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90后”海归:
远离互联网风口浪尖,脚踏实地创业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5年06月17日
15
版)
|
张培峰 |
|
由张培峰策展的哆啦A梦45周年纪念特展大受欢迎。 |
6月中旬,3D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已在国内上映半个多月,不少人特意来到北京西单大悦城的“蓝胖子”45周年纪念特展,与童年玩伴亲密接触。很少有人知道,这次展览背后的策划人只有24岁,名叫张培峰。
从英国华人论坛创始人到两家企业的合伙人,自20岁开始,酷爱“折腾”的张培峰在创业这条路上就没停下来过。这位少年老成的非典型“90后”海归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创业不是想出来的,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
两三点睡、四五点起是常事
下午三四点钟的温和阳光下,身材瘦削的张培峰放松地坐在公司小剧场的木质椅子里,神态自若,语调平静,有种和年龄不太相称的稳重气质,只是偶尔谈到兴起时,脸上会流露出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活泼。
和人们印象中的“90后”不太一样,这个1991年在河南出生的北京男孩格外少年老成,就连朋友圈里都“基本没有同龄人”。“‘90后’责任心比较差,”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生活状态不一样,在一起浪费时间。”
因为不喜欢“被当成小朋友”,张培峰起初很讨厌跟别人说自己的年龄,后来才渐渐习惯,对总被贴上“90后”的标签也无所谓起来,“知道自己是谁就行”。
身兼两家公司合伙人的张培峰并不讳言自己年少得志,却习惯谦虚地将其归结为运气。“人各有命,很多东西是命运使然,都是老天安排好的。”他说。
但在好友姚骏眼中,勤奋是对这个小伙子最贴切的描述。“因为张培峰太忙,我们很少聚会,但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他忙事业到凌晨,甚至两三点睡、四五点起。”
从早上7点到深夜两点,除了短暂的睡眠和偶尔的午间小憩,马不停蹄地工作是张培峰生活的常态。他不旅行、不度假,也没有周末,和朋友聚在一起谈事算是难得的休闲时间,“累得受不了时就生两天病”,尽管这意味着被耽搁的事务会在随后来个“总爆发”。
压力来自张培峰的自我要求,他不希望事业受挫影响未来的生活品质。他对物质没太高追求,只要“吃好、过得舒服、想干嘛干嘛”,但他喜欢赚钱,也愿意花钱、捐钱,“影响更多人当好人”。
“在现代社会,金钱意味着经济自由,有更多钱才能掌握更多可调配的资源。”他笑着对记者说,“也许是小时候家里管得太严,现在才对自由这么执著。”
“创业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2010年,在国内读大二的张培峰“糊里糊涂地出了国”,开始攻读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市场营销学士学位,后来又到英国华威大学攻读工程类项目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过了一段吃喝玩乐的日子后,一向不愿闲着的张培峰“挺不住了”。“再这么下去就人就废了。不能光玩,还得玩出点意义,带着大家一起玩。”他告诉《青年参考》。
张培峰注意到,好朋友就读的英国莱斯特大学所在的城市虽然只有两所大学,周边却有近两万名中国人。他们聚集在一起,闭塞、抱团,很难融入英国社会,遇到租房、搬家、接机、买车、换驾照等现实问题更是一筹莫展。
彼时的英国并非没有华人论坛,但当地缺少区域化、集中化的社交平台。张培峰和朋友曹源创办了当地最大的华人门户网站——“莱斯特生活网”。
他们带着中国留学生跳伞、露营、开房车、坐游艇,“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在英国发生街头骚乱时在网上及时更新安全信息;从拍卖行买车卖给华人;帮中国学生摆脱黑中介、申请大学;在迎新时包下最好的夜店,帮中国新生寻找新朋友、消除不安全感、体验英国有名的夜店文化。“这一块一定不能缺失,要不就白来留学了。”他对记者说。
一开始,张培峰没想赚钱,只是想帮助同胞、提供服务,没想到“运气特别好”,第一年就意外地发现赚了不少钱。就这样,这个20岁的留学生在异国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创业。
“我们的论坛上什么都有,几乎是英国最早的O2O(从线上到线下的商业模式),当时这种形式在中国还没有火起来。”直到今天,发掘第一桶金的经历仍然让张培峰十分得意。
两年多的留学和创业生涯,让张培峰学会了独自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也让他坚定了信念:“凡事都可以解决,不能给自己可能失败的心理暗示。”为了不浪费时间成本,他做任何事都坚持到底,不愿中途放弃。
在张培峰担任副主席的北京市朝阳区留学生联合会里,想创业的人比比皆是,但很少有人能一心一意、专注钻研某个行业。他对这种行为并不认同。
