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白人警察辞职,黑人示威不断

美国弗格森枪击案牵动世界神经

本报记者 温莎 《 青年参考 》( 2014年12月03日   09 版)

    11月30日,威尔逊宣布辞职。

    12月1日,华盛顿的示威者“横尸”表达对白人警察枪杀非洲裔青年的不满。图片来源CFP

    抗议声中也有温情的一幕发生。近日美国社交媒体疯传一张头戴钢盔的白人警察与黑人男孩紧紧相拥的照片。在波特兰的示威活动中,12岁黑人男孩德温特·哈特举着写有“免费拥抱”的纸牌,流着眼泪,这一幕被白人警察鲍纳姆看到,他招手让哈特上前,将他抱入怀中。

    弗格森枪击事件愈演愈烈,在大陪审团宣布不起诉白人警察威尔逊后,美国近百个城市爆发了不同程度的示威活动。12月1日,总统奥巴马与内阁成员、民权领袖和执法官员一同召开会议,共商此案。

    作为入主白宫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上台具有历史性的象征意义,其实际意义却并未如想象般美好,种族分歧仍在继续。世界各国媒体争相用重要版面报道了这起能从中窥视美国种族问题现状的案件。

    白人警察辞职,“黑色星期五”爆发骚乱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11月30日,枪杀黑人少年迈克尔·布朗的白人警察戴伦·威尔逊宣布辞职。“辞职是我自愿的,我不想让同事和本地居民陷入危险的境地。”威尔逊在声明中说,“这是我下过的最艰难的决定,希望辞职能使我们的生活恢复正常。”

    美国《圣路易斯邮报》透露,28岁的威尔逊做出决定的导火索是他所在的警察局收到暴力威胁。而BBC驻华盛顿记者认为,随着各地的示威活动愈演愈烈,威尔逊辞职并不令人意外,只是时间问题。

    8月9日,威尔逊在弗格森镇的便利店外向18岁黑人少年布朗开了枪。尽管威尔逊声称出于自卫,但许多证人表示,当时布朗手无寸铁,现场子弹全部来自威尔逊的武器。自那以后,这起枪击案就牵动了美国社会的神经。

    全美各地在10月爆发了反对种族歧视的“弗格森10月”抗议活动,呼吁指控威尔逊谋杀。但经过3个月的审判,11月24日,密苏里州由9名白人、3名黑人组成的陪审团决定不起诉威尔逊,意味着他不需面对任何刑事指控。

    布朗的家人对此感到“崩溃”。“我们希望从警方身上看到社会的良知,而不是让他们将我们的孩子当成罪犯和恶魔。”布朗家属的律师本杰明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将寻求一切可能的法律途径,为布朗讨回公道。

    各地的示威者也不接受审判结果,新一轮抗议热潮从弗格森镇蔓延至费城、纽约、克利夫兰、洛杉矶和波士顿等数十座城市。人们,尤其是美国黑人,走上街头质疑黑人在美国的地位以及与执法者之间的关系。

    11月27日正值美国一年一度的感恩节,示威活动也在当天进入高潮。示威者发起“团结起来,感恩节不要在商店购物”的活动,喊出了“无正义、无盈利”的口号,呼吁人们在第二天的“黑色星期五”停止消费,以此表达对弗格森枪击案的抗议。

    “在美国社会和公共权力中,金钱最有发言权,其他一切事情都得让路。”抗议者特纳说,“如果你想表明自己真的感受到了不公,那就在‘黑色星期五’待在家里吧。我们袭击他们的钱袋子,让他们知道我们是认真的。”

    除了购物人群减少外,“黑色星期五”当天,芝加哥、洛杉矶、圣路易斯、西雅图、奥克兰等多个城市的商场中出现了示威者。他们或聚集在商店门口喊口号,或以模拟死亡的方式表达对审判的不满——在商场的地上“躺尸”。

    弗格森枪击案折射美国种族歧视现状

    “现在,人们的不满已不局限于弗格森枪击案。”美国埃默里大学法学院教授多萝西·布朗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各地都开始重新思索案件背后的意义,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整个事件。”

    对许多非洲裔美国人而言,弗格森枪击案仅仅是最新的提醒,让他们再次明白,刑事司法系统没有将黑人与白人一视同仁,特别是年轻男子经常遭到杀害。

    就在弗格森一案发生后,美国还陆续发生了数起白人警察枪杀黑人的案件。11月22日,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传出枪声,12岁黑人男孩泰米尔·赖斯“携枪”出现在游乐场,遭警察连开两枪后身亡。事后,人们发现赖斯手里只有一把玩具枪。

    毫不意外,人们将他的死与布朗联系到了一起。克利夫兰的抗议者高举写有“从迈克尔·布朗到泰米尔·赖斯,(对黑人的杀戮)必须停止”的牌子。一些人谴责称,“该死的美国司法系统都是有罪的”。

