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办报、演讲、写书、为“路易·威登”拍广告、为音乐剧配音还获格莱美奖——

戈尔巴乔夫“热闹却寂寥”的退休生活

本报特约撰稿 方亮 《 青年参考 》( 2012年11月28日   07 版)

    戈尔巴乔夫在柏林墙边为路易·威登拍摄的广告

    2012年11月3日,戈尔巴乔夫(左一)在美国休斯敦向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左三)介绍自己的新书。

    2011年春,戈尔巴乔夫在英国伦敦庆祝80岁生日。

    近些年,叶利钦、克留奇科夫、格拉乔夫、盖达尔等苏联解体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先后离去。因此,作为苏联留给世界的最珍贵、且仅存的“活化石”,戈尔巴乔夫的一言一行,便格外引人瞩目。

    本月,这位已然失去爱妻的老人,正平静地推介着自己“写满孤独”的新书《孤独相伴》。普通人也许很难想象,当苏联解体这样重大的历史变故,猛然压到一个人的肩膀上时,这个人内心的焦虑、无奈、悲苦,会是怎样的。

    如今,苏联解体已过去20多年,戈尔巴乔夫这20多年来的退休生活,又是怎样度过的?

    充满不甘与无奈的“软弱”老人

    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一直把自己关在新国家留给自己的别墅里,每月领着“国家干部最低职务工资”,平静地和家人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直到瓦西里·格里高利耶夫的纪录片,闯入他的生活。

    当时,常住法国的俄罗斯著名纪录片导演格里高利耶夫,想拍一部“不一样”的纪录片——苏联解体后第一部悉数采访解体事件中几位主要当事人的纪录片。这其中,当然要包括对戈尔巴乔夫及其夫人赖莎的采访。

    早已远离政治、无心恋战的老戈,犹豫许久,不知该不该接受这次采访。不过,当得知其他领导人已纷纷受访后,他最终还是点了头。

    于是在画面中,人们看到,妻子赖莎陪着他在花园中散着步。他看上去仍然闷闷不乐,而她则努力地逗他笑,想调节他的心情。

    采访前,戈尔巴乔夫曾说,不希望让自己看上去太软弱。但遗憾的是,纪录片里的他,无论怎样都无法给人以其他的印象。《权力》周刊评价道:“片中的他,给人的印象恰恰就是软弱。”

    其实,戈尔巴乔夫并非软弱,而是有几分不甘与无奈。他曾对俄罗斯记者波兹内尔说:“我真后悔‘8·19’事件发生时,自己在访问克里米亚,而不是留在莫斯科,我更后悔没早点把叶利钦送到国外当大使。”

    不过,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许多人其实都清楚:即使他当年这么做了,苏联恐怕还是要解体。

    在政治上只能小打小闹的“边缘人”

    但这份不甘还是促使他在1996年站了出来,竞选俄罗斯总统。

    回忆起这段历史时,他总是抱怨叶利钦对他的种种限制。比如到地方与选民交流时,他总会遇到地方政府的不配合,活动地点的申请也往往要面临阻力,而最后申请下来的地点总在最偏僻的地方。他还说,那时他的电话总被安全局监听。

    当然,问题不仅仅来自叶利钦。在一次竞选活动中,老戈遇到了俄罗斯共产党的支持者,这些人竟举着“戈尔巴乔夫是叛徒!”的标语,高呼着反对他的口号。

    其实,当时持这种看法的,又何止俄共的支持者。大多数人未必一定将其视为叛徒,但单单“在他手上葬送了苏联”这段历史,就足以让他被民众在一段时间内钉在耻辱柱上。后来投给他的那可怜的几十万张选票,就是民众对他态度的最好证明。

    作为历史的“活化石”,在不同时代,戈尔巴乔夫有不同的价值。但作为政治人物,他已没有任何活动空间了。

    尽管在新国家——俄罗斯的政治空间内,仍可偶尔看到老戈的一鳞半爪,但基本上都只是小打小闹、无人当真了。他跟自己的政商伙伴、寡头亚历山大·列别杰夫的几次携手合作,恐怕就是如此。

    始终只是一枚“历史活化石”而已

    老戈和列别杰夫的亲密关系并非秘密。曾是克格勃特工的列别杰夫,同样是依靠苏联时代累积下来的政商人脉而崛起的,因此,他的财富轨迹一直模糊不清。不少传言称,他的第一桶金就来自对苏共党内财产的攫取,而戈尔巴乔夫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如果说这种传言,仅止于“听听而已”,那么另外一些事实性的东西,就对两人的“铁关系”颇具说服力了。老戈和列别杰夫携手支撑的《新报》的一位编辑就曾爆料,戈尔巴乔夫曾在一次访问欧洲的途中,心脏病突发,而列别杰夫知晓后立即租下一架私人飞机,将戈氏接回莫斯科,接受治疗。