“每天都有几百个新点子冒出来,但不落地就是零。”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创业不是想出来,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
远离互联网行业的风口浪尖
2012年应父母要求回国后,张培峰瞄准大热的地产基金项目,开始尝试在国内创业。没想到,一个“不靠谱”的合伙人让他遭遇了失败。
当时,他在唐山、秦皇岛都与当地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却被合伙人以个人名义诈骗他人2000多万元的事情搞得中途夭折。吃一堑长一智,张培峰意识到:“不能搞太热的东西,也不能干圈别人钱的事。”
张培峰在英国将论坛做得风生水起,但回国后的他坚持远离互联网行业,因为“互联网风险太大了,每天都有人死;看似新兴产业,其实已是红海”。
“中国互联网行业全世界领先,机会太少,而比我聪明、优秀的人多得是。我不喜欢竞争,喜欢垄断。”他半开玩笑地说,“互联网风口上的猪都能飞,但鹰也飞得不太稳。”
2013年年末,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培峰遇到了人工合成羟基硅酸镁技术的发明人谢传林,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先生曾担任南京机床厂厂长。他觉得机会不能错过,紧追慢赶在元宵节与其达成意向,合伙开了一家公司。
张培峰透露,这种能降低金属表面磨损的修复材料,是上世纪80年代被苏联人发现的,是目前学术界公认最好的金属自修复材料,只是每克有效材料的成本高达数千元,没有被大规模运用。2005年,谢传林就已取得人工合成羟基硅酸镁的专利,将成本降低了几十倍,但由于不懂经营未将其推广开来。
说起公司的产品,并非专业研究人员的张培峰如数家珍。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这种材料添加到润滑油中能节能5%以上,曾在宝钢、东方电机等大型企业帮助轴承降温,解决“连外国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挽回上亿元损失。经过进一步研究,羟基硅酸镁能使同风速下风力发电量提高8%,“节省大量能源、保护环境、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精度”。
在商务拓展方面颇有天赋的张培峰,负责将这种产品推向市场。故事的开始往往都是艰难的。最初的业务推广,要求他必须去现讲技术、做演示,因为经常去风场路况差,轮毂都跑裂了4个。经过他不断摸索、试探,这家没有上市的小公司已与东电、国电、中石油等“巨无霸”级国企展开战略合作,在北京、杭州、德阳、南京4地建厂。
这事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个中曲折艰难远非一两句话能够说清。对于这样的成绩,张培峰很是骄傲。“很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到。”他对《青年参考》记者说。
他的野心是“打造中国的迪士尼”
北京西单大悦城的哆啦A梦主题展还没有落幕,张培峰和同事就已忙着筹划今年9月在奥林匹克公园举办的动漫嘉年华了。届时,7米高的钢铁侠将首次亮相北京。
这家企业的前身是张培峰的好友李斌创建的活动策划和公关公司,“只有在新年、六一时才有爆点”。2013年正式成为合伙人后,如何使盈利常态化,是张培峰一直在琢磨的问题。
2012年年底,为庆祝地铁6号线通到朝阳大悦城,该公司在商场举办了一场以“开往春天的地铁”为主题的几米漫画展,一炮而红。张培峰这下打开了思路,将动漫明星周边与商业综合体结合起来,作为公司发展的新方向。
从2013年朝阳大悦城推出以“愤怒的小鸟”为主题的全国首次大屏幕体感互动、2014年北京爱琴海购物中心在店庆时展出100个小黄人,到去年夏天让朝北大悦城一度拥堵的哆啦A梦主题展,商场单日购物量连续3次被刷新。
随着一次次成功,张培峰的目标逐渐清晰。他开始与版权方接触,开发动漫周边新的版权线。版权方因此获利2000余万元,公司收入也从2013年的800多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900万元,今年预计将破亿。
“如果给外国的动漫电影打100分,那么中国的能打70分。如果外国电影开发能力是100分,那中国只能打30分。”张培峰告诉《青年参考》,他的野心是“打造中国的迪士尼”,让公司在两年内上市。
在他看来,国外有很多适合全家人出行的休闲场所,但北京人除了吃饭、唱歌、看电影、去郊区农家乐,没有什么娱乐项目。他希望将商场打造成可以待一整天的小乐园,“把乐园碎片化,迎合年轻人和孩子的需求”。
至于为什么这个想法会成功,他的逻辑很简单:“我这么不爱玩的人都觉得有意思,别人肯定更喜欢。”
自称“商业万金油”的张培峰选择两个看起来一点都不搭边的项目,其实是在国外时就想清楚的。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而工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也是国家的薄弱领域,研发能力落后国外30年。
