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若要提速,尚需改革
○编译 穆康德
《
青年参考
》(
2013年07月10日
24
版)
尽管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暴跌,在过去的一年,印度的经济却更稳定。但要想恢复原来的高增长,前景仍旧不明。
印度的发展速度仍快于大多数国家,大量外来者仍看好印度
印度最富有的人可能也最乐观。6月6日,信实工业集团的老板穆克什·安巴尼在孟买一个礼堂向众人发表演讲。他迷人的妻子就坐前排,在他两侧,保镖们手握锃亮的冲锋枪。
他说,虽然印度经济已陷入恐慌,但他对印度经济的信心“毫不动摇”,印度不日就将“引发世界秩序的重大转变”。观众高兴得起立鼓掌。
这些天来,像这种乐观的说法,已经不多见了。这一年来,市场一直担心印度会出现经济危机。过去9个月,印度政府一直进行改革,以提振经济增长速度。试图寻找经济亮色的官员、商界人士和经济学家都已失望。从去年3月到今年3月,这个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增速仅为5%,系十年来的最低,也远低于其领导人所期望的8%。
印度经济勃兴的前景,因美国可能结束量化宽松政策而更加暗淡。印度一直如饥似渴地吸收近年来搅动全球的“热钱”,以堵住收支缺口。6月26日,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降至61:1的历史新低。过去一个月,它是新兴市场中最弱的货币。印度国家银行的信用违约掉期(代表印度国债的风险程度)已升至一年前的水平。依照这一标准,在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印度风险最高。印度官员发话了:“不要恐慌。”
官员们的话对吗?一种末日场景是,权益投资者和跨国公司将退出印度市场,而它们在印度的外国资本中占据很大一部分。但这种情形不大可能出现。印度的发展速度仍快于大多数国家,大量外来者仍看好印度。今年4月,联合利华出价50亿美元来购买其在印度业务的少数股权。迄今为止,流出的股权投资的额度并不大。
外国债券持有人的忠诚度则要低得多。5月中旬以来,他们已撤走65亿美元。但印度外债存量较低,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
自去年以来,印度的稳定性在某些方面已取得改善。政府在公共财政方面的成功有目共睹。政府债务水平依旧高企,但在去年8月上任的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的指导下,借贷活动不再无所顾忌。
控制支出和削减燃油补贴可能意味着,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印度整体赤字将占GDP的7%。印度债务占GDP的比例应该会保持稳定。通胀看起来也没那么可怕,这主要归功于商品价格的走低。今年5月,批发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7%,约为峰值的一半。消费者价格膨胀率为9.3%,这符合印度人对通胀的预期。
因此,印度经济不大可能崩溃。自2011年以来,卢比贬值1/4,这最终可能有助于提高印度的竞争力,引发一场印度制造业期待已久的繁荣。这可能正是印度央行的观点,它一直没有大力干预以支持卢比。
一种可行的策略是,对印度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自由化改革
怎样才能恢复印度公司的生机呢?土地不足、电力短缺和“红线”过多等,都让公司窝火。太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已惨不忍睹。国家掌控的银行也在疲于应付坏账。老板们都对反腐败调查感到惶恐。6月11日,调查人员搜查了金达尔钢铁电力公司的负责人纳文·金达尔的办公室和住宅,他也是执政党国大党的议员。印度国家审计人员称,该公司是从煤矿分配中非法获取巨额利益的多家企业之一。打那以后,该公司的股价下跌25%。
要摆脱这种萎靡不振的状况,一种可行的策略是,对印度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自由化改革。
去年9月,当政府宣布一揽子改革措施时,乐观主义者希望这能堪比1991年的经济开放。显而易见的是,不远的将来,这种深层次改革不会出现。其原因有很多:年迈的印度统治者的矛盾心理、波诡云谲的政治气候、政治联盟的脆弱性,以及即将到来的选举。
如果深层次改革不能提上议程,政府仍可采用老办法——让官僚机器运作更有效。自去年12月以来,总理辛格担纲的一个新委员会一直在推进一些项目。据《经济学人》估计,该委员会批准的新资本投资仅占印度GDP的0.4%,而且横跨数年时间。
其他措施则更有效。为重振电力工业,印度政府正试图更有效地把国内稀缺的煤炭资源分配给各发电厂,并允许它们收回高昂的进口煤炭成本。
瑞士瑞信银行的阿米什·夏表示,这是一种权宜之计:对2015年3月后投产的工厂来说,它们仍不清楚燃料将从何而来。但此举应有所助益。受管控的天然气价格可能会上涨,以鼓励对近海油田进行更多投资。外商投资的规则也正进一步放宽。政府尚未对陷入困境的国有银行进行资产重组,如果有了行动,这也会对经济起重大作用。
所有这些措施均无法使印度经济恢复到8%的增长率。当官员们不停地对这些规则进行缝缝补补时,一些策略已倒退到1991年以前的“牌照制度”时代。随着世界结束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规则也许能促进印度经济断断续续地增长,但这也只能维持几年时间。当尘埃落定时,期望印度最终能更严肃地打击贪污腐败,推行改革。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尽管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暴跌,在过去的一年,印度的经济却更稳定。但要想恢复原来的高增长,前景仍旧不明。
