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霸”在一起的日子
作者 Ta-Nehisi Coates 译者 凯西
《
青年参考
》(
2014年12月03日
23
版)
|
|
今年夏天,我的多数时间都在明德学院学习高级法语课程。事实上我很少出门周游,37岁才申请到第一本护照。有时我对此感到懊悔,有时则不然。长大后的旅行可以让你重拾青春,重温孩童般对事物的新奇。在学校所在的佛蒙特我就有这样的感觉,我呆在图书馆的后窗看着翠峰和白云,思考人生。
我是来强化法语的。课程包括每天4小时的授课和同样长时间的练习。这期间我不能听说读写英文。我看法语电影,每天都努力读法国《世界报》,听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吃饭时也得说法语。在上课的7周里,我觉得自己逐渐失去了与更广阔的世界的联系。
掌握一门外语不容易。听说小孩子学外语容易得多,我不明白这是生物学的原因,还是因为成年人学外语时需要掌握的东西比孩子多。明德学院多数学生比我年轻,比我“生猛”。他们都是名牌大学的尖子生,自发将假期用在每天8小时的语言学习中。如果我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他们多,那可不值得赞美,只能说明我效率低下。
他们有我没有的优势,而那种优势是文化。这些学习能手能迅速背下诗句,即便他们不懂的其中的含义;他们知道在考试前几天回顾课程提纲有助于消化知识;他们知道带铅笔而不是钢笔去考试;他们知道用录音笔补充笔记,并且将老师的板书用手机拍下来。
这种擅长考试的文化并非一日之间获得的,他们从高中时就不断实践,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并与身边的其他尖子生取长补短。我相信他们中很多人的父母当年也是“学霸”。这就是社会资本自我加强和演变的过程。
做到这一点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我认识的一个姑娘童年时就掌握了德、英、法3种语言。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我周围的人都说好几种语言。”她说。
法语学习分5个级别,从一个法语单词都不会到硕士学位。我是二级,意思是我能点咖啡,费力地听懂故事,写留言条,并且当交谈者慢慢说话时能听懂。
多数学员在听书读写方面都比我强。每时每刻都有人对我说我听不懂的话。睡眠以外的时间里,我都在和“迷人“的法语斗争。整个夏天,我在不断重复两个单词:“Désolé, encore(对不起,请再说一遍)。”
和同属二级的同学相比,我的测试成绩垫底。每周的文学课,我们都要背诵法国诗歌,这个技巧对我来说十分陌生。我从来不是善于考试的学生,在我读书的年月就是如此,大学的美国文学、英国文学、社会学和法语课,我都挂科了。
但我热爱读书,小时候总是满脑子问号:为什么百合花在晚上开放?是谁杀死了恐龙?我的生活为什么和电视里看到的不一样?那种求知的欲望对我来说非常宝贵。
正是这种欲望让我在假期中选择了坐在图书馆里苦读。我从不认为这值得吹嘘,我心理明白,学习不好让我与很多知识擦肩而过,但我还是希望找到解锁法语的关键工具。
在明德学院,我尽可能多地和研究生呆在一起。一天,我告诉一名年轻的研究生,我的学习处于瓶颈,她引用法国著名作家的话鼓励我。我告诉她我没听懂,她又说了一遍,我还是没有听懂。她再次重复,我只能摇头、微笑,然后带着挫败感走开了。
我明白她说的每个词语,但是连在一起就是搞不懂什么意思。就像有人说“他她走路游泳加上那个昨天打架”,这就是通常情况下我耳中的法语。
第二天午餐时,我又和那个姑娘坐到一起,请她将那句话拼出来。我将它写了下来,仍然搞不明白。旁边的女生为我解释了句子中代词的功能,我豁然开朗。我明白的不仅是那个句子的含义,而是领悟到了句子成分的作用。
在法语之海遨游的旅程中,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了陆地。这种领悟带来的感觉难以形容,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能够学会法语,而不会被它溺死。
我本着自学的精神来到明德学院,一无所知,却发现自己比想象的更无知。虽然我仍觉得在图书馆中浏览法语名著比在教室自在,但是我明白了那是不够的。有时候,你的确需要主人的工具,才能拆掉他的房子。
