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5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微经济

“死掉的企业”都去哪儿了?

本报记者 贾晓静 《 青年参考 》( 2015年05月06日   13 版)

    没有企业能长盛不衰——如今的上市公司平均“寿命”都在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此消亡。好消息是,它们会转生成其他公司。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讲师理查德·福斯特发现,上市公司的平均寿命正从上世纪20年代的67年,下跌至如今的15年。福斯特还指出,平均每两个星期就有1家上市公司被新公司“干掉”。长此以往,到2027年,美国将有75%的上市公司被新公司取代。

    事实上,如今的企业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消亡——2001~2002年,许多美国知名的上市公司纷纷倒下,包括安然、世通、泰科和环球电讯公司。倒闭之前,这些企业都备受尊崇。6年之后,这一情况更为严峻,雷曼兄弟倒闭,花旗和通用汽车接受政府救助,各路中小企业更是相应而亡。

    今年也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第一季度申请破产的美国上市公司,已冲近5年来第一季的最高水平。而市场研究公司“破产公司新闻”的调查显示,美国上季度申请破产保护的上市企业数,由一年前的11家暴增至26家,创5年新高。

    什么原因造成了企业的早衰?难道它们只是“时日已到”?美国圣菲研究所的最新报告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事实上,大多数公司并非真正“死亡”,它们只是暂时蛰伏,然后“转世投胎”成新的企业,或与其他企业合并得以重生。

    研究人员统计了1950~2009年的美国公司数据库样本,为2.5万家企业创建了数学模型,并以理论生态学进行研究。他们发现,无论从事哪种行业,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死亡速度相差无几——通常的存活年限是10年,而消失的最常见方式是合并或收购。

    研究人员同时看到,对企业寿命产生影响的不仅是科技与创新,还包括各国的法律、文化。举例来说,欧洲和日本都是培养“长寿企业”的沃土。后者拥有超过5万个大于100岁的公司,但鉴于日本最新颁布的破产法案,这些古老的家族企业也开始面临“死亡”风险。

    那么,现在的企业该如何为自己“增寿”?答案并无定论。在福斯特看来,企业能做的就是顺势而动,并接受“创造性破坏”。惟有这样,才能“长生不死”。

 

房价飙升的“罪魁”——土地没被善用?
“死掉的企业”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