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既不敢接,又不舍放——
美国施压,斯诺登“抢手”成“烫手”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3年07月03日
09
版)
|
斯诺登寻求庇护21国名单 图片来源 CFP |
|
|
法新社7月2日发布消息,克里姆林宫称,美国“棱镜门”主角斯诺登已放弃向俄罗斯申请政治避难。
此前有报道称,斯诺登已向包括厄瓜多尔、冰岛、俄罗斯、奥地利、古巴、法国、德国、印度、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等在内的21个国家,递交了政治避难申请。但目前,厄瓜多尔语焉不详,俄罗斯态度暧昧,印度明确拒绝,委内瑞拉总统则说“他值得全世界保护”。
在美国的天罗地网和重重压力下,这个身揣绝密文件、已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的过境区“潜伏”近10天的年轻人,俨然已成各国的“烫手山芋”——既不敢接,又舍不得放。
厄瓜多尔:一反常态,听了美国的劝
“斯诺登的命运掌握在俄罗斯手中。”6月30日,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告诉美联社,“厄瓜多尔无法考虑他的庇护请求,除非他到达厄瓜多尔或其大使馆。”而这,将取决于俄当局的态度。
向来与华盛顿不和且态度强硬的科雷亚,一反常态地拒绝斯诺登,与美国政府的软硬兼施不无关系。6月27日,他接到美国副总统拜登的电话,要求他不要为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
面对拜登的“礼貌、热忱”和美国国会削减厄瓜多尔贸易额的威胁,科雷亚识时务地作出了“正确选择”。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厄瓜多尔40%的经济依赖对美贸易,80%的石油、大量海鲜、香蕉和鲜花,都出口至美国。
为消除华盛顿的怒火,科雷亚忙不迭地解释,6月27日美国环球电视网上流传的过境文件,是厄瓜多尔伦敦领事馆“私自越权”发出的,并未得到厄政府授权。“事实上,越权的领事将面临制裁。”科雷亚在广播中说。
路透社称,这意味着,就算斯诺登踏上厄瓜多尔的土地,科雷亚还是会“第一时间寻求美国的意见”。
但美国雅虎新闻网认为,科雷亚从未彻底向斯诺登关上大门。“我相信犯法者必须承担责任。”科雷亚对美联社说,“但我也相信人权和正义。”他这么说,似乎为接纳斯诺登留了后路。
“美国明显实行双重标准。如果美国追踪某人,别国就必须交出,但我们国家很多逃犯逃到美国,他们却从不送回来。”妥协之余,这位“反美斗士”还不忘抱怨两句。
普京:想待在俄罗斯,就停止伤害美国
虽然俄罗斯有时会与美国交换间谍,但这条“潜规则”并不适用斯诺登,因为“他不是我们的间谍,不为我们工作”——一周之内,这已是普京第二次与这个30岁的美国人撇清关系。
英国《卫报》报道,6月30日下午3点45分,来自“维基解密”的哈里森出面,替斯诺登向俄政府递交了政治庇护申请。机场领事舍甫琴科致电外交部,一小时后,外交部人员拿到了这份文件。但舍甫琴科并未透露双方的“接头”地点。
美国《洛杉矶时报》援引一位身份不明的俄外交部官员称,斯诺登已会见了俄外交官,并交给后者一份列有希望申请庇护的15国名单。俄外交部和克里姆林宫拒绝对此置评。
此举很可能激怒美国,但普京表现得毫不在意。“如果他想去某个地方,有人需要他,那就去吧。如果他想待在这里,有个条件,他必须停止旨在伤害我们美国伙伴的行为,虽然这话从我嘴里说出来很奇怪。”他在莫斯科天然气出口会议上告诉雅虎新闻网。
但他觉得斯诺登不会停止泄露信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人权活动家”,“所以他必须选择第三国作为目的地,不幸的是,我不知道这何时会发生”。
“普京和奥巴马没有决定诉讼双方,所以他们已命令双方安全系统的官员不断联系,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俄罗斯安全委员会负责人帕特鲁舍夫告诉Vesti电视台,“他们必须找到一个国际法律框架内的解决方案,而今天没有现成的规范存在。”
俄民众:“俄罗斯是斯诺登的第二祖国”
6月28日,势头不小的抗议者聚集在莫斯科机场,举着“斯诺登,俄罗斯是你的第二祖国”和“俄罗斯站在斯诺登身后”的标语。俄总统委员会成员也提出,斯诺登理应得到他选择的国家庇护,不应被交给美国。
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则在两天后告诉莫斯科回声广播电台,克里姆林宫会将公众舆论和人权组织的观点纳入考虑范围——在美联社看来,这可能奠定他在俄罗斯寻求庇护的基础。
7月1日,俄罗斯的国会议员再次向克里姆林宫建议,考虑收留斯诺登。“他在过境区就像在蹲监狱。”与克宫保持密切联系的前国会议员马尔可夫告诉《卫报》,“他不能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出于人道主义立场,我认为他应获准进入俄境内。”
几位议员甚至表示,他们将提名斯诺登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因为这个触犯美国间谍法的年轻人,在美俄关系跌至低点之际来到了俄罗斯。
路透社报道,奥巴马则在坦桑尼亚的一个发布会上重申,美国正通过法律途径与俄高层商讨,促使其同意引渡斯诺登。
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告诉路透社,没了有效的身份证件,斯诺登只能回到美国。“我不得不同意普京所言——斯诺登最好离开(俄罗斯),这个时间宜早不宜晚。”多尼隆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中表示。
回美国?回香港?去委内瑞拉?