美国《大西洋月刊》
今年夏天,我的多数时间都在明德学院学习高级法语课程。事实上我很少出门周游,37岁才申请到第一本护照。有时我对此感到懊悔,有时则不然。长大后的旅行可以让你重拾青春,重温孩童般对事物的新奇。在学校所在的佛蒙特我就有这样的感觉,我呆在图书馆的后窗看着翠峰和白云,思考人生。
我是来强化法语的。课程包括每天4小时的授课和同样长时间的练习。这期间我不能听说读写英文。我看法语电影,每天都努力读法国《世界报》,听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吃饭时也得说法语。在上课的7周里,我觉得自己逐渐失去了与更广阔的世界的联系。
掌握一门外语不容易。听说小孩子学外语容易得多,我不明白这是生物学的原因,还是因为成年人学外语时需要掌握的东西比孩子多。明德学院多数学生比我年轻,比我“生猛”。他们都是名牌大学的尖子生,自发将假期用在每天8小时的语言学习中。如果我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他们多,那可不值得赞美,只能说明我效率低下。
他们有我没有的优势,而那种优势是文化。这些学习能手能迅速背下诗句,即便他们不懂的其中的含义;他们知道在考试前几天回顾课程提纲有助于消化知识;他们知道带铅笔而不是钢笔去考试;他们知道用录音笔补充笔记,并且将老师的板书用手机拍下来。
这种擅长考试的文化并非一日之间获得的,他们从高中时就不断实践,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并与身边的其他尖子生取长补短。我相信他们中很多人的父母当年也是“学霸”。这就是社会资本自我加强和演变的过程。
做到这一点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我认识的一个姑娘童年时就掌握了德、英、法3种语言。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我周围的人都说好几种语言。”她说。
法语学习分5个级别,从一个法语单词都不会到硕士学位。我是二级,意思是我能点咖啡,费力地听懂故事,写留言条,并且当交谈者慢慢说话时能听懂。
多数学员在听书读写方面都比我强。每时每刻都有人对我说我听不懂的话。睡眠以外的时间里,我都在和“迷人“的法语斗争。整个夏天,我在不断重复两个单词:“Désolé, encore(对不起,请再说一遍)。”
和同属二级的同学相比,我的测试成绩垫底。每周的文学课,我们都要背诵法国诗歌,这个技巧对我来说十分陌生。我从来不是善于考试的学生,在我读书的年月就是如此,大学的美国文学、英国文学、社会学和法语课,我都挂科了。
但我热爱读书,小时候总是满脑子问号:为什么百合花在晚上开放?是谁杀死了恐龙?我的生活为什么和电视里看到的不一样?那种求知的欲望对我来说非常宝贵。
正是这种欲望让我在假期中选择了坐在图书馆里苦读。我从不认为这值得吹嘘,我心理明白,学习不好让我与很多知识擦肩而过,但我还是希望找到解锁法语的关键工具。
在明德学院,我尽可能多地和研究生呆在一起。一天,我告诉一名年轻的研究生,我的学习处于瓶颈,她引用法国著名作家的话鼓励我。我告诉她我没听懂,她又说了一遍,我还是没有听懂。她再次重复,我只能摇头、微笑,然后带着挫败感走开了。
我明白她说的每个词语,但是连在一起就是搞不懂什么意思。就像有人说“他她走路游泳加上那个昨天打架”,这就是通常情况下我耳中的法语。
第二天午餐时,我又和那个姑娘坐到一起,请她将那句话拼出来。我将它写了下来,仍然搞不明白。旁边的女生为我解释了句子中代词的功能,我豁然开朗。我明白的不仅是那个句子的含义,而是领悟到了句子成分的作用。
在法语之海遨游的旅程中,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了陆地。这种领悟带来的感觉难以形容,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能够学会法语,而不会被它溺死。
我本着自学的精神来到明德学院,一无所知,却发现自己比想象的更无知。虽然我仍觉得在图书馆中浏览法语名著比在教室自在,但是我明白了那是不够的。有时候,你的确需要主人的工具,才能拆掉他的房子。
美国《大西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