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记者零距离体验:
B-2轰炸机的“绝密飞行”
作者 [美] 乔·帕帕拉尔多 编译 秦佳
《
青年参考
》(
2013年07月03日
19
版)
|
空中加油机正在给B-2加油 |
编者按:B-2“幽灵”隐形轰炸机是史上威力最强、也最神秘的人造飞行器之一。20多年来,随B-2升空者几乎和宇航员一样稀少。日前,美国《大众机械》杂志特约记者有幸搭乘该机进行体验飞行,不仅揭开了B-2的一部分秘密,也对其“接班人”进行了展望。
北美大陆上空纵横交织着无数条看不见的航线,每条航线均设有供军用飞机进行补给的秘密入口。此刻,我和蒂莫西·沙利文身处第16号航线上,位置是密苏里州中部27000英尺(约8230米)的高空,一路向东。
这是一次特殊的飞行——我们俩栖身的小小驾驶舱属于一架B-2隐形轰炸机,它正准备同另一架空中加油机会合,后者将以450英里/时(约724公里/时)的速度与我们碰头,并给B-2重新注满燃油。“6分钟以内就能看到加油机了,” 沙利文的声音在对讲器里响起。如果没有耳机,他的话语多半会被喷气发动机的轰鸣声淹没。
乘坐B-2飞行的人与上过太空的人类似,都属于凤毛麟角。迄今为止,全世界共有530人离开过地球,而在我开始这次飞行前,有幸与B-2一道升空的人不过543个。
空中加油是“疯狂的艺术”
这架轰炸机的驾驶舱位于巨大飞翼尖端,可并排乘坐两人。仪表盘是上世纪80年代的式样,以当时的标准来说已属先进。相比之下,洗手间就相当简陋了——只是个不锈钢杯,没有墙壁与隔板,就藏在右边座位后头,离一堆加密通讯设备不远。厕所旁有块宽6英尺的空地,可供飞行员搭一张折叠床——虽然许多人宁愿躺在地上。B-2执行任务时,平均每次飞行得持续十几个小时。“我在任何地方都睡得着,” 沙利文说,“除了B-2的座舱。”
从10英里(约16公里)外望去,KC-135加油机只是个小黑点。随着距离接近,这艘隶属于国民警卫队第128空中加油联队的“油船”慢慢清晰起来。接下来的事情犹如一段高难度的双人舞——我们得钻到加油机后下方,与之保持一致的速度缓缓并行。接着,加油机探出可伸缩油管,把末端的燃油喷嘴伸进轰炸机身上的一个小孔里,再开始供油。
在起飞前的简报会上听说这些时,我觉得空中加油真的是门艺术。然而,当双方靠得很近,KC-135庞大的机身几乎占满了视野,这种举动又显得有些疯狂。我的大脑全是空白:让两架巡弋高空的战机相隔仅12英尺,并坚持这种“姿势”十分钟,简直不合逻辑。
沙利文耐心地操纵着B-2,我能看到每个细微的调整。而在KC-135尾部,一名加油员同样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这边。B-2的燃料输入孔位于机身顶部,沙利文看不见油管与孔的相对位置。取而代之,他注视着加油机下方的指示灯,那可以提示他朝哪个方向移动。一旦成功连接,仪表盘上就会显示“LATCH”(意为“闩上”),几千加仑燃油随即注入。
假设油箱全满,B-2能一口气续航6000多英里(约9656公里),但如果碰上从美国本土到中东这样的远征,还得请加油机帮忙。我问沙利文,万一碰上恶劣天气怎么办?“硬着头皮上呗,”他淡定的神情并不显得做作,“我的意思是,油料是一切的基础。”
服役20多年来,B-2仍被视为全球最顶尖的轰炸机,但它绝不是没缺点。我继续通过耳机和沙利文探讨技术问题。“‘腿’长一点,”他解释道,“增加两次加油的间隔时间。”新的发动机与更轻的材料能够让未来的飞行员们享受到大航程带来的便利——不过,这些改进要用到B-2身上并不容易。军用航空技术从未停止进步,而B-2已经不再年轻了。
军方忙着为它寻找接班人
事实上,为B-2寻找接班人的工作已提上日程。去年,奥巴马政府拨出60亿美元,用于在未来5年研发新型远程轰炸机。该项目现已全面启动,计划于2025年左右交付军方。