印度的发展速度仍快于大多数国家,大量外来者仍看好印度
印度最富有的人可能也最乐观。6月6日,信实工业集团的老板穆克什·安巴尼在孟买一个礼堂向众人发表演讲。他迷人的妻子就坐前排,在他两侧,保镖们手握锃亮的冲锋枪。
他说,虽然印度经济已陷入恐慌,但他对印度经济的信心“毫不动摇”,印度不日就将“引发世界秩序的重大转变”。观众高兴得起立鼓掌。
这些天来,像这种乐观的说法,已经不多见了。这一年来,市场一直担心印度会出现经济危机。过去9个月,印度政府一直进行改革,以提振经济增长速度。试图寻找经济亮色的官员、商界人士和经济学家都已失望。从去年3月到今年3月,这个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增速仅为5%,系十年来的最低,也远低于其领导人所期望的8%。
印度经济勃兴的前景,因美国可能结束量化宽松政策而更加暗淡。印度一直如饥似渴地吸收近年来搅动全球的“热钱”,以堵住收支缺口。6月26日,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降至61:1的历史新低。过去一个月,它是新兴市场中最弱的货币。印度国家银行的信用违约掉期(代表印度国债的风险程度)已升至一年前的水平。依照这一标准,在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印度风险最高。印度官员发话了:“不要恐慌。”
官员们的话对吗?一种末日场景是,权益投资者和跨国公司将退出印度市场,而它们在印度的外国资本中占据很大一部分。但这种情形不大可能出现。印度的发展速度仍快于大多数国家,大量外来者仍看好印度。今年4月,联合利华出价50亿美元来购买其在印度业务的少数股权。迄今为止,流出的股权投资的额度并不大。
外国债券持有人的忠诚度则要低得多。5月中旬以来,他们已撤走65亿美元。但印度外债存量较低,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
自去年以来,印度的稳定性在某些方面已取得改善。政府在公共财政方面的成功有目共睹。政府债务水平依旧高企,但在去年8月上任的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的指导下,借贷活动不再无所顾忌。
控制支出和削减燃油补贴可能意味着,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印度整体赤字将占GDP的7%。印度债务占GDP的比例应该会保持稳定。通胀看起来也没那么可怕,这主要归功于商品价格的走低。今年5月,批发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7%,约为峰值的一半。消费者价格膨胀率为9.3%,这符合印度人对通胀的预期。
因此,印度经济不大可能崩溃。自2011年以来,卢比贬值1/4,这最终可能有助于提高印度的竞争力,引发一场印度制造业期待已久的繁荣。这可能正是印度央行的观点,它一直没有大力干预以支持卢比。
一种可行的策略是,对印度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自由化改革
怎样才能恢复印度公司的生机呢?土地不足、电力短缺和“红线”过多等,都让公司窝火。太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已惨不忍睹。国家掌控的银行也在疲于应付坏账。老板们都对反腐败调查感到惶恐。6月11日,调查人员搜查了金达尔钢铁电力公司的负责人纳文·金达尔的办公室和住宅,他也是执政党国大党的议员。印度国家审计人员称,该公司是从煤矿分配中非法获取巨额利益的多家企业之一。打那以后,该公司的股价下跌25%。
要摆脱这种萎靡不振的状况,一种可行的策略是,对印度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自由化改革。
去年9月,当政府宣布一揽子改革措施时,乐观主义者希望这能堪比1991年的经济开放。显而易见的是,不远的将来,这种深层次改革不会出现。其原因有很多:年迈的印度统治者的矛盾心理、波诡云谲的政治气候、政治联盟的脆弱性,以及即将到来的选举。
如果深层次改革不能提上议程,政府仍可采用老办法——让官僚机器运作更有效。自去年12月以来,总理辛格担纲的一个新委员会一直在推进一些项目。据《经济学人》估计,该委员会批准的新资本投资仅占印度GDP的0.4%,而且横跨数年时间。
其他措施则更有效。为重振电力工业,印度政府正试图更有效地把国内稀缺的煤炭资源分配给各发电厂,并允许它们收回高昂的进口煤炭成本。
瑞士瑞信银行的阿米什·夏表示,这是一种权宜之计:对2015年3月后投产的工厂来说,它们仍不清楚燃料将从何而来。但此举应有所助益。受管控的天然气价格可能会上涨,以鼓励对近海油田进行更多投资。外商投资的规则也正进一步放宽。政府尚未对陷入困境的国有银行进行资产重组,如果有了行动,这也会对经济起重大作用。
所有这些措施均无法使印度经济恢复到8%的增长率。当官员们不停地对这些规则进行缝缝补补时,一些策略已倒退到1991年以前的“牌照制度”时代。随着世界结束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规则也许能促进印度经济断断续续地增长,但这也只能维持几年时间。当尘埃落定时,期望印度最终能更严肃地打击贪污腐败,推行改革。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