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远去,塞拉利昂面临新危机
本报记者 温莎
青年参考
(
2016年11月23日
03
版)
在凯拉洪一家医院里,一位母亲正在照顾她的新生儿。图片来源CFP
“再见,埃博拉,我们携手战胜了病毒。黎明已经到来,新的一天开始了,英雄的牺牲换来了太阳的闪耀。”激昂欢快的旋律传遍塞拉利昂的大街小巷,这首《再见埃博拉》(Bye bye Ebola)一度是该国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
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11月7日,塞拉利昂举行了埃博拉疫情结束一周年纪念活动。当地时间上午11时,全国默哀一分钟,悼念被疫情夺去的生命。学校、警察局和广场降半旗,警方呼吁人们换上黄色衣服或系上黄丝带,教堂和清真寺里坐满了祷告的人。
英国《独立报》称,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不要拒绝埃博拉孤儿”的广告牌和已剥落的“如何拒绝埃博拉”宣传海报,诉说着这个国家曾遭受的“扫荡”。病毒已经离开,但经济衰退、粮食短缺及1.2万名埃博拉孤儿的存在提醒着人们,危机没有结束。
孩子们自愿牺牲了未来
玛利亚(Mariatu)年仅16岁,看上去已显得很成熟。她有两个顽皮的弟弟,一个12岁,一个9岁。男孩们蹲在厨房的地板上,等着吃锅里的木薯叶。她嘲笑他们心急,逗得弟弟们哈哈大笑。这个家在弗里敦一条又脏又乱的窄巷里。
去年,玛丽亚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别无选择,因为父母在一年前被疫情夺去了生命。
“一个邻居死于埃博拉病毒,妈妈参加了葬礼,回来就发烧了。爸爸带她去医院,结果妈妈再也没回来,而爸爸回家一周后开始呕吐。”她告诉英国非政府组织“流浪儿”。
“爸爸不让我靠近他,一直独自住在妈妈的房间里,他把我托付给了朋友。我和弟弟是透过窗子看着他过世的。殡仪队带走了他,到今天我也不知道父母埋在哪里。”父亲过世后,玛丽亚只能带着弟弟们搬走,因为房东害怕被感染。直到疫情彻底解除,他们才回来。
“我开始尝试做小生意,供弟弟们上学,但学费、书本费和校服加起来很贵。没有人帮助我们,亲戚对我们不闻不问。”玛利亚说,“我想当个争气的人,想上学,想参军。我也希望弟弟能顺利毕业,找到稳定的工作。我们只剩下彼此了。”
据英国媒体报道,玛利亚是1.2万名因埃博拉病毒而失沽的孩子之一。2014~2015年,非洲大陆疫情肆虐,超过1.1万人死亡,其中4000多个死亡病例发生在塞拉利昂。
“流浪儿”向玛利亚伸出了援手。该组织CEO汤姆·达纳特(Tom Dannatt)警告,塞拉利昂人的生活步向正轨、数千名儿童已得到帮助,但仍有许多孩子孤立无援。
“稍大的孩子中许多已经辍学,他们牺牲自己的未来,确保弟弟妹妹能留在学校里。然而,支撑一个家庭对他们来说太难了。”达纳特指出,“我们该庆祝疫情已经结束,但也必须认识到现实的复杂和脆弱。危机没有远去,它仍然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
少女用身体换取生存必需品
几年前,无忧无虑的翠西·奥巴伟(Tracey Obamwi)在学校念书,立志成为一名女警。但在埃博拉病毒横扫她的村庄后,翠西的人生轨迹完全改变。作为孤儿,她忍受着孤独和饥饿,对未来感到迷茫。
16岁的她怀着孕。
病毒席卷这个村庄时,她被送到了叔叔家逃过一劫。回来后,她发现家人都死了,巨大的悲痛令她决定离开家乡。劫后重生的翠西搬到首都投奔祖母,在那里她遇到一个男孩,很快怀了孕。
“祖母很生气,扬言要让那个男孩进监狱,把他吓跑了。怀孕之后我再也没见过他,我害怕极了,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她告诉英国《每日邮报》。
翠西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帮助,但祖母无法原谅她。“她冷酷地拒绝了我。”翠西说,“祖母告诉我,她连我都养不起了,遑论多一张嘴吃饭。她不再给我吃的,于是我离开了。”
翠西睡在别人家的地板上,为了填饱肚子每天拼命工作。“我住在一个15岁的朋友家里,她和丈夫收留了我,但条件不好,我和其他3个人一起睡在泡沫板上。我需要食物和床上用品,还需要接受治疗,有时我的肚子会有阵痛。但这些都是奢望,我只能缩在角落里哭泣。”翠西渴望美好的生活,但现实让她绝望。
辍学不是最糟糕的事,一些女孩为了生存和照顾家人,用身体做交换。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数据显示,18119名少女在埃博拉危机期间怀孕。如果没有人伸出援手,这些未成年母亲和她们的婴儿将面临更加黑暗的未来。
