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比利时
邱俊杰 文/摄
《
青年参考
》(
2015年11月11日
26
版)
|
布鲁日的啤酒墙,每款啤酒都有自己的杯子。 |
|
正在制作巧克力草莓的店员 |
|
新鲜出锅的比利时薯条 |
说起欧洲人的优雅生活,人们立刻会想到法国的浪漫、意大利的热情,却很少会提及比利时。其实,比利时人也是精致生活的专家。他们懂得勾兑生活的情调,更知道如何创造舌尖上的诱惑。
比利时是欧洲的美食王国之一,除了坐拥大量的米其林餐厅外,价格亲民的“比利时三宝”——薯条、巧克力和啤酒,更是让舌尖上的美味愈加亲切、诱人。
传说中的“法式炸薯条”
说起薯条,人们总会最先想到法国,因为薯条的英文叫做“法式炸薯条”。对此,比利时人可是相当不服气。比利时人不仅疯狂地热爱薯条,而且坚信薯条是他们发明的。比利时油炸食品业者联盟曾在2013年要求比利时文化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把薯条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比利时民间的说法,薯条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比利时南部,当地居民在冬天河水结冰而无法捕鱼时,以切成小鱼形状的炸土豆代替炸鱼,却意外发现了这金黄酥脆的美味。一战期间,英美两国的士兵在比利时品尝到了炸薯条,因比利时军队也使用法语,比利时薯条被误称为“法式炸薯条”。另一边,法国人拿出报纸和文献记录,坚称最早关于炸薯条的文字记载出现在1789年的巴黎新桥区。
法国和比利时就薯条的起源各执一词,但不可否认的是,比利时是将薯条文化发扬光大的功臣。
比利时薯条好吃的秘诀不仅在于其出产的精良土豆拥有更加绵软的质感,更在于它的二次油炸的烹饪方法。薯条洗净沥干之后,被切成粗粗的柱状,经未提炼的牛油炸两遍。炸好后将薯条沥干,之后还需轻轻抛起,与细细的盐粒充分融和,这样香气四溢、外酥里软的炸薯条才新鲜出炉。
装在三角杯中,杯边配上蘸料,插上小叉子,人们可以边走边吃。粗胖的薯条透着诱人的金黄色,热气腾腾,香脆可口,即使不用任何蘸料,只凭土豆原本的香味,配上盐,也足以让人一再回味。
薯条的蘸酱种类颇多,蛋黄酱是最为常见的选择,番茄酱倒较为罕见。炸薯条也是比利时大餐的配菜兼主食,经常被摆放在牛排或者海鲜旁边。因此,不仅是炸薯条专卖店,几乎家家餐馆都配有薯条机。著名的比利时贻贝配薯条更是成了比利时饮食文化的特色名片。
甜蜜浓醇的巧克力王国
说到巧克力王国,瑞士自然是当之无愧,然而比利时人也是巧克力的超级粉丝。不论是其丰富的巧克力品种,还是高达6.8公斤的人均年消费量,都足以证明,比利时人对巧克力的热爱和瑞士相比,毫不逊色。
除了为中国人熟知的歌帝梵(Godiva)巧克力之外,皇家御用的国民品牌、夹心巧克力的发明者纽豪斯(Neuhaus)也是比利时十分著名的巧克力制造商。纽豪斯位于布鲁塞尔市郊的工厂店面积不大,却永远人头攒动。这里有各种口味的巧克力,可以随意品尝,所以挤满了带着孩子前来的当地人。在购买一盒盒包装简易、经济实惠的巧克力的同时,人们可以在这里免费大快朵颐,唯一能抱怨的就是自己带的水不够多,或者自己的胃太小。
此外,比利时本地人十分青睐的列奥尼达斯(Leonidas)巧克力也是比利时优质巧克力的重要代表。列奥尼达斯巧克力保质期很短,以原料上乘、不含防腐剂和百分百手工制作而闻名,入口的新鲜回味和柔软口感受到巧克力爱好者的推崇。
就像法国人拥有世界顶级时装一样,比利时人拥有世界顶级的巧克力。比利时的高级巧克力都是手工制作的,这些巧克力的保质期都很短,因为它们不添加任何香精和添加剂,为的是让人们专注于欣赏可可豆与其他原料本身的新鲜味道。
巧克力的口味选择来自主厨的创意,例如洛朗·热尔博(Laurent Gerbaud)的巧克力里会出现马达加斯加黑椒、摩洛哥孜然这样的独特味道,而皮埃尔·马克里尼(Pierre Marcolini)的巧克力中会有四川花椒、锡兰桂皮等的猎奇口味。
