位明星名人加盟领跑,数十万人报名、数千跑友热情参与,刷新亿万朋友圈。
许多吉利支持的活动都具有公益色彩,比如,从2013年开始,吉利就和韩红的爱心基金一起,每年组织经销商、号召车主组成爱心团,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
其次,吉利正在积极打造代表中国品牌的“国之形象”。从外事礼宾指定用车、驻华使节用车到G20杭州峰会官方指定用车,吉利在一系列的荣誉中收获了自豪感,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品牌的形象,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铺平道路。
最令人佩服的当属吉利制造话题的能力。今年3月12日,吉利组织150辆帝豪GS“压线行驶”挑战吉尼斯,庞大车队同时开启ACC自适应巡航,浩浩荡荡地驶过临海头门港跨海大桥。藉此,吉利在一系列用心筹划的活动中精准地将产品特性传播出去。
吉利在营销上的成功来自深刻的洞察力。对外界对吉利在营销方面的赞誉。吉利控股集团总裁、CEO安聪慧说,自己是产品经理出身,90%的时间都在做产品,吉利不会做营销,更没有高人,能够获得现在的成绩,原因很简单。
“整个企业的根本一定是产品,产品是船,营销是帆。我们公司的每个基层员工,甚至到内部的清洁工都很明白一个道理,一定是坚定不移地以产品为基石,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各项工作。”在安聪慧看来,“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并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