    可以说,退休后的戈尔巴乔夫在俄罗斯政坛的活动,多少都有赖于列别杰夫的财力支持。以《新报》为例,这家标榜新闻自由和长于揭露性、调查性报道的报纸,堪称老戈“民主自由”理念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

    虽然他曾用自己“诺贝尔和平奖”的奖金为这家报纸添置电脑,但当报社的财政陷入困难时,他总能从列别杰夫那里找来救急钱。后来,两人干脆共同持有这张报纸的股份。

    对普京政府来说,这张报纸多年来都是令人痛恨的“眼中钉”。为此,它没少遭打压,甚至该报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也因报道车臣战争中的反人道现象而遭暗杀。这一事件成了老戈从“挺普”到“倒普”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诱因。

    多年来,俄罗斯的很多反对派媒体都遭到了打压,但《新报》这张频频揭露政府“黑恶行径”的报纸,居然活到了现在。在不得不感叹“奇迹”之外,戈尔巴乔夫的倾心维护、及普京“不愿将事情搞得太绝”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除《新报》外,老戈经营的社会民主党,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只是,该党多年来几经沉浮,终究没有什么作为。即使老戈趁普京受到民众强力示威,联手列别杰夫宣布再次进军政坛,也难以勾起人们的兴趣。此外,他的“戈尔巴乔夫基金会”、以妻子名字命名的“赖莎基金会”、及以青少年保护为目标的“绿十字”组织,也都没有吸引到太多人的眼球。

    到头来,这位“上个时代的领袖”终究还只是一块历史“活化石”。

    出书、拍广告、演讲:生活中“多栖”发展、赚得盆满钵满

    相比于退休后在政坛的表现,老戈在其他领域的生活就丰富多彩多了。

    出书、接拍广告、演讲、甚至参与影视制作,都让他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些都拜其特殊的身份所赐:苏共末代总书记、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冷战终结者、大胆的改革者。历史上还没几个人能将这么多极具历史意义的头衔集于一身。

    人们最为关心的,自然是他当政期间的种种见闻和亲历,因此,他历本回忆录都极受追捧。第一本书《真相与自白》,就给他带来了上百万美元的版税,这本书同时也成了历史学家的案头必备。此后,他的每本书都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就连刚刚出版的《孤独相伴》也是一经面世,就立刻成了俄罗斯的畅销书。

    做广告,当然也是知名人物的重要敛财手段。他曾先后为“路易·威登”、“必胜客”和奥地利铁路做过广告。

    在他为“路易·威登”做的那段广告中,他坐在行驶中的车子里,车内很宽敞,但车外就是柏林墙——当年在他的影响下被拆毁的那堵分隔东西方世界的墙。广告播出后,在俄国内引起巨大反响,有人说那是一段包含着“揭俄罗斯历史伤疤”的广告。

    “多栖发展”的他,甚至还搞过配音。他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共同配音的儿童音乐剧《彼得与狼》,竟然还获了2004年度的格莱美奖。

    此外,他还写专栏,美国、欧洲甚至中国的媒体上,都曾出现过他的文字。

    当然,同其他退休领导人一样,他也到处演讲,收益也很不错,尽管他的出场费已由昔日10万美元的峰值,降到了1万美元。

    2000年时,还曾传出他“将在荷兰一档政治历史节目当主持人”的消息。那档节目打算用12集的时间,通过采访当事人的方式,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世界政治大事件。当时,据说老布什、科尔、谢瓦尔德纳泽都曾同意参与节目制作,但最终,该节目不了了之。

    戈尔巴乔夫通过这些活动赚了个盆满钵满,他那微薄的养老金是否缩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苏联刚解体时,他享受着每月4000卢布的养老金。国家当时给他留下了17名保镖、有特别通讯装置的“吉尔”轿车和佣人、厨师、别墅等较高级待遇。当然,后来待遇一再缩水,保镖最后只剩下了3个。但这些并不能影响他的生活水平。

    如今,依然有人批评他是叛徒,也有人已单纯地将他视为历史人物。一切烟消云散后,令他最感痛心的,却是妻子赖莎的去世。1999年9月20日凌晨2时55分,与白血病抗争了几个星期的赖莎·戈尔巴乔娃,在德国北部的曼斯特大学医院与世长辞。如今这本最新的《孤独相伴》,就是为纪念他“亲爱的老伴”而写。

    风烛残年之际,戈尔巴乔夫这个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老人,在当下似已掀不起什么波澜。但若将他放到历史之中,他的身影仍然显得极为厚重。

分享到:

 

戈尔巴乔夫“热闹却寂寥”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