在联邦政府大幅削减国防预算的情况下,五角大楼力挺如此昂贵的隐形轰炸机项目,显得颇不寻常。空军高层表示,经费削减确实会耽误新型轰炸机的研制进度,但军方将全力以赴。“我们将长期致力于远程轰炸机项目。”今年早些时候,空军司令迈克尔·东尼如是说。
60亿美元听起来不少,但资深分析师理查德·阿布拉菲亚认为,这些钱仍不足以确保该项目走到底。对于隐形轰炸机这种极端重要而又极端复杂的武器,一蹴而就的方案是不会被国会接受的;最终投入的资金总额可能翻几番,对于这点,五角大楼想必心知肚明。
随着阿富汗战争的帷幕落下,华盛顿正在改变战略姿态。五角大楼无需再与反美武装这样的散兵游勇纠缠,而是把更多注意力移回到装备精良的国家级对手上。特别是在西太平洋地区,远程轰炸机能在远离假想敌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射程的地方起飞,突出的隐形特性又能帮助它躲过对手愈发先进的雷达与防空武器。同时,轰炸机执行完任务后飞回基地并重新武装所需的时间比潜艇和水面舰只短,这使它在远距精确打击中效能更高。
对一般人来说,B-2看上去像是黑色的蝙蝠。但在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的杰西·菲利普斯上士眼中,值得研究的东西不限于外表。“我们常与廷克基地(美国空军主要物流中心之一,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工程师们打交道,获取新的程序与新版技术数据,”菲利普斯负责B-2的日常维护和技术保障,在他看来,“我们必须抢先一步,因为总有人想破解我们的反雷达能力。”无疑,B-2在空中停留得越久,菲利普斯要保持这种优势的难度越大。
静默地穿透,精确地摧毁
作为战略打击武器,B-2的破坏力非常惊人。每架这样的轰炸机都能携带80枚自由落体炸弹,命中精度在500英尺以内。或者,它还可以携带16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由波音公司为美国海军与空军开发的一种航空炸弹配件,可将传统炸弹转换为精确制导武器),每一枚这样的炸弹都有2000磅(约907公斤)重。
B-2的能力在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得到了展示。当年3月的一个夜晚,“我们用精确制导武器袭击了48个目标中的45个,”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主官詹姆斯·科瓦尔斯基中将称,“目标全是坚固的防护工事,卡扎菲由此领悟到,自己的防御体系根本不堪一击。”
要潜入敌国领空执行这类任务,也就是摁一下控制台上的按钮的事。这个钮比笔记本电脑的按键大些,上面写着“PEN”,代表“Penetration”(穿透)。飞行员摁下它,轰炸机便进入“静默”状态,收回外伸的天线,限制通讯信号发射,减少任何可能暴露踪迹的征兆。
作为隐形战机,B-2不仅具备独特的外观与材料,还有专门的战术规范。例如,雷达从两侧更容易侦测到B-2,但在正对头的方向难得多。所以,B-2飞行员在发起进攻时需要保持最佳角度,导致其航线呈锯齿状。其中的逻辑不难懂:没有哪种飞机在雷达上完全不可见,B-2在敌人的眼皮下同样得谨慎行事。考虑到这架飞机的速度依然不够快,下一代轰炸机的引擎将能以两种模式运作:一种是燃料经济型模式,另一种则是高速突击模式。
沙利文还向我演示了怎样利用机载雷达测绘地图,这等于是将一架轰炸机变成了侦察机。我禁不住流露出赞叹的口气,不想他立即露出了厌烦的表情——五角大楼的官僚们想当然地以为,既然轰炸机能躲过敌方雷达,那么它也能在敌方领空拍摄录像、拦截通讯,并作为地面部队的通讯中继站。可惜,这一理念为怀特曼基地的几乎所有人嗤之以鼻。
我问沙利文,对于未来的轰炸机可以身兼多职,他怎么看?对方不假思索地反问了一句:“你需要一个啥都不精的万金油吗?”这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五角大楼还没给出具体答案。“相关内容属于机密,”科瓦尔斯基曾闪烁其词地表示,“相当一部分有待具体化。”