各家高级巧克力店的风格也独具特色。弗雷德里克·布隆代尔(Frederic Blondeel)的特点在于坚持亲自烘焙可可豆,因为他认为良好的烘焙过程能够加强不同原产地可可豆的风味。而在被称为“巧克力中的路易威登”的皮埃尔·马克里尼的店里,主厨先生会从世界各地选出精良的可可豆作为原材料,生产出一颗颗以可可豆产区命名的黑巧克力,例如马达加斯加、古巴、巴西、厄瓜多尔等。其店面装潢也不同于比利时大多数巧克力店的温馨甜蜜,更加推崇简洁高雅、别具一格。在这里,你可以一颗颗挑选出自己喜爱或是好奇的配方巧克力,可以品尝世界各地不同口味的黑巧克力,也可以一次性买走34颗经典品种的套装。看着店员颇有仪式感地将一颗颗巧克力取出,慢慢放入盒中,人们对这些巧克力多了一份珍惜,对主厨多了一份敬重。
精致的比利时啤酒
说到啤酒,人们总会想到德国,想到慕尼黑。其实,将啤酒视作“国饮”的比利时人生产的啤酒种类更为丰富,质量堪称上乘。
比利时有500多种不同口味的啤酒,最有特色的就是颇受女士喜爱的水果味啤酒,例如樱桃、椰子、树莓等。其中樱桃啤酒最为出名,其酒体呈深红色,酒精度数很低,很适合不胜酒力的女士饮用,配上花生、轻奶酪等佐酒小食,清爽惬意。除了水果啤酒,还有榛子、巧克力、月桂甚至姜味的特色啤酒。
真正使比利时啤酒声名远扬的,是它的明星产品——修道院啤酒。作为按照世界最严苛标准酿造出来的啤酒,修道院啤酒早已成为顶级啤酒的代名词。修道院啤酒起源于5世纪的比利时,当时修道院的僧侣酿造啤酒有两个原因,一是饮用酒精含量较低的啤酒要比饮用水更加卫生,二是可以将贩卖啤酒获得的收益用于补贴修道院的支出。年代悠久的修道院啤酒酿造技术在比利时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今经过国际特拉普斯特联盟认定的修道院啤酒大多在比利时境内。
与德国工业化量产啤酒不同,崇尚精致生活的比利时人把啤酒喝出了红酒的高雅。比利时修道院啤酒一般度数偏高,口感浓烈醇厚,各修道院都流传着自己的独门发酵秘方,其中,罗斯福啤酒是标志性的存在。圣雷米修道院作为最早酿造啤酒的修道院,拥有独特的啤酒酿造技艺,其生产的“罗斯福10号”泡沫细腻丰富,酒体醇厚,入口有酒精、焦糖、水果的美妙平衡,回味悠长。此外还有只在满月之夜酿造的啤酒“和平之神”,以及不使用人工酵母而利用布鲁塞尔谐纳河谷两岸独特的野生酵母菌、通过6个月到3年自然发酵而酿造的“拉比克啤酒”等。
比利时生产的限量精品式啤酒各具特色,对啤酒老饕们来说是一门大学问。更有意思的是,比利时人为每种啤酒都配上了不同的啤酒杯,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真正的醇香啤酒。
在形形色色的啤酒杯中,“夸克啤酒”的杯子造型最为独特,杯身是长长的沙漏形状,夹在一个木质的架子上。据说,设计这样的杯子是为了满足过去驿站信使不下马便可喝啤酒的需求。用长形的杯子是为了防止啤酒因为马背上的颠簸而溢出,而木架正好可以固定在马鞍上。
将“夸克啤酒”倒进长长的酒杯也是十分讲究的:温度需要保持在5~6度,把杯子微倾,让啤酒直接进入杯子底部,以保证顶部泡沫适量,维持在5~7厘米。
有人问过比利时人,为什么不将比利时啤酒更好地宣传推广?比利时人回答说,我们的啤酒产量很小,自产自销已经足够,又何必要宣传呢?这回答很让人感动,这感动既源于他们对品质的追求,也源于他们并不一心提高价格、追求利润,而是首先满足爱好啤酒的国民需求的心态。或许这就是比利时独特而耐人寻味的啤酒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布鲁塞尔街头吃着薯条,在巧克力店里品味可可的甘醇,在布鲁日的运河旁边畅饮啤酒,突然觉得,或许这些美食就是比利时人追求精致的生活态度真实生动的写照,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便体会出低调含蓄的比利时人身上的独特魅力。
