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4月1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他在68岁采访邓小平 82岁采访江泽民

迈克·华莱士在此

○本报记者 王晶晶 《 青年参考 》( 2012年04月11日   16 版)

    他是全美“最著名的广播电视记者”,他被称作新闻“巨人”,他用“华莱士式提问”塑造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4月8日这一天,他停止了向世界发问。

    迈克·华莱士在93岁时停止向世界发问。

    过去半个世纪里,他的名字一度让骗子和流氓头疼。他所服务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播出的广告称,如果有4个单词让这些人从心里害怕,那一定是“麦克·华莱士在此”(Mike Wallace is here)。因为这位新闻访谈类节目《60分钟》的主持人,几乎以审问的方式撬开他们的嘴,即使面对国家首脑,他也毫不留情。

    30多年前,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接受采访前,曾咆哮着警告他:“我不想谈越南,如果敢提越南,我就让你们这帮小子立马滚蛋。”

    华莱士深吸一口气,以“一个男人对男人的架势”走了过去:“越战强暴了你,总统先生,然后,你强暴了整个美国。你该谈谈这件事!”在自传《你我之间》里,他这样回忆。

    他兴奋地告诉母亲,播音员比议员还棒,因为整个美国都能聆听他的声音,议员却做不到

    这个曾要干到“四脚朝天”的人,4月8日在美国东北部一家疗养院里停止了呼吸。他患有心脏病和老年痴呆症,在最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提起过《60分钟》,仿佛那段辉煌的岁月和他的健康一同被拐跑了。

    不过,那些连他自己都遗忘了的日子,如今正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些和尼克松、霍梅尼、邓小平、江泽民打交道的片段,成为新闻专业课上的一个个案例,也是很多电视台记者反复学习的教材。

    “迈克·华莱士一度是中国新闻人遥远意义上的角色榜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洪兵说。

    实际上,这个新闻界的榜样起初可算不上什么典范。他家世寻常,成绩平庸。偶尔几次,他还干过去商店偷5美分的口香糖这种不太光彩的事。

    华莱士本来可能成为一名律师,或者英语教师。但在大二时,当他第一次走进学校广播站,他的人生换了个频率。

    在一家默默无闻的小电台里,这个年轻人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兴奋地告诉母亲,播音员比议员还棒,因为整个美国都能聆听他的声音,议员却做不到。

    他问邓小平:“您是中国第一号领导人物,您准备在主要领导人和主要顾问的位子上再留多长时间?”

    不仅是美国,他让全世界都听到了那有些直接甚至有些粗暴的声音。

    他问刚刚下台的美国前总统卡特:“你一定非常妒忌罗纳德·里根。”他对着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做了个捻钞票的手势:“为什么俄罗斯腐败盛行?所有问题都得靠这个解决?”他问邓小平:“您是中国第一号领导人物,您准备在主要领导人和主要顾问的位子上再留多长时间?”

    这种毫不留情的提问甚至让他的小儿子克里斯有点难堪。大学每个学期开始前,他总会很直接地问已经成年的克里斯:“你需要多少钱?”

    “那种感觉就像被迈克·华莱士采访一样。”克里斯说。

    对于华莱士真正的采访对象来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这个男人口中突然冒出“请原谅我”这几个字,那才是灾难来临的信号——接下来的问题会让你难以回答。

    “萨达特说你是……请原谅我,”坐在伊朗前领导人霍梅尼对面,华莱士伸出左手捂住胸口,“这不是我说的。他说你是一个疯子。我知道你听到这个评论了。”他说完,屋子里的空气似乎凝结了。华莱士偏了下头,示意翻译。

    “什么?疯子?”翻译疑惑地低声问。华莱士用肯定的语气重复了一遍:“是的,疯子,这是我从电视上听到的。”

    邓小平挥手的动作和坚定改革的声音,通过华莱士传递到全世界

    实际上,早在1986年,华莱士的名字就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他是法拉奇之后,第二位采访邓小平的西方记者。为准备这次采访,华莱士阅读了几乎所有能够找到的邓小平的文字资料,并同见过邓小平的人交谈。美国新闻界曾有人这样评价他:“有着一肚子文件、事实、问题和旁证材料,每次采访至少要做50个小时的功课。”