编者按:B-2“幽灵”隐形轰炸机是史上威力最强、也最神秘的人造飞行器之一。20多年来,随B-2升空者几乎和宇航员一样稀少。日前,美国《大众机械》杂志特约记者有幸搭乘该机进行体验飞行,不仅揭开了B-2的一部分秘密,也对其“接班人”进行了展望。
北美大陆上空纵横交织着无数条看不见的航线,每条航线均设有供军用飞机进行补给的秘密入口。此刻,我和蒂莫西·沙利文身处第16号航线上,位置是密苏里州中部27000英尺(约8230米)的高空,一路向东。
这是一次特殊的飞行——我们俩栖身的小小驾驶舱属于一架B-2隐形轰炸机,它正准备同另一架空中加油机会合,后者将以450英里/时(约724公里/时)的速度与我们碰头,并给B-2重新注满燃油。“6分钟以内就能看到加油机了,” 沙利文的声音在对讲器里响起。如果没有耳机,他的话语多半会被喷气发动机的轰鸣声淹没。
乘坐B-2飞行的人与上过太空的人类似,都属于凤毛麟角。迄今为止,全世界共有530人离开过地球,而在我开始这次飞行前,有幸与B-2一道升空的人不过543个。
空中加油是“疯狂的艺术”
这架轰炸机的驾驶舱位于巨大飞翼尖端,可并排乘坐两人。仪表盘是上世纪80年代的式样,以当时的标准来说已属先进。相比之下,洗手间就相当简陋了——只是个不锈钢杯,没有墙壁与隔板,就藏在右边座位后头,离一堆加密通讯设备不远。厕所旁有块宽6英尺的空地,可供飞行员搭一张折叠床——虽然许多人宁愿躺在地上。B-2执行任务时,平均每次飞行得持续十几个小时。“我在任何地方都睡得着,” 沙利文说,“除了B-2的座舱。”
从10英里(约16公里)外望去,KC-135加油机只是个小黑点。随着距离接近,这艘隶属于国民警卫队第128空中加油联队的“油船”慢慢清晰起来。接下来的事情犹如一段高难度的双人舞——我们得钻到加油机后下方,与之保持一致的速度缓缓并行。接着,加油机探出可伸缩油管,把末端的燃油喷嘴伸进轰炸机身上的一个小孔里,再开始供油。
在起飞前的简报会上听说这些时,我觉得空中加油真的是门艺术。然而,当双方靠得很近,KC-135庞大的机身几乎占满了视野,这种举动又显得有些疯狂。我的大脑全是空白:让两架巡弋高空的战机相隔仅12英尺,并坚持这种“姿势”十分钟,简直不合逻辑。
沙利文耐心地操纵着B-2,我能看到每个细微的调整。而在KC-135尾部,一名加油员同样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这边。B-2的燃料输入孔位于机身顶部,沙利文看不见油管与孔的相对位置。取而代之,他注视着加油机下方的指示灯,那可以提示他朝哪个方向移动。一旦成功连接,仪表盘上就会显示“LATCH”(意为“闩上”),几千加仑燃油随即注入。
假设油箱全满,B-2能一口气续航6000多英里(约9656公里),但如果碰上从美国本土到中东这样的远征,还得请加油机帮忙。我问沙利文,万一碰上恶劣天气怎么办?“硬着头皮上呗,”他淡定的神情并不显得做作,“我的意思是,油料是一切的基础。”
服役20多年来,B-2仍被视为全球最顶尖的轰炸机,但它绝不是没缺点。我继续通过耳机和沙利文探讨技术问题。“‘腿’长一点,”他解释道,“增加两次加油的间隔时间。”新的发动机与更轻的材料能够让未来的飞行员们享受到大航程带来的便利——不过,这些改进要用到B-2身上并不容易。军用航空技术从未停止进步,而B-2已经不再年轻了。
军方忙着为它寻找接班人
事实上,为B-2寻找接班人的工作已提上日程。去年,奥巴马政府拨出60亿美元,用于在未来5年研发新型远程轰炸机。该项目现已全面启动,计划于2025年左右交付军方。
在联邦政府大幅削减国防预算的情况下,五角大楼力挺如此昂贵的隐形轰炸机项目,显得颇不寻常。空军高层表示,经费削减确实会耽误新型轰炸机的研制进度,但军方将全力以赴。“我们将长期致力于远程轰炸机项目。”今年早些时候,空军司令迈克尔·东尼如是说。
