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拉夫构筑了一个颠倒的世界,让我们不得不假设:中东在走出了上千年的血腥攻伐之后,忽然成为世界一霸,大英帝国与美国则在20世纪初轰然崩塌。
罗伯特·哈里斯在《祖国》中描述了纳粹德国获胜与盟军失利的可怕场景;菲利普·罗斯在《反美阴谋》中虚构了首位飞越大西洋的英雄查尔斯·林德伯格,在1940年总统大选中击败罗斯福,进而在美国建立亲法西斯政府的故事……总有这么一群杰出的小说家,耗费巨大精力构筑起一个颠倒的世界,以种种看似荒谬的情节影射现实。引用英国音乐家大卫·伯恩在成名作《生命中的一刻》中的一句歌词,他们或许常常扪心自问:“这样恶作剧,究竟是为何?”
此类故事的共同特点,都是在一连串巧合的基础上改写历史。马特·拉夫的新著《海市蜃楼》则显得更加简洁,省略了背景铺垫,直接将读者带入“平行世界”。在他的笔下,统一中东的“阿拉伯合众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它拥有3.6亿人口,社会文化多元,警察须在法院监督下依照米兰达警告(警察在抓捕罪犯时声明“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法。经历了长久的和平,巴格达于2001年11月9日遭遇恐怖袭击,嫌疑犯自称代表“落基山独立基督教联盟”——可想而知,书中没有美国,北美大陆四分五裂、战火连天。
世界为啥会变成这样?以色列是如何占领德国的?大不列颠又怎会被一位名叫大卫·欧文(与一位因否认纳粹大屠杀而出名的英国作家同名)的首相统治?这位狂热分子甚至与坎特伯雷大主教一起,策划了无数次针对以色列及其保护者“阿拉伯合众国”的暴力事件。
拉夫在书中提供的信息犹如传说中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般丰富,唯独没有为这一切的起源提供明确解释(显然是成心这样做)。所以,我们不得不假设:中东在走出了上千年的血腥攻伐之后,忽然受到神明垂青而成世界一霸,大英帝国与美国则在20世纪初轰然崩塌。
故事背景看上去是如此光怪陆离,随着情节推进,强烈的似曾相识感却让读者发觉,拉夫呈献给我们的绝不只是本小说。“11·9事件”之后那些年头,针对基督教极端分子的反恐战争打响,大量嫌犯被捕……就像书名《海市蜃楼》那样,一切都是真实世界的投影。
谜团通过3位“阿拉伯合众国”精英特工的经历逐渐解开。穆斯塔法之妻在恐怖袭击中亡故,仇恨充斥了他的内心;萨米尔害怕被对手要挟,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的过失;梅萨妮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客之女,枪法精准,相貌出众,“足以俘获100英尺内任何男人的心”。3位主人公的足迹从巴格达街头延伸至被占领的敌国首都,期间发生的交火与谍战之多,足够拍一打动作片了。
毫无疑问,作者乐在其中,精心铺陈他能想到的、每个“颠倒现实会怎样”假设背后的细节,用各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挑战你的想象力。从迪克·切尼到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从卡扎菲到麦克维(1995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凶手)……所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在书中被分配到了“镜像”般的角色。和那些试图重构世界的前辈一样,除了讽喻美国自身在过去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实在想不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更好理由了。
见识了一大堆熟悉的名字、面孔与场景后,你或许觉得马特·拉夫有点太过头了。但我还是要为本书展现出的创意叫好——它完全跳出了历史假想作品的条条框框。
□美国《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