“别人看到的是外国最好的东西,我看到的是差距。”张培峰表示,“外国人花那么高的成本都能赚钱,中国的机会一定更大。”
6月中旬,3D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已在国内上映半个多月,不少人特意来到北京西单大悦城的“蓝胖子”45周年纪念特展,与童年玩伴亲密接触。很少有人知道,这次展览背后的策划人只有24岁,名叫张培峰。
从英国华人论坛创始人到两家企业的合伙人,自20岁开始,酷爱“折腾”的张培峰在创业这条路上就没停下来过。这位少年老成的非典型“90后”海归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创业不是想出来的,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
两三点睡、四五点起是常事
下午三四点钟的温和阳光下,身材瘦削的张培峰放松地坐在公司小剧场的木质椅子里,神态自若,语调平静,有种和年龄不太相称的稳重气质,只是偶尔谈到兴起时,脸上会流露出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活泼。
和人们印象中的“90后”不太一样,这个1991年在河南出生的北京男孩格外少年老成,就连朋友圈里都“基本没有同龄人”。“‘90后’责任心比较差,”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生活状态不一样,在一起浪费时间。”
因为不喜欢“被当成小朋友”,张培峰起初很讨厌跟别人说自己的年龄,后来才渐渐习惯,对总被贴上“90后”的标签也无所谓起来,“知道自己是谁就行”。
身兼两家公司合伙人的张培峰并不讳言自己年少得志,却习惯谦虚地将其归结为运气。“人各有命,很多东西是命运使然,都是老天安排好的。”他说。
但在好友姚骏眼中,勤奋是对这个小伙子最贴切的描述。“因为张培峰太忙,我们很少聚会,但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他忙事业到凌晨,甚至两三点睡、四五点起。”
从早上7点到深夜两点,除了短暂的睡眠和偶尔的午间小憩,马不停蹄地工作是张培峰生活的常态。他不旅行、不度假,也没有周末,和朋友聚在一起谈事算是难得的休闲时间,“累得受不了时就生两天病”,尽管这意味着被耽搁的事务会在随后来个“总爆发”。
压力来自张培峰的自我要求,他不希望事业受挫影响未来的生活品质。他对物质没太高追求,只要“吃好、过得舒服、想干嘛干嘛”,但他喜欢赚钱,也愿意花钱、捐钱,“影响更多人当好人”。
“在现代社会,金钱意味着经济自由,有更多钱才能掌握更多可调配的资源。”他笑着对记者说,“也许是小时候家里管得太严,现在才对自由这么执著。”
“创业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2010年,在国内读大二的张培峰“糊里糊涂地出了国”,开始攻读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市场营销学士学位,后来又到英国华威大学攻读工程类项目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过了一段吃喝玩乐的日子后,一向不愿闲着的张培峰“挺不住了”。“再这么下去就人就废了。不能光玩,还得玩出点意义,带着大家一起玩。”他告诉《青年参考》。
张培峰注意到,好朋友就读的英国莱斯特大学所在的城市虽然只有两所大学,周边却有近两万名中国人。他们聚集在一起,闭塞、抱团,很难融入英国社会,遇到租房、搬家、接机、买车、换驾照等现实问题更是一筹莫展。
彼时的英国并非没有华人论坛,但当地缺少区域化、集中化的社交平台。张培峰和朋友曹源创办了当地最大的华人门户网站——“莱斯特生活网”。
他们带着中国留学生跳伞、露营、开房车、坐游艇,“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在英国发生街头骚乱时在网上及时更新安全信息;从拍卖行买车卖给华人;帮中国学生摆脱黑中介、申请大学;在迎新时包下最好的夜店,帮中国新生寻找新朋友、消除不安全感、体验英国有名的夜店文化。“这一块一定不能缺失,要不就白来留学了。”他对记者说。
一开始,张培峰没想赚钱,只是想帮助同胞、提供服务,没想到“运气特别好”,第一年就意外地发现赚了不少钱。就这样,这个20岁的留学生在异国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创业。
“我们的论坛上什么都有,几乎是英国最早的O2O(从线上到线下的商业模式),当时这种形式在中国还没有火起来。”直到今天,发掘第一桶金的经历仍然让张培峰十分得意。
两年多的留学和创业生涯,让张培峰学会了独自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也让他坚定了信念:“凡事都可以解决,不能给自己可能失败的心理暗示。”为了不浪费时间成本,他做任何事都坚持到底,不愿中途放弃。
在张培峰担任副主席的北京市朝阳区留学生联合会里,想创业的人比比皆是,但很少有人能一心一意、专注钻研某个行业。他对这种行为并不认同。
“每天都有几百个新点子冒出来,但不落地就是零。”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创业不是想出来,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
