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身份认同、贴心服务”牌
大学生创业:瞄准校园找商机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5年02月04日
16
版)
|
一念映画参与拍摄的微电影《惊蛰》的海报 |
|
左起为马博韬、何小树、杨帆 |
2014年年底,中华厨艺教学片《中国味道——外国人喜欢的中国菜》,通过孔子学院走出了国门。这部“国家级”短片的拍摄工作,由湖北经济学院3名学生创办的影视公司承担。于是,“学生创业党”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90后校园创业,先刷足“存在感”
武汉“一念映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办公地,位于被称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的亿慧孵化器大楼里,紧邻湖北经济学院的校园。这所学校的大三学生何小树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工作室的名字来自一句佛经,“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3个年轻人,创业伊始就用这个名字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3个股东、几名实习生是这家初创企业的全部阵容。何小树负责前期拍摄;另一名股东杨帆和他同级,承担后期剪辑工作;而他们的合伙人、大四学长马博韬,则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扁平的组织结构和提倡平等创新的学生气,让他们的办公环境轻松愉快。“我们提倡有争议,不要求一味服从,有异议就提出来辩论。开会也不那么严肃,氛围比较轻松。”何小树告诉记者。
一念映画成立于2013年8月,1个多月后就开始盈利了。“公司刚起步时,每个人都是市场部的。”何小树说,为了在初创阶段获得项目,大家充分动用自己的人脉。他清楚地记得第一个项目,是为“良品铺子”的两家分店拍摄宣传片,“客户特别满意”。
创立初期,为了增加在学生中的“存在感”、打开校内市场,他们购置了彩色打印机,给同校的学生免费洗照片。按照一念映画在新浪微博上的宣传,每个月前500名将照片发到公司邮箱的师生,将获得免费冲印的机会。而何小树等人会把印有工作室Logo的照片塞入信封,送到他们的宿舍或办公室。何小树告诉记者,本着“回馈师友”的宗旨,这项“福利”一直在持续,上学期,他们共赠出1.5万张照片。
这个不到两岁的学生企业,现已能驾驭预算超过10万元的大单。何小树说,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对他们创业都很支持。班主任很关心他们创业的过程,院领导也会不时把他们叫去聊聊,“点拨一下,有资源会介绍给我们”。虽然身边的同学各有各的发展方向,但普遍认为他们能自己找事做挺好,也有人想加入他们的团队。
主打身份认同和贴心服务
立足校园、从同学的需求中寻找商机,并非新鲜事。有些被校园环境浸润出的“草根企业”,还赢得了更广阔的天地。
研究生毕业4年后,小刘每次电脑出毛病,都会特意跑回中关村,到大学时就熟悉的一家创业公司检查修理。别看它店面不大,却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北京莘莘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大学生亲切地称之为“莘莘”。
几位公司创始人在北大未名BBS的电脑之家版,讲述了自己创业的缘由:“2002年底,清闲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的大四生活,让28楼的几个电脑DIY爱好者开始去村里(中关村)体验生活。2003年非典肆虐封校的日子,几位代理送货上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同学,为同学服务的热情和同学的支持让莘莘雏形初现。”
公司创始人都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也是电脑发烧友,有些人是未名BBS上赫赫有名的“大牛”。创业那年,他们中最年长的也刚20出头。
如今,已13岁的莘莘仍立足校园,北大人的身份认同和贴心服务,是其不断发展的秘诀。已售出上万台笔记本、台式机、服务器的莘莘,2009年7月起成了北京大学协议采购指定供货商。
小刘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她至今信赖莘莘,因为她相信北大人的操守,而且校友创业,理应支持。“如果只是检测和简单维修,他们从不收钱,我都不好意思。”小李告诉记者,他读书时只去过一次,但毫不犹豫地将这家店推荐给了师弟师妹。
莘莘的老板现在仍不时在未名BBS上“冒个泡”,帮想攒机或维修电脑的师弟师妹答疑解惑。“不过,他们在价钱方面总是钉是钉、卯是卯,就算认识老板也不会打折。”小刘说。
是否以此为业,还要观望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何小树刚上了一堂“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报告课。作为大三学生,他已开始筹划自己的未来。
关于毕业后的打算,何小树说,目前还是想做好公司。他的语气中有几分不确定:“也要考虑它的发展,目前的趋势是挺不错的。不过,如果以后经营状况不好,也要做其他打算,到时候只能将它作为一种经历了。”
一念映画成立时,何小树还是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系的大二学生。他告诉记者,虽然父母希望他考研,但他不想沿着毕业、考研、求职的路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他多次向记者提到“想把兴趣做成事业”,“这样工作比较不乏味,工作质量也比较高”。
幸运的是,小何的父母对他创业很支持,“父亲惟一的要求是,不要耽误学业”。
谈到创业的苦乐哀愁,他坦言:“最高兴的时候不是分钱,而是拍摄的作品剪辑完成。”他们最大的障碍则是学生身份,“有人怀疑学生不如外面的团队专业”。
