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影响力横跨新闻业、政坛、产业界

正力松太郎是如何让《读卖新闻》翻身的

○本报记者 崔向升 《 青年参考 》( 2013年01月16日   22 版)

    晚年的正力松太郎在棒球场上开球

    1933年,《读卖新闻》派员深入火山。

    引导《读卖新闻》成为全球知名大报的正力松太郎,是个野心勃勃的男人。他嗅觉敏锐、擅长投机,人生几起几落,曾在新闻业、政坛乃至产业界都影响力巨大。

    无论是让公众爱恨交加的核电站,还是在二战后独占鳌头、最近再度执掌政权的自民党,都与一个作古多年的男人有关。他叫正力松太郎,号称“日本职业棒球之父”、“日本核能之父”;非但如此,他生前还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的幕后操盘人。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东京编辑部,就驻扎在《读卖新闻》总部大楼内,员工们对正力松太郎的故事自然耳熟能详。借此“地利”,该刊近日详细报道了他的人生经历,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这位“大佬”的关注。

    年轻时是冷酷的镇压者

    美国媒体巨鳄威廉·赫斯特是电影《公民凯恩》主人公的原型。而在《经济学人》看来,太平洋彼岸的正力松太郎与赫斯特有得一拼:好斗成性、工于心计、富有野心。

    1913年,28岁的正力加入东京警视厅。这个东京大学毕业生热衷柔道,读书马虎,因此曾与公务员职位失之交臂。不过,在执法机关工作似乎更合正力的胃口。工作大概一年,他就被擢升为负责东京老城区日本桥一带的派出所所长,首次尝到了权力的甘甜。 

    彼时,十月革命带来的新思潮冲击着日本社会,引起了具有左翼色彩的自由化运动,保守的精英阶层对这种动向深感不安。正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自由主义思想盛行的早稻田大学镇压了学生游行。他还让一名按摩师扮作共产党员,打入思想激进的教授的圈子,一举抓捕了三名“危险分子”。时至今日,日本民间的左翼人士,仍对正力心怀忿恨。

    1918年,经济衰退引发的“米骚动”从正力的故乡富山蔓延到了东京。面对来势汹汹的示威人群,他将佩剑绑在腰侧,劝说游行者切勿诉诸暴力,他的额头被飞石砸得血流如注,但仍不愿退缩。1957年出版的传记《正力:日本奇人》如此描述这一“壮举”,称他“没动一根指头,就驱散了暴民”,因此成就了毕生最了不起的“精神之胜利”。

    虽然不少人对正力如此自我标榜嗤之以鼻,但没有谁质疑他对体制的忠诚。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主义思潮在日本扩散,旅日朝鲜人也激烈反对东京的殖民统治。

    在坐上东京警视厅厅长位置的正力看来,这些都是必须铲除的祸害——证据之一是:1923年9月,东京发生大地震,天灾肆虐期间,朝鲜侨民遭大肆屠杀,警方对这种有组织暴力不闻不问。

    只手助《读卖新闻》翻身

    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几个月后,一场挫折成为正力松太郎的人生转折点:一位青年试图行刺皇太子(即后来的裕仁天皇),负责警卫的正力因此受到最严厉的责罚:撤职。

    离开警察部门的正力并未消沉。他敏锐地觉察到,进军新闻业大有可为。当时,《读卖新闻》的总部大楼在地震中毁坏,发行量跌至4万份,濒临破产。正力瞅准时机,从一名右翼政客那里拉来赞助,只花了10万日元(当时约合两万美元)就把这份报纸收入麾下。

    这是一笔精明的投资。当时的日本民众耽于享乐,尤其喜欢“色情荒诞”的读物。正力遂投其所好,在《读卖》上,经常出现耸人听闻的通奸事件以及摩登女郎的照片。随着广播风靡日本,《读卖》还开辟版面,刊载关于电台流行歌曲的稿件;而此前,日本报纸一直对广播无动于衷。

    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正力抓住机会,与发行量更大的《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唱起对台戏。《读卖》频频增发晚间版,专门向读者提供有关“支那战事”的最新报道。就这样,正力成功地将《读卖》转变为歌颂当局的喉舌,颇受掌权者赏识。

    在军国主义盛行的年代,自杀在日本不被视为“爱国行为”。1933年,《读卖新闻》的编辑注意到,年轻人的自杀率有攀升趋势,男男女女之间最流行的殉情方式是手牵手跳入三原火山口。该火山位于太平洋中的一座小岛上,一年内就有944人在此自尽。 

    正力要求下属想办法告诉公众,跳入火山并非浪漫之举。为此,《读卖》派一位记者和一位摄影师亲赴现场报道。他们先扔了两只动物下去以检测毒气的危害程度,然后戴好防毒面具,乘坐吊篮深入火山口达415米。第二天的报纸确实卖得很火,但并未遏制自杀行为。

    就这样,《读卖新闻》打着服务公众利益的旗号,通过大量刺激眼球的报道拉动销量。从1924年至1937年,该报发行量从5.8万上升到80万,跃居全日本发行量首位。

    投资棒球 不忘鼓吹战争

    凭借出众的商业头脑和政治嗅觉,正力松太郎在二战前躁动不安的日本社会里如鱼得水。那么,“职业棒球之父”这个称号,又是如何与他扯上关系的呢?