问题可没那么容易解决,因为就算被“围困”在俄机场,斯诺登还在利用一切资源,为自己谋出路。
7月2日晚,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结束了他对俄罗斯为期两天的访问,此访被视为他与普京讨论斯诺登命运的好机会,但普京的外交政策顾问乌沙科夫告诉《卫报》,两人并未提及“棱镜”事件。
有媒体猜测,斯诺登可能跟随前来参会的客人离开,如委内瑞拉总统,尽管普京表示不了解这样的计划。
香港律师事务所Daly & Associates的律师帕特丽夏表示,斯诺登其实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回香港,向香港政府或联合国难民署申请庇护。虽然香港政府已禁止航空公司为他提供服务,但俄罗斯若将他“遣返”至香港,就可绕过此限制。
6月28日,斯诺登父亲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节目中提到,希望儿子可以回到美国,并称已致信美国司法部长,提出了须满足的几个条件,包括在审讯前不得拘禁斯诺登、不得向他下达禁言令以及由斯诺登挑选审讯地点等。
爱子心切的父亲认为,儿子受到“维基解密”的操纵,其律师费恩也告诉《今日美国》报,“他们在利用他筹集资金”。
法新社7月2日发布消息,克里姆林宫称,美国“棱镜门”主角斯诺登已放弃向俄罗斯申请政治避难。
此前有报道称,斯诺登已向包括厄瓜多尔、冰岛、俄罗斯、奥地利、古巴、法国、德国、印度、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等在内的21个国家,递交了政治避难申请。但目前,厄瓜多尔语焉不详,俄罗斯态度暧昧,印度明确拒绝,委内瑞拉总统则说“他值得全世界保护”。
在美国的天罗地网和重重压力下,这个身揣绝密文件、已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的过境区“潜伏”近10天的年轻人,俨然已成各国的“烫手山芋”——既不敢接,又舍不得放。
厄瓜多尔:一反常态,听了美国的劝
“斯诺登的命运掌握在俄罗斯手中。”6月30日,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告诉美联社,“厄瓜多尔无法考虑他的庇护请求,除非他到达厄瓜多尔或其大使馆。”而这,将取决于俄当局的态度。
向来与华盛顿不和且态度强硬的科雷亚,一反常态地拒绝斯诺登,与美国政府的软硬兼施不无关系。6月27日,他接到美国副总统拜登的电话,要求他不要为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
面对拜登的“礼貌、热忱”和美国国会削减厄瓜多尔贸易额的威胁,科雷亚识时务地作出了“正确选择”。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厄瓜多尔40%的经济依赖对美贸易,80%的石油、大量海鲜、香蕉和鲜花,都出口至美国。
为消除华盛顿的怒火,科雷亚忙不迭地解释,6月27日美国环球电视网上流传的过境文件,是厄瓜多尔伦敦领事馆“私自越权”发出的,并未得到厄政府授权。“事实上,越权的领事将面临制裁。”科雷亚在广播中说。
路透社称,这意味着,就算斯诺登踏上厄瓜多尔的土地,科雷亚还是会“第一时间寻求美国的意见”。
但美国雅虎新闻网认为,科雷亚从未彻底向斯诺登关上大门。“我相信犯法者必须承担责任。”科雷亚对美联社说,“但我也相信人权和正义。”他这么说,似乎为接纳斯诺登留了后路。
“美国明显实行双重标准。如果美国追踪某人,别国就必须交出,但我们国家很多逃犯逃到美国,他们却从不送回来。”妥协之余,这位“反美斗士”还不忘抱怨两句。
普京:想待在俄罗斯,就停止伤害美国
虽然俄罗斯有时会与美国交换间谍,但这条“潜规则”并不适用斯诺登,因为“他不是我们的间谍,不为我们工作”——一周之内,这已是普京第二次与这个30岁的美国人撇清关系。
英国《卫报》报道,6月30日下午3点45分,来自“维基解密”的哈里森出面,替斯诺登向俄政府递交了政治庇护申请。机场领事舍甫琴科致电外交部,一小时后,外交部人员拿到了这份文件。但舍甫琴科并未透露双方的“接头”地点。