虽然对工作室有所期待,但这个愿景具体的模样,对何小树来说,还很模糊。“至少能让我在毕业后养活自己、养活爸妈吧。”他表示,如果能在毕业后经济独立,孝顺父母,就打算长远地将它做下去。
2014年年底,中华厨艺教学片《中国味道——外国人喜欢的中国菜》,通过孔子学院走出了国门。这部“国家级”短片的拍摄工作,由湖北经济学院3名学生创办的影视公司承担。于是,“学生创业党”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90后校园创业,先刷足“存在感”
武汉“一念映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办公地,位于被称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的亿慧孵化器大楼里,紧邻湖北经济学院的校园。这所学校的大三学生何小树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工作室的名字来自一句佛经,“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3个年轻人,创业伊始就用这个名字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3个股东、几名实习生是这家初创企业的全部阵容。何小树负责前期拍摄;另一名股东杨帆和他同级,承担后期剪辑工作;而他们的合伙人、大四学长马博韬,则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扁平的组织结构和提倡平等创新的学生气,让他们的办公环境轻松愉快。“我们提倡有争议,不要求一味服从,有异议就提出来辩论。开会也不那么严肃,氛围比较轻松。”何小树告诉记者。
一念映画成立于2013年8月,1个多月后就开始盈利了。“公司刚起步时,每个人都是市场部的。”何小树说,为了在初创阶段获得项目,大家充分动用自己的人脉。他清楚地记得第一个项目,是为“良品铺子”的两家分店拍摄宣传片,“客户特别满意”。
创立初期,为了增加在学生中的“存在感”、打开校内市场,他们购置了彩色打印机,给同校的学生免费洗照片。按照一念映画在新浪微博上的宣传,每个月前500名将照片发到公司邮箱的师生,将获得免费冲印的机会。而何小树等人会把印有工作室Logo的照片塞入信封,送到他们的宿舍或办公室。何小树告诉记者,本着“回馈师友”的宗旨,这项“福利”一直在持续,上学期,他们共赠出1.5万张照片。
这个不到两岁的学生企业,现已能驾驭预算超过10万元的大单。何小树说,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对他们创业都很支持。班主任很关心他们创业的过程,院领导也会不时把他们叫去聊聊,“点拨一下,有资源会介绍给我们”。虽然身边的同学各有各的发展方向,但普遍认为他们能自己找事做挺好,也有人想加入他们的团队。
主打身份认同和贴心服务
立足校园、从同学的需求中寻找商机,并非新鲜事。有些被校园环境浸润出的“草根企业”,还赢得了更广阔的天地。
研究生毕业4年后,小刘每次电脑出毛病,都会特意跑回中关村,到大学时就熟悉的一家创业公司检查修理。别看它店面不大,却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北京莘莘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大学生亲切地称之为“莘莘”。
几位公司创始人在北大未名BBS的电脑之家版,讲述了自己创业的缘由:“2002年底,清闲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的大四生活,让28楼的几个电脑DIY爱好者开始去村里(中关村)体验生活。2003年非典肆虐封校的日子,几位代理送货上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同学,为同学服务的热情和同学的支持让莘莘雏形初现。”
公司创始人都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也是电脑发烧友,有些人是未名BBS上赫赫有名的“大牛”。创业那年,他们中最年长的也刚20出头。
如今,已13岁的莘莘仍立足校园,北大人的身份认同和贴心服务,是其不断发展的秘诀。已售出上万台笔记本、台式机、服务器的莘莘,2009年7月起成了北京大学协议采购指定供货商。
小刘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她至今信赖莘莘,因为她相信北大人的操守,而且校友创业,理应支持。“如果只是检测和简单维修,他们从不收钱,我都不好意思。”小李告诉记者,他读书时只去过一次,但毫不犹豫地将这家店推荐给了师弟师妹。
莘莘的老板现在仍不时在未名BBS上“冒个泡”,帮想攒机或维修电脑的师弟师妹答疑解惑。“不过,他们在价钱方面总是钉是钉、卯是卯,就算认识老板也不会打折。”小刘说。
是否以此为业,还要观望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何小树刚上了一堂“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报告课。作为大三学生,他已开始筹划自己的未来。
关于毕业后的打算,何小树说,目前还是想做好公司。他的语气中有几分不确定:“也要考虑它的发展,目前的趋势是挺不错的。不过,如果以后经营状况不好,也要做其他打算,到时候只能将它作为一种经历了。”
一念映画成立时,何小树还是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系的大二学生。他告诉记者,虽然父母希望他考研,但他不想沿着毕业、考研、求职的路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他多次向记者提到“想把兴趣做成事业”,“这样工作比较不乏味,工作质量也比较高”。
幸运的是,小何的父母对他创业很支持,“父亲惟一的要求是,不要耽误学业”。
谈到创业的苦乐哀愁,他坦言:“最高兴的时候不是分钱,而是拍摄的作品剪辑完成。”他们最大的障碍则是学生身份,“有人怀疑学生不如外面的团队专业”。
虽然对工作室有所期待,但这个愿景具体的模样,对何小树来说,还很模糊。“至少能让我在毕业后养活自己、养活爸妈吧。”他表示,如果能在毕业后经济独立,孝顺父母,就打算长远地将它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