    正如德国《南德意志报》社论所指出的,“美国警察的暴力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弗格森镇。这个始终存在的问题不可能被永远掩盖下去。”

    彭博社援引全球调研公司ORC的民调称,不同种族对弗格森枪击案的观点存在分歧。4/5的黑人、拉美裔和亚裔认为威尔逊应被指控谋杀,只有23%的白人持相同观点。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则显示,美国监狱中黑人罪犯的比例高达40%,而他们只占人口总数的13%。在弗格森镇的2.1万人口中,2/3是黑人,领导力却在白人手中,53名警察中只有3人是黑人。

    “数据已经表明,以往的民权运动对我们的刑事司法系统没有任何影响。”牧师拉斐尔·瓦诺克失望地说。

    而威尔逊描述中的布朗,更是代表了许多白人警察眼中的黑人形象。“他看上去就像个恶魔。”接受媒体采访时,威尔逊几乎将布朗描述成了超人类,“我觉得他有巨大的力量。就像是5岁的‘绿巨人’。”身高约1米95、体重190斤的威尔逊说,和他差不多高的布朗体重近270斤。

    “这是黑人面临的普遍问题。”历史学教授惠特克指出,“黑人常被描述为体型巨大、有恐吓性的危险存在。”

    “2008年奥巴马当选时,很多人认为美国已经超越种族了。”埃默里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吉莱斯皮说,“但种族主义仍潜藏在美国人的生活与政治中。”

    各国如何报道弗格森案

    据路透社报道,自陪审团宣判后,美国一些主要城市几乎每天都有不同规模的抗议活动,已有超过400人在示威中被捕。小镇弗格森掀起的轩然大波成为近日世界媒体的头条,许多评论人士借机质疑,美国是否真如自己所宣扬那般是人权大国。

    在中东,伊朗国家电视台直言,大陪审团的决定表明美国存在种族歧视。埃及《华夫托》报的标题代表了该国大多数媒体的中庸立场——“反种族主义在美国蔓延”。而社交媒体上,一些阿拉伯语的“网络红人”用段子嘲讽美国政府,甚至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

    俄罗斯民间热衷于讨论此案,相关话题已跻身推特网热门话题前10名。俄媒则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比较美国抗议热潮与乌克兰反对派组织“迈丹”领导的抗议活动上。“美国总统奥巴马也遇到了自己的‘迈丹’组织。”俄《消息报》写道。

    民间热议的同时,俄罗斯外交部在25日指出,全国性的抗议活动证明了美国此前在人权问题上的虚伪,美国没有资格评论莫斯科的人权问题,而是应管好自己。“如此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证实了这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式民主的系统中存在种族分裂、歧视和不平等的缺陷。”

    朝鲜朝中社援引了外务省发言人的讲话,称弗格森枪击案表明美国身为“人权荒漠”,却企图用不正确的标准衡量他国。“无视人权的行为在美国未被彻底根除,反而接踵而至,如今到了系统性的、广泛的、无以复加的地步,不时引爆这样的全国性抗议行动。这表明,美国的人权制度本身有严重的问题。”

    德国《世界报》用头版报道了弗格森事件,该报驻华盛顿记者乌韦·施密特写道:“事件是在预料之中的。带有偏见的警察队伍与黑人社区间的矛盾,并未因经济复苏而有所好转……自欺欺人的美国人,一次又一次地上演同样的种族问题。对此,外国人毫不意外地摇着头,既不悲哀,也不喜悦。”

    法国《解放报》的社论则称,“弗格森案表明奥巴马距离消除美国种族问题的梦想仍有一大段路要走”。法国非洲裔司法部长克里斯蒂亚娜·托比拉在推特网上支持示威活动。“种族隔离、社会排斥、边缘文化、枪支、恐惧……迈克尔·布朗多少岁?18。塔米尔·赖斯呢?12。下一个会是多大?12个月吗?他们准备在他们长大前就杀掉他们。”她写道。

    无论从何种角度报道,弗格森案对美国以及世界报道美国的影响都毋庸置疑。美国《时代》周刊称,杂志一年一度热门人物网络评选已过去一周,近日抗议弗格森枪击案陪审团的示威者获得了最高票数——10.7%,超过了印度总理莫迪、俄罗斯总统普京、诺贝尔和平奖最年轻得主马拉拉等国际知名人物。

    “自1927年起,《时代》每年都会选出在过去一年中,对新闻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不论这影响是好还是坏。”票选网站上写道。据悉,这本杂志将于12月10日揭晓结果,示威者们能否当选为影响时代的风云人物,到时就见分晓了。

 

美国弗格森枪击案牵动世界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