说起欧洲人的优雅生活,人们立刻会想到法国的浪漫、意大利的热情,却很少会提及比利时。其实,比利时人也是精致生活的专家。他们懂得勾兑生活的情调,更知道如何创造舌尖上的诱惑。
比利时是欧洲的美食王国之一,除了坐拥大量的米其林餐厅外,价格亲民的“比利时三宝”——薯条、巧克力和啤酒,更是让舌尖上的美味愈加亲切、诱人。
传说中的“法式炸薯条”
说起薯条,人们总会最先想到法国,因为薯条的英文叫做“法式炸薯条”。对此,比利时人可是相当不服气。比利时人不仅疯狂地热爱薯条,而且坚信薯条是他们发明的。比利时油炸食品业者联盟曾在2013年要求比利时文化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把薯条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比利时民间的说法,薯条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比利时南部,当地居民在冬天河水结冰而无法捕鱼时,以切成小鱼形状的炸土豆代替炸鱼,却意外发现了这金黄酥脆的美味。一战期间,英美两国的士兵在比利时品尝到了炸薯条,因比利时军队也使用法语,比利时薯条被误称为“法式炸薯条”。另一边,法国人拿出报纸和文献记录,坚称最早关于炸薯条的文字记载出现在1789年的巴黎新桥区。
法国和比利时就薯条的起源各执一词,但不可否认的是,比利时是将薯条文化发扬光大的功臣。
比利时薯条好吃的秘诀不仅在于其出产的精良土豆拥有更加绵软的质感,更在于它的二次油炸的烹饪方法。薯条洗净沥干之后,被切成粗粗的柱状,经未提炼的牛油炸两遍。炸好后将薯条沥干,之后还需轻轻抛起,与细细的盐粒充分融和,这样香气四溢、外酥里软的炸薯条才新鲜出炉。
装在三角杯中,杯边配上蘸料,插上小叉子,人们可以边走边吃。粗胖的薯条透着诱人的金黄色,热气腾腾,香脆可口,即使不用任何蘸料,只凭土豆原本的香味,配上盐,也足以让人一再回味。
薯条的蘸酱种类颇多,蛋黄酱是最为常见的选择,番茄酱倒较为罕见。炸薯条也是比利时大餐的配菜兼主食,经常被摆放在牛排或者海鲜旁边。因此,不仅是炸薯条专卖店,几乎家家餐馆都配有薯条机。著名的比利时贻贝配薯条更是成了比利时饮食文化的特色名片。
甜蜜浓醇的巧克力王国
说到巧克力王国,瑞士自然是当之无愧,然而比利时人也是巧克力的超级粉丝。不论是其丰富的巧克力品种,还是高达6.8公斤的人均年消费量,都足以证明,比利时人对巧克力的热爱和瑞士相比,毫不逊色。
除了为中国人熟知的歌帝梵(Godiva)巧克力之外,皇家御用的国民品牌、夹心巧克力的发明者纽豪斯(Neuhaus)也是比利时十分著名的巧克力制造商。纽豪斯位于布鲁塞尔市郊的工厂店面积不大,却永远人头攒动。这里有各种口味的巧克力,可以随意品尝,所以挤满了带着孩子前来的当地人。在购买一盒盒包装简易、经济实惠的巧克力的同时,人们可以在这里免费大快朵颐,唯一能抱怨的就是自己带的水不够多,或者自己的胃太小。
此外,比利时本地人十分青睐的列奥尼达斯(Leonidas)巧克力也是比利时优质巧克力的重要代表。列奥尼达斯巧克力保质期很短,以原料上乘、不含防腐剂和百分百手工制作而闻名,入口的新鲜回味和柔软口感受到巧克力爱好者的推崇。
就像法国人拥有世界顶级时装一样,比利时人拥有世界顶级的巧克力。比利时的高级巧克力都是手工制作的,这些巧克力的保质期都很短,因为它们不添加任何香精和添加剂,为的是让人们专注于欣赏可可豆与其他原料本身的新鲜味道。
巧克力的口味选择来自主厨的创意,例如洛朗·热尔博(Laurent Gerbaud)的巧克力里会出现马达加斯加黑椒、摩洛哥孜然这样的独特味道,而皮埃尔·马克里尼(Pierre Marcolini)的巧克力中会有四川花椒、锡兰桂皮等的猎奇口味。