美国《洛杉矶时报》援引一位身份不明的俄外交部官员称,斯诺登已会见了俄外交官,并交给后者一份列有希望申请庇护的15国名单。俄外交部和克里姆林宫拒绝对此置评。
此举很可能激怒美国,但普京表现得毫不在意。“如果他想去某个地方,有人需要他,那就去吧。如果他想待在这里,有个条件,他必须停止旨在伤害我们美国伙伴的行为,虽然这话从我嘴里说出来很奇怪。”他在莫斯科天然气出口会议上告诉雅虎新闻网。
但他觉得斯诺登不会停止泄露信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人权活动家”,“所以他必须选择第三国作为目的地,不幸的是,我不知道这何时会发生”。
“普京和奥巴马没有决定诉讼双方,所以他们已命令双方安全系统的官员不断联系,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俄罗斯安全委员会负责人帕特鲁舍夫告诉Vesti电视台,“他们必须找到一个国际法律框架内的解决方案,而今天没有现成的规范存在。”
俄民众:“俄罗斯是斯诺登的第二祖国”
6月28日,势头不小的抗议者聚集在莫斯科机场,举着“斯诺登,俄罗斯是你的第二祖国”和“俄罗斯站在斯诺登身后”的标语。俄总统委员会成员也提出,斯诺登理应得到他选择的国家庇护,不应被交给美国。
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则在两天后告诉莫斯科回声广播电台,克里姆林宫会将公众舆论和人权组织的观点纳入考虑范围——在美联社看来,这可能奠定他在俄罗斯寻求庇护的基础。
7月1日,俄罗斯的国会议员再次向克里姆林宫建议,考虑收留斯诺登。“他在过境区就像在蹲监狱。”与克宫保持密切联系的前国会议员马尔可夫告诉《卫报》,“他不能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出于人道主义立场,我认为他应获准进入俄境内。”
几位议员甚至表示,他们将提名斯诺登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因为这个触犯美国间谍法的年轻人,在美俄关系跌至低点之际来到了俄罗斯。
路透社报道,奥巴马则在坦桑尼亚的一个发布会上重申,美国正通过法律途径与俄高层商讨,促使其同意引渡斯诺登。
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告诉路透社,没了有效的身份证件,斯诺登只能回到美国。“我不得不同意普京所言——斯诺登最好离开(俄罗斯),这个时间宜早不宜晚。”多尼隆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中表示。
回美国?回香港?去委内瑞拉?
问题可没那么容易解决,因为就算被“围困”在俄机场,斯诺登还在利用一切资源,为自己谋出路。
7月2日晚,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结束了他对俄罗斯为期两天的访问,此访被视为他与普京讨论斯诺登命运的好机会,但普京的外交政策顾问乌沙科夫告诉《卫报》,两人并未提及“棱镜”事件。
有媒体猜测,斯诺登可能跟随前来参会的客人离开,如委内瑞拉总统,尽管普京表示不了解这样的计划。
香港律师事务所Daly & Associates的律师帕特丽夏表示,斯诺登其实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回香港,向香港政府或联合国难民署申请庇护。虽然香港政府已禁止航空公司为他提供服务,但俄罗斯若将他“遣返”至香港,就可绕过此限制。
6月28日,斯诺登父亲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节目中提到,希望儿子可以回到美国,并称已致信美国司法部长,提出了须满足的几个条件,包括在审讯前不得拘禁斯诺登、不得向他下达禁言令以及由斯诺登挑选审讯地点等。
爱子心切的父亲认为,儿子受到“维基解密”的操纵,其律师费恩也告诉《今日美国》报,“他们在利用他筹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