    华莱士要求中方把采访地点定在中南海,而不是邓小平通常会见外宾的人民大会堂。两人面对面坐下后,邓小平从桌上的一包“熊猫”牌香烟中抽出了一根。“我抽烟可以吧?”82岁的他说。

    “可以。能给我一支吗?”68岁的华莱士欠身,向邓小平伸出一只手。

    华莱士的提问包括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台湾问题、改革开放,以及涉及“文革”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敏感话题。访谈时间比原定的一小时增加了20分钟。

    邓小平挥手的动作和坚定改革的声音,通过华莱士传递到全世界。

    不同寻常的采访风格让华莱士获得了美名,还有非议。有人说,他的提问方式近乎“无耻”。

    尽管晚年他在节目中向曾经伤害过的芭芭拉·史翠珊道歉,但仍有人抓住他的小辫子不放。1991年,华莱士在采访中问芭芭拉,为什么会落下“婊子”这个骂名,并提及她缺乏继父关爱、母亲对她的事业并不支持,这位好莱坞女演员当场哭了。

    “华莱士在审问人,有时冷酷无情地剖析他们。他的武器很多,包括彻底调查和怀疑,他的问题如此直接,令人感到窒息。”美联社在写给他的讣闻中这样说。

    这种尖锐与充满质疑的采访风格,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一些新闻从业者。

    2002年,央视《东方之子》原主持人方静到美国工作时,曾在CBS的办公室见到华莱士。“你可能不知道,其实我的采访是你教的,我把《60分钟》当教材。”

    华莱士很惊讶,问她怎么评价自己。“rude(粗暴)”,方静半开玩笑地说。华莱士听了却哈哈大笑,“rude but fair(粗暴但公正)”,他回答。这也是他打算写在墓志铭上的话。

    他这样回绝尼克松的邀请:“给负面新闻贴上一张幸福的脸,我对此不感兴趣”

    在早期职业生涯中,华莱士也主持过娱乐节目。1962年,他19岁的大儿子彼得在希腊攀岩时失踪,华莱士雇了一位向导和一头驴上了山,当他向下望时,在山崖下发现了儿子的尸体。此后,他决心只做严肃新闻。

    “他本来会成为一名作家,一位记者。”多年后,华莱士回忆此事时,眼睛有些湿润。他想起彼得临行前曾说,如今社会问题并不被政府和新闻机构认真关注。他曾对儿子承诺,要深入新闻背后。“我要做些让彼得为我感到自豪的事。”

    他拒绝了尼克松的邀请。华莱士或许会成为白宫的新闻发言人,但他认为自己的秉性不适合。“给负面新闻贴上一张幸福的脸,我对此不感兴趣。”写给尼克松的信中,他这样说。

    这个喜欢把难题抛给采访对象的人,也遇到过难题。1981年,参与越战的一个美国将军以诽谤罪起诉他和CBS,索赔1.2亿美元。官司打了4个月,最后以CBS道歉结束。

    “一个记者的道德和名誉被撕裂了。”华莱士患上抑郁症,整夜失眠。但只要回到荧幕上,他就变回那个强硬的人。

    2000年,他在北戴河采访江泽民时已82岁高龄,但他的问题并没有因此变“钝”。“有些人说你成功的原因是‘绵里藏针’,这是你成功的秘诀吗?”他试图激怒采访对象。当被反问如何看待李文和间谍案时,华莱士陷入思考,并在片子播出时有点苦涩地加入了一句画外音:“如果有什么时候应当改变话题的话,那就是现在。”

    他于88岁退休时,身体里装着心脏起搏器、左腿里藏着一个伸展装置,耳朵里有时塞着助听器。他为《60分钟》工作了38年,新闻从业时间长达60年。

    但在最后,他把这一切都忘了。

    曾有人问华莱士,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什么让他最为自豪。他没有提及任何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只是朝坐在身旁的小儿子克里斯点了点头:“我有他们,我无法告诉你我有多么满足。”

分享到:

 

迈克·华莱士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