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也门、埃及经过革命之后,稳定的政治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而缅甸军人开启的政治改革之路则渐入轨道。
美国的激励促进了缅甸进步
美国国务院任命德里克·米切尔为新任驻缅甸大使,结束了22年没有驻缅大使的历史。毫无疑问,米切尔是美国对缅甸政府在本月议会补选中出色表现的奖励。
希拉里去年访问缅甸之后便表示,如果缅甸政府做出更多的改革,美国将会派驻大使,解除制裁。缅甸今年以来解除了新闻管制、举行议会补选、同意流亡海外的缅甸公民归国等等,这些改革多少与美国的表态有关。
自从希拉里以来,西方国家政要先后进入缅甸,这种荣耀是缅甸几十年中不曾有过的。从1990年以来,缅甸政府几乎从没有听到过鼓励、赞美,收到的是西方国家一道又一道的“封杀令”。
可以相信,当米切尔进入缅甸内比都之后,美国盟友们的大使也会陆续进驻。缅甸不再是“弃儿”,而是“宠儿”。
在20多年之间,美国形成了一套包括五部法律和四部总统令的制裁缅甸的法律体系,如今,它撤销这些制裁令,并与盟友作出了经济援助、投资等承诺,美国有足够的条件吸引缅甸不断向前走。
“缅甸模式”的成就与挑战
缅甸的渐进有序改革,与中东北非的迷乱形成了对比,人们在讨论“利比亚模式”、“埃及模式”、“也门模式”的时候,是否也应该把缅甸纳入进来,形成一个观察当下世界局势的更宽广的视野?
利比亚、也门、埃及经过革命之后,稳定的政治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而缅甸军人开启的政治改革之路则渐入轨道。昂山素季这一前政治犯在补选中大获全胜之后,人们开始欢呼“缅甸进入一个新时代”。
没错,缅甸的确进入一个新时代,但仅仅用民主是无法概括的,缅甸进入一个多重转型的时代,转型意味着风险,也带来了憧憬。对奥巴马而言,缅甸是他外交作业本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亮点之一。当然,缅甸的改革也需要美国给予更多的鼓励。
缅甸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国家形态的转变,它从一个自然国家,向宪政国家转型。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将社会秩序分为“有限进入的社会秩序”和“开放进入的社会秩序”,在前者中,精英通过寻租而控制大量的资源;后者则依靠法治实现了公平竞争。昂山素季的胜选具有象征意义,标志着缅甸开始走向开放的社会秩序。在缅甸补选的第二天,总统吴登盛宣布继续进行货币体制改革,实行浮动汇率,这是缅甸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一步。
缅甸的变化还表现在:国家权力结构转变,军事权力退隐,而公民权利崛起。不过,现代国家的一个特征,是军事暴力不再主导国家正常生活。目前昂山素季领导的反对派只在议会中占6%,宪法中为军人保留了25%的席位,这意味着缅甸的非军事化之路是漫长的。
最后,缅甸在进行从信念到责任的转型。在议会补选中,昂山素季取得的胜利是压倒性的,她不仅是缅甸民众崇拜的偶像,也是缅甸民主在国际上的象征。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是信念、责任与判断力的合体,昂山素季的爱国热情与民主信念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她是否具备处理政治琐务的能力?在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中,缅甸位列147位,贫困和民族矛盾是缅甸的两大痼疾,顺利进入国家政治生活的昂山素季,需要将竞选的激情变为行政技巧,动听的口号化为入细入微的政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