远离互联网行业的风口浪尖
2012年应父母要求回国后,张培峰瞄准大热的地产基金项目,开始尝试在国内创业。没想到,一个“不靠谱”的合伙人让他遭遇了失败。
当时,他在唐山、秦皇岛都与当地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却被合伙人以个人名义诈骗他人2000多万元的事情搞得中途夭折。吃一堑长一智,张培峰意识到:“不能搞太热的东西,也不能干圈别人钱的事。”
张培峰在英国将论坛做得风生水起,但回国后的他坚持远离互联网行业,因为“互联网风险太大了,每天都有人死;看似新兴产业,其实已是红海”。
“中国互联网行业全世界领先,机会太少,而比我聪明、优秀的人多得是。我不喜欢竞争,喜欢垄断。”他半开玩笑地说,“互联网风口上的猪都能飞,但鹰也飞得不太稳。”
2013年年末,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培峰遇到了人工合成羟基硅酸镁技术的发明人谢传林,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先生曾担任南京机床厂厂长。他觉得机会不能错过,紧追慢赶在元宵节与其达成意向,合伙开了一家公司。
张培峰透露,这种能降低金属表面磨损的修复材料,是上世纪80年代被苏联人发现的,是目前学术界公认最好的金属自修复材料,只是每克有效材料的成本高达数千元,没有被大规模运用。2005年,谢传林就已取得人工合成羟基硅酸镁的专利,将成本降低了几十倍,但由于不懂经营未将其推广开来。
说起公司的产品,并非专业研究人员的张培峰如数家珍。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这种材料添加到润滑油中能节能5%以上,曾在宝钢、东方电机等大型企业帮助轴承降温,解决“连外国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挽回上亿元损失。经过进一步研究,羟基硅酸镁能使同风速下风力发电量提高8%,“节省大量能源、保护环境、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精度”。
在商务拓展方面颇有天赋的张培峰,负责将这种产品推向市场。故事的开始往往都是艰难的。最初的业务推广,要求他必须去现讲技术、做演示,因为经常去风场路况差,轮毂都跑裂了4个。经过他不断摸索、试探,这家没有上市的小公司已与东电、国电、中石油等“巨无霸”级国企展开战略合作,在北京、杭州、德阳、南京4地建厂。
这事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个中曲折艰难远非一两句话能够说清。对于这样的成绩,张培峰很是骄傲。“很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到。”他对《青年参考》记者说。
他的野心是“打造中国的迪士尼”
北京西单大悦城的哆啦A梦主题展还没有落幕,张培峰和同事就已忙着筹划今年9月在奥林匹克公园举办的动漫嘉年华了。届时,7米高的钢铁侠将首次亮相北京。
这家企业的前身是张培峰的好友李斌创建的活动策划和公关公司,“只有在新年、六一时才有爆点”。2013年正式成为合伙人后,如何使盈利常态化,是张培峰一直在琢磨的问题。
2012年年底,为庆祝地铁6号线通到朝阳大悦城,该公司在商场举办了一场以“开往春天的地铁”为主题的几米漫画展,一炮而红。张培峰这下打开了思路,将动漫明星周边与商业综合体结合起来,作为公司发展的新方向。
从2013年朝阳大悦城推出以“愤怒的小鸟”为主题的全国首次大屏幕体感互动、2014年北京爱琴海购物中心在店庆时展出100个小黄人,到去年夏天让朝北大悦城一度拥堵的哆啦A梦主题展,商场单日购物量连续3次被刷新。
随着一次次成功,张培峰的目标逐渐清晰。他开始与版权方接触,开发动漫周边新的版权线。版权方因此获利2000余万元,公司收入也从2013年的800多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900万元,今年预计将破亿。
“如果给外国的动漫电影打100分,那么中国的能打70分。如果外国电影开发能力是100分,那中国只能打30分。”张培峰告诉《青年参考》,他的野心是“打造中国的迪士尼”,让公司在两年内上市。
在他看来,国外有很多适合全家人出行的休闲场所,但北京人除了吃饭、唱歌、看电影、去郊区农家乐,没有什么娱乐项目。他希望将商场打造成可以待一整天的小乐园,“把乐园碎片化,迎合年轻人和孩子的需求”。
至于为什么这个想法会成功,他的逻辑很简单:“我这么不爱玩的人都觉得有意思,别人肯定更喜欢。”
自称“商业万金油”的张培峰选择两个看起来一点都不搭边的项目,其实是在国外时就想清楚的。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而工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也是国家的薄弱领域,研发能力落后国外30年。
“别人看到的是外国最好的东西,我看到的是差距。”张培峰表示,“外国人花那么高的成本都能赚钱,中国的机会一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