“每个人都活得很艰难”
埃博拉疫情结束一年后,塞拉利昂面临一场新的危机。“在国际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帮助下,希望已回到许多家庭,但经济衰退就像踹在人们胃上的一只脚,让国家在痛苦中呻吟。”“流浪儿”的社会工作者乔治·奎克(George Quaker)说,“这是我们面临的新危机,对未成年人来说更是如此。”
据《塞拉利昂电报》报道,塞政府最近公布了财政紧缩措施,原因是“埃博拉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导致作为国家主要收入来源的铁矿石和红宝石价格走低”。但批评者并不认可这个理由。塞拉利昂大学经济学教授塞缪尔·布马里(Samuel Brima)认为,不良的经济政策及政府超额使用“未列入预算的支出”才是主因。
经济危机正在阻止塞拉利昂恢复元气,这个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面临严峻考验。对许多人来说,艰难的时刻将变得更艰难。首当其冲的是粮食危机,一袋米的价格比2014年翻了一倍多,人们的收入却停滞不前。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塞政府不久前发布的报告警告称,这个国家一半以上的人口面临粮食短缺。
“埃博拉疫情之后的救助和支援不到位,意味着经济崩溃,每个人都活得很艰难。如果经济不尽快复苏,将有更多的父母无法送孩子上学,更多家庭忍饥挨饿,更多女孩被迫卖身。”达纳特说。“流浪儿”组织正努力帮助未成年母亲重返校园,他们向8000个受埃博拉影响的家庭提供食品、学费和补助金,计划为另外两万名儿童提供帮助。
与此同时,塞拉利昂人在以坚强的意志对抗灾难。在弗里敦以南几小时车程的凯内马,24岁的杜达(Douda)站在父亲的诊所里检测血液样本。他穿戴着医护服、手套和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两年前,他的父亲做着同样的工作,直到死于埃博拉病毒。
每天的工作都在提醒杜达过去的悲剧,但杜达有毅力和勇气坚持下去。他说,这份工作是痛苦的,因为人们害怕诊所。“生活很艰难,因为埃博拉病毒,人们对诊所避之唯恐不及,这里的名声不好。我需要克服眼前这一切,我想未来一定会好起来。”
“再见,埃博拉,我们携手战胜了病毒。黎明已经到来,新的一天开始了,英雄的牺牲换来了太阳的闪耀。”激昂欢快的旋律传遍塞拉利昂的大街小巷,这首《再见埃博拉》(Bye bye Ebola)一度是该国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
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11月7日,塞拉利昂举行了埃博拉疫情结束一周年纪念活动。当地时间上午11时,全国默哀一分钟,悼念被疫情夺去的生命。学校、警察局和广场降半旗,警方呼吁人们换上黄色衣服或系上黄丝带,教堂和清真寺里坐满了祷告的人。
英国《独立报》称,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不要拒绝埃博拉孤儿”的广告牌和已剥落的“如何拒绝埃博拉”宣传海报,诉说着这个国家曾遭受的“扫荡”。病毒已经离开,但经济衰退、粮食短缺及1.2万名埃博拉孤儿的存在提醒着人们,危机没有结束。
孩子们自愿牺牲了未来
玛利亚(Mariatu)年仅16岁,看上去已显得很成熟。她有两个顽皮的弟弟,一个12岁,一个9岁。男孩们蹲在厨房的地板上,等着吃锅里的木薯叶。她嘲笑他们心急,逗得弟弟们哈哈大笑。这个家在弗里敦一条又脏又乱的窄巷里。
去年,玛丽亚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别无选择,因为父母在一年前被疫情夺去了生命。
“一个邻居死于埃博拉病毒,妈妈参加了葬礼,回来就发烧了。爸爸带她去医院,结果妈妈再也没回来,而爸爸回家一周后开始呕吐。”她告诉英国非政府组织“流浪儿”。
“爸爸不让我靠近他,一直独自住在妈妈的房间里,他把我托付给了朋友。我和弟弟是透过窗子看着他过世的。殡仪队带走了他,到今天我也不知道父母埋在哪里。”父亲过世后,玛丽亚只能带着弟弟们搬走,因为房东害怕被感染。直到疫情彻底解除,他们才回来。
“我开始尝试做小生意,供弟弟们上学,但学费、书本费和校服加起来很贵。没有人帮助我们,亲戚对我们不闻不问。”玛利亚说,“我想当个争气的人,想上学,想参军。我也希望弟弟能顺利毕业,找到稳定的工作。我们只剩下彼此了。”