各家高级巧克力店的风格也独具特色。弗雷德里克·布隆代尔(Frederic Blondeel)的特点在于坚持亲自烘焙可可豆,因为他认为良好的烘焙过程能够加强不同原产地可可豆的风味。而在被称为“巧克力中的路易威登”的皮埃尔·马克里尼的店里,主厨先生会从世界各地选出精良的可可豆作为原材料,生产出一颗颗以可可豆产区命名的黑巧克力,例如马达加斯加、古巴、巴西、厄瓜多尔等。其店面装潢也不同于比利时大多数巧克力店的温馨甜蜜,更加推崇简洁高雅、别具一格。在这里,你可以一颗颗挑选出自己喜爱或是好奇的配方巧克力,可以品尝世界各地不同口味的黑巧克力,也可以一次性买走34颗经典品种的套装。看着店员颇有仪式感地将一颗颗巧克力取出,慢慢放入盒中,人们对这些巧克力多了一份珍惜,对主厨多了一份敬重。
精致的比利时啤酒
说到啤酒,人们总会想到德国,想到慕尼黑。其实,将啤酒视作“国饮”的比利时人生产的啤酒种类更为丰富,质量堪称上乘。
比利时有500多种不同口味的啤酒,最有特色的就是颇受女士喜爱的水果味啤酒,例如樱桃、椰子、树莓等。其中樱桃啤酒最为出名,其酒体呈深红色,酒精度数很低,很适合不胜酒力的女士饮用,配上花生、轻奶酪等佐酒小食,清爽惬意。除了水果啤酒,还有榛子、巧克力、月桂甚至姜味的特色啤酒。
真正使比利时啤酒声名远扬的,是它的明星产品——修道院啤酒。作为按照世界最严苛标准酿造出来的啤酒,修道院啤酒早已成为顶级啤酒的代名词。修道院啤酒起源于5世纪的比利时,当时修道院的僧侣酿造啤酒有两个原因,一是饮用酒精含量较低的啤酒要比饮用水更加卫生,二是可以将贩卖啤酒获得的收益用于补贴修道院的支出。年代悠久的修道院啤酒酿造技术在比利时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今经过国际特拉普斯特联盟认定的修道院啤酒大多在比利时境内。
与德国工业化量产啤酒不同,崇尚精致生活的比利时人把啤酒喝出了红酒的高雅。比利时修道院啤酒一般度数偏高,口感浓烈醇厚,各修道院都流传着自己的独门发酵秘方,其中,罗斯福啤酒是标志性的存在。圣雷米修道院作为最早酿造啤酒的修道院,拥有独特的啤酒酿造技艺,其生产的“罗斯福10号”泡沫细腻丰富,酒体醇厚,入口有酒精、焦糖、水果的美妙平衡,回味悠长。此外还有只在满月之夜酿造的啤酒“和平之神”,以及不使用人工酵母而利用布鲁塞尔谐纳河谷两岸独特的野生酵母菌、通过6个月到3年自然发酵而酿造的“拉比克啤酒”等。
比利时生产的限量精品式啤酒各具特色,对啤酒老饕们来说是一门大学问。更有意思的是,比利时人为每种啤酒都配上了不同的啤酒杯,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真正的醇香啤酒。
在形形色色的啤酒杯中,“夸克啤酒”的杯子造型最为独特,杯身是长长的沙漏形状,夹在一个木质的架子上。据说,设计这样的杯子是为了满足过去驿站信使不下马便可喝啤酒的需求。用长形的杯子是为了防止啤酒因为马背上的颠簸而溢出,而木架正好可以固定在马鞍上。
将“夸克啤酒”倒进长长的酒杯也是十分讲究的:温度需要保持在5~6度,把杯子微倾,让啤酒直接进入杯子底部,以保证顶部泡沫适量,维持在5~7厘米。
有人问过比利时人,为什么不将比利时啤酒更好地宣传推广?比利时人回答说,我们的啤酒产量很小,自产自销已经足够,又何必要宣传呢?这回答很让人感动,这感动既源于他们对品质的追求,也源于他们并不一心提高价格、追求利润,而是首先满足爱好啤酒的国民需求的心态。或许这就是比利时独特而耐人寻味的啤酒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布鲁塞尔街头吃着薯条,在巧克力店里品味可可的甘醇,在布鲁日的运河旁边畅饮啤酒,突然觉得,或许这些美食就是比利时人追求精致的生活态度真实生动的写照,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便体会出低调含蓄的比利时人身上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