    正力本人并非棒球爱好者,但深知与体育界搞好关系对新闻媒体的意义。日本当时没有职业棒球队,他便极力邀请纽约扬基队的明星贝比·鲁斯访日。贝比的日程排得太满,一直拖到1934年,这个已度过生涯黄金时期、身材明显发福的美国佬才踏上日本的土地。

    鲁斯来访的时机十分微妙,彼时,日本的法西斯倾向日趋明显,激进的少壮派军人图谋行刺内阁中的温和派,以期回归“大和民族的传统精神”。但正力的直觉同样没有错,老百姓对鲁斯和他的球队狂热依旧,数万人涌向东京街头,只是为了观看他们乘敞篷车路过。明治神宫球场更因为美日友谊赛而人头攒动,多数观众对主队落败的结局毫不介意。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乐意为纽约扬基队欢呼。一个名为“战神社”的极端组织,就“美国人亵渎了明治天皇神圣的球场”颇为不满。比赛结束不久,正力即被一位退休警察用日本刀刺中脖子,血流满地,险些一命呜呼。这次历险并没影响他对棒球事业大笔下注,进而组建“读卖巨人队”。70多年过去,在日本体育界,这支球队仍然风光无限。

    和战时的大多数日本报刊一样,《读卖新闻》同样扮演了侵略战争的吹鼓手,其发行范围随着日军的足迹延伸至东南亚。正力松太郎本人,也在1940年设立的准法西斯组织——“日本大政翼赞会”挂了名。不难想见,日本投降后,《读卖新闻》很自然地被同盟国方面定性为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正力本人也遭遇“内部政变”,成为“自由派”编辑和记者的控诉对象。1945年12月,这位曾经权势遮天的报业大佬被正式起诉,和其他战犯一起进了监狱。

    至死仍对权力耿耿于怀

    从知名媒体人沦为阶下囚,正力松太郎的人生又一次陷入了低谷。不过,后来发生的事实表明,他的好运气远未用尽。在铁窗里度过21个月后,占领当局出于“政治考量”将他提前释放。尽管被禁止参政,正力依然在狱中结识了不少日后成为自民党骨干的政界要人,并利用自己在舆论界的影响力,帮助这些右翼人士在上世纪50年代陆续重返政坛。

    当时的正力年过花甲,对权力的渴求却看不到尽头。为实现晋身政界的夙愿,他决心以方兴未艾的电视和原子能事业为突破口,一位名叫柴田英寿的记者随之走进了他的视野。

    柴田在美国人脉颇广,对华盛顿外交政策的走向十分了解。正力看在眼里,试图借助柴田在美国的渠道,结束国有电视台“日本放送协会”的垄断。他提出,如果美方能说服盟军最高司令部撤销其参政禁令,他愿意出资建立一个新电视台,帮美方搞宣传。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耗资8亿日元的日本首家私营电视台——日本电视台,于1952年开播了。 

    两年后,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试爆氢弹,造成23名日本渔民被放射性尘埃伤害,其中一人不治身亡,直接导致日本国内爆发反核浪潮。由于担心苏联和中国会利用这次骚动,削弱美国在日本的影响力,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演讲中公开表态,称希望借推广民用原子能洗刷核武器的污名。同年12月,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主席约翰·霍普金斯提出帮助日本建造核电站的“核能马歇尔计划”,正力在第一时间对此予以积极响应。

    正力说服霍普金斯亲赴东京传达这一立场,《读卖》则借机对“美日亲善”予以大幅报道,平息了公众在核问题上的怨气。1956年,他被国会委任为日本核能委员会主席,刚上任就宣布,日本将在5年内建立首座核反应堆。“日本核能之父”的名号便是由此而来。

    然而,尽管机关算尽,正力最终还是没能坐上首相宝座。出于这个原因,他在晚年郁郁寡欢,与好友柴田英寿的关系也破裂了。据现年82岁的柴田之妻宁子回忆,她丈夫多次和正力发生争执,有一回,柴田摔门而去,正力则递给她一个装满现金的信封。这个老头古怪的脾性让她忍俊不禁——对她来说,正力不是魔鬼,也不是那种容易上当受骗的人。 

    妻子去世后,风烛残年的正力松太郎和一名情妇搬进了一栋阴暗、破旧的宅邸。1969年10月9日,84岁的他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正如《公民凯恩》的主人公一样,这个野心勃勃的男人在临终前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据柴田夫人描述,“他就那么躺在情妇的怀里,感觉死亡一点点逼近……弥留之际,他产生了幻觉,以为柴田要来取自己的性命……”

分享到:

 

正力松太郎是如何让《读卖新闻》翻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