据英国媒体报道,玛利亚是1.2万名因埃博拉病毒而失沽的孩子之一。2014~2015年,非洲大陆疫情肆虐,超过1.1万人死亡,其中4000多个死亡病例发生在塞拉利昂。
“流浪儿”向玛利亚伸出了援手。该组织CEO汤姆·达纳特(Tom Dannatt)警告,塞拉利昂人的生活步向正轨、数千名儿童已得到帮助,但仍有许多孩子孤立无援。
“稍大的孩子中许多已经辍学,他们牺牲自己的未来,确保弟弟妹妹能留在学校里。然而,支撑一个家庭对他们来说太难了。”达纳特指出,“我们该庆祝疫情已经结束,但也必须认识到现实的复杂和脆弱。危机没有远去,它仍然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
少女用身体换取生存必需品
几年前,无忧无虑的翠西·奥巴伟(Tracey Obamwi)在学校念书,立志成为一名女警。但在埃博拉病毒横扫她的村庄后,翠西的人生轨迹完全改变。作为孤儿,她忍受着孤独和饥饿,对未来感到迷茫。
16岁的她怀着孕。
病毒席卷这个村庄时,她被送到了叔叔家逃过一劫。回来后,她发现家人都死了,巨大的悲痛令她决定离开家乡。劫后重生的翠西搬到首都投奔祖母,在那里她遇到一个男孩,很快怀了孕。
“祖母很生气,扬言要让那个男孩进监狱,把他吓跑了。怀孕之后我再也没见过他,我害怕极了,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她告诉英国《每日邮报》。
翠西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帮助,但祖母无法原谅她。“她冷酷地拒绝了我。”翠西说,“祖母告诉我,她连我都养不起了,遑论多一张嘴吃饭。她不再给我吃的,于是我离开了。”
翠西睡在别人家的地板上,为了填饱肚子每天拼命工作。“我住在一个15岁的朋友家里,她和丈夫收留了我,但条件不好,我和其他3个人一起睡在泡沫板上。我需要食物和床上用品,还需要接受治疗,有时我的肚子会有阵痛。但这些都是奢望,我只能缩在角落里哭泣。”翠西渴望美好的生活,但现实让她绝望。
辍学不是最糟糕的事,一些女孩为了生存和照顾家人,用身体做交换。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数据显示,18119名少女在埃博拉危机期间怀孕。如果没有人伸出援手,这些未成年母亲和她们的婴儿将面临更加黑暗的未来。
“每个人都活得很艰难”
埃博拉疫情结束一年后,塞拉利昂面临一场新的危机。“在国际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帮助下,希望已回到许多家庭,但经济衰退就像踹在人们胃上的一只脚,让国家在痛苦中呻吟。”“流浪儿”的社会工作者乔治·奎克(George Quaker)说,“这是我们面临的新危机,对未成年人来说更是如此。”
据《塞拉利昂电报》报道,塞政府最近公布了财政紧缩措施,原因是“埃博拉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导致作为国家主要收入来源的铁矿石和红宝石价格走低”。但批评者并不认可这个理由。塞拉利昂大学经济学教授塞缪尔·布马里(Samuel Brima)认为,不良的经济政策及政府超额使用“未列入预算的支出”才是主因。
经济危机正在阻止塞拉利昂恢复元气,这个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面临严峻考验。对许多人来说,艰难的时刻将变得更艰难。首当其冲的是粮食危机,一袋米的价格比2014年翻了一倍多,人们的收入却停滞不前。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塞政府不久前发布的报告警告称,这个国家一半以上的人口面临粮食短缺。
“埃博拉疫情之后的救助和支援不到位,意味着经济崩溃,每个人都活得很艰难。如果经济不尽快复苏,将有更多的父母无法送孩子上学,更多家庭忍饥挨饿,更多女孩被迫卖身。”达纳特说。“流浪儿”组织正努力帮助未成年母亲重返校园,他们向8000个受埃博拉影响的家庭提供食品、学费和补助金,计划为另外两万名儿童提供帮助。
与此同时,塞拉利昂人在以坚强的意志对抗灾难。在弗里敦以南几小时车程的凯内马,24岁的杜达(Douda)站在父亲的诊所里检测血液样本。他穿戴着医护服、手套和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两年前,他的父亲做着同样的工作,直到死于埃博拉病毒。
每天的工作都在提醒杜达过去的悲剧,但杜达有毅力和勇气坚持下去。他说,这份工作是痛苦的,因为人们害怕诊所。“生活很艰难,因为埃博拉病毒,人们对诊所避之唯恐不及,这里的名声不好。我需要克服眼前这一切,我想未来一定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