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民为何热衷越界捕捞?因为中国专属经济区内的渔业资源已经越来越少,渔民在这个区域内作业已经无法维持应有的利润空间,到外国海域捕捞是维持生计的基本方式。
渔业纠纷已常态化
因中国渔民越界捕捞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外交纠纷越来越多。最新的一起发生在太平洋岛国帕劳海域,据帕劳官方的说法,当地警方在阻止一艘中国渔船在帕劳水域捕鱼时开枪扫射,导致1名中国渔民丧生,另有25人被提起诉讼。
与此同时,帕劳一架侦察机在搜寻中国渔船时坠毁,机上3人可能已经丧生。
这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中外渔业纠纷中较为严重的一起。比较特殊的是,过去纠纷都发生在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而帕劳是台湾的“邦交国”,中帕之间没有外交关系。中方只能通过驻密克罗尼西亚的外交机构与帕劳政府交涉。
外交技术层面的问题倒不是大事。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越来越多渔业纠纷不仅牵制了中国外交的大量资源和精力,也给中外关系造成显著负面影响。最近两年内发生的中日撞船事件、韩国海警被刺事件,都对中日与中韩关系造成显著消极影响。这次,中国渔民与遥远的太平洋岛国帕劳的警员也发生冲突,表明此类事件发生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可以说,中外渔业纠纷已经常态化。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中国渔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具有政治和外交层面的负面意义。
中国渔民为何热衷越界捕捞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渔民越界捕捞是引发事件的源头。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也强调,渔业管理部门将会加强对渔民的法治和外交教育,提高他们的相关素质,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但事实上,这样的举措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现在中国渔民为何热衷越界捕捞?因为中国专属经济区内的渔业资源已经越来越少,渔民在这个区域内作业已经无法维持应有的利润空间,到外国海域捕捞是维持生计的基本方式。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国近海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年中国近海水质污染问题越发明显。仅仅在最近的两年内,就先后发生过大连油管爆炸事件、康菲漏油事件等,这些都给相关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危及海洋生物特别是鱼类的生存。
二是渔民“竭泽而渔”的捕捞方式。现在渔民多采用小网眼的拖网捕捞,一网下去不管是大鱼小鱼甚至是鱼苗都被捕捞上来。这样的捕鱼方式,在很多国家如日本、韩国都早已被明令禁止,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法令法规。
三是中国近海虽然也有休渔期,也就是每年的6到8月,但在管理过程中有很多漏洞,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显然,解决越界捕捞的根本出路在于恢复近海的渔业资源。作为政府部门来说,除了制定禁止掠夺式捕捞的相关法令及严格执行休渔期规定外,由政府出面大规模放养鱼苗,实现从“捕捞渔业”到“养殖渔业”的转变也很重要。
国外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值得借鉴
这方面,韩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上世纪90年代中叶,韩国与日本也经常发生渔业争端。一些韩国渔船时常去日本海域捕捞,而且采用的也是掠夺式捕捞方式,最终导致日本渔民强烈不满,这些渔船也经常被日本海警截获。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当时的韩国政府斥资6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40亿元),指导韩国渔业从“捕捞渔业”转变到“养殖渔业”——事实上,这也是世界渔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不仅如此,韩国政府还禁止非法捕捞,并整顿了制造非法渔网的公司。为了保证效果,韩国有关部门还在近海投下大量的人工鱼礁。经过几年努力,韩国近海海域幼鱼的生存率开始上升,渔业资源显现出恢复的迹象。韩国渔民也就不再有去日本海域捕捞的动力,韩日之间的渔业纠纷也就基本解决了。
目前,中国渔业人口高达约3000万人,渔船总数达到近100万艘,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这么多人的生计,再加上由此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外交问题,显然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更多重视。
相关部门应当清醒的是,只有丰富了近海的渔业资源,才是真正解决越界捕捞的根本出路。而只有解决越界捕捞,诸如“帕劳事件”之类的渔业纠纷才能日趋减少。
□摘编自香港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