60亿美元听起来不少,但资深分析师理查德·阿布拉菲亚认为,这些钱仍不足以确保该项目走到底。对于隐形轰炸机这种极端重要而又极端复杂的武器,一蹴而就的方案是不会被国会接受的;最终投入的资金总额可能翻几番,对于这点,五角大楼想必心知肚明。
随着阿富汗战争的帷幕落下,华盛顿正在改变战略姿态。五角大楼无需再与反美武装这样的散兵游勇纠缠,而是把更多注意力移回到装备精良的国家级对手上。特别是在西太平洋地区,远程轰炸机能在远离假想敌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射程的地方起飞,突出的隐形特性又能帮助它躲过对手愈发先进的雷达与防空武器。同时,轰炸机执行完任务后飞回基地并重新武装所需的时间比潜艇和水面舰只短,这使它在远距精确打击中效能更高。
对一般人来说,B-2看上去像是黑色的蝙蝠。但在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的杰西·菲利普斯上士眼中,值得研究的东西不限于外表。“我们常与廷克基地(美国空军主要物流中心之一,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工程师们打交道,获取新的程序与新版技术数据,”菲利普斯负责B-2的日常维护和技术保障,在他看来,“我们必须抢先一步,因为总有人想破解我们的反雷达能力。”无疑,B-2在空中停留得越久,菲利普斯要保持这种优势的难度越大。
静默地穿透,精确地摧毁
作为战略打击武器,B-2的破坏力非常惊人。每架这样的轰炸机都能携带80枚自由落体炸弹,命中精度在500英尺以内。或者,它还可以携带16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由波音公司为美国海军与空军开发的一种航空炸弹配件,可将传统炸弹转换为精确制导武器),每一枚这样的炸弹都有2000磅(约907公斤)重。
B-2的能力在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得到了展示。当年3月的一个夜晚,“我们用精确制导武器袭击了48个目标中的45个,”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主官詹姆斯·科瓦尔斯基中将称,“目标全是坚固的防护工事,卡扎菲由此领悟到,自己的防御体系根本不堪一击。”
要潜入敌国领空执行这类任务,也就是摁一下控制台上的按钮的事。这个钮比笔记本电脑的按键大些,上面写着“PEN”,代表“Penetration”(穿透)。飞行员摁下它,轰炸机便进入“静默”状态,收回外伸的天线,限制通讯信号发射,减少任何可能暴露踪迹的征兆。
作为隐形战机,B-2不仅具备独特的外观与材料,还有专门的战术规范。例如,雷达从两侧更容易侦测到B-2,但在正对头的方向难得多。所以,B-2飞行员在发起进攻时需要保持最佳角度,导致其航线呈锯齿状。其中的逻辑不难懂:没有哪种飞机在雷达上完全不可见,B-2在敌人的眼皮下同样得谨慎行事。考虑到这架飞机的速度依然不够快,下一代轰炸机的引擎将能以两种模式运作:一种是燃料经济型模式,另一种则是高速突击模式。
沙利文还向我演示了怎样利用机载雷达测绘地图,这等于是将一架轰炸机变成了侦察机。我禁不住流露出赞叹的口气,不想他立即露出了厌烦的表情——五角大楼的官僚们想当然地以为,既然轰炸机能躲过敌方雷达,那么它也能在敌方领空拍摄录像、拦截通讯,并作为地面部队的通讯中继站。可惜,这一理念为怀特曼基地的几乎所有人嗤之以鼻。
我问沙利文,对于未来的轰炸机可以身兼多职,他怎么看?对方不假思索地反问了一句:“你需要一个啥都不精的万金油吗?”这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五角大楼还没给出具体答案。“相关内容属于机密,”科瓦尔斯基曾闪烁其词地表示,“相当一部分有待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