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末,用一句话来总结即将过去的一年似乎比往年要艰难。在回顾本年度新闻事件时,美国有线电视网(CNN)用了“轰轰烈烈”这样含糊的词汇,而路透社的一篇博客作者则说,“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
从年初开始的“阿拉伯之春”,到与美国周旋十年的本·拉登被杀,再到欧洲经济危机,一个普遍得到认可的观点是,通过这些不断变化且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2011年重塑了未来的世界格局。
抗议者之年
事实上,挑选本年度新闻排行第一名,对很多媒体来说并不是件难事。在美国《时代》周刊所评选的 “年度十大世界新闻”里,“阿拉伯之春”是第一条。同样,CNN和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点评年度大事时,首先也提到了它。
没有人会忽略阿拉伯世界在这一年中所经历的变化。《时代》周刊是这样描述的:当一个年轻人在突尼斯街头点燃自己时,他的哭声——在一个令人窒息的专制统治下艰难生活的痛苦悲号——在整个国家引发了回响。
今年1月,他在医院去世,刺激了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从而为阿拉伯世界的这一年拉开了动荡不安的序幕。仅仅几周之内,他的抗议所引发的一场革命在中东蔓延开来。
它的影响波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埃及的反对派推翻了穆巴拉克30年的统治;在利比亚,反对派同铁腕人物卡扎菲及其支持者们进行了持久的斗争。10月,在反对派武装的炮火和北约的轰炸之下逃亡了几个月的卡扎菲最终被杀。
即使是与政治毫无关系的媒体,也发现自己难以避开“阿拉伯之春”这个巨大话题。埃及和利比亚的政局动荡,对其国内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就把“阿拉伯世界的科学正在苏醒”计入年度科学事件中。
媒体也注意到,“阿拉伯之春”所引发的抗议还在持续。《时代》把在叙利亚和也门的尚无结果的抗议活动列为“年度十大新闻”的第六位。
“抗议者”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仅限于阿拉伯世界。今年《时代》的年度人物是“抗议者”,他们除了走上突尼斯与埃及街头的阿拉伯人外,还包括起源于华尔街的反贫富差距的抗议者们、在俄罗斯抗议选举舞弊的人们,以及在墨西哥、智利和印度出现的反犯罪和反腐败的抗议者。
2011年,众多的独裁政权因为抗议者们的力量而垮台,另一些抗议者则为推动国家的改变作出了努力。怪不得《时代》说:“这是我们今年没有选择某一个人的原因。起领导作用的人来自金字塔底部,而非顶部。”
2011年的悲与喜
但2011年,也许起码有一个人是无比重要的。这一年,随着一个很难确定具体身份的小家伙出生,世界人口突破了70亿。人口增长,碳排放、温饱问题、疾病问题,成为人们更加急切讨论的话题。
这一年,世界经历了种种风波与考验。它们都成为各家媒体在回顾之际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一年最大的灾难发生在3月的日本。一场9.0级的强震,引发了几年来最可怕的海啸,也令日本面对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件以来最严重的核灾难。海啸摧毁了沿途的一切,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设施在震中受损严重,大量的辐射泄漏到空气中,受污染的水排入太平洋里。
即便是在习惯于应对地震灾害的日本,这次地震引发的多重的灾难估计导致了16000人身亡,经济损失则难以估量。同样,到现在,人们依然无法评估这次核泄漏所导致的长期影响。
此外,财政危机在欧洲缓缓拉开帷幕,并导致束手无策的意大利与希腊总理黯然离职。由于财政紧缩,欧洲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也频发抗议,其中,既有被高失业率困扰的西班牙年轻抗议者,也有趁着夜色冲上英国街头抢劫商铺的少年们。
推特网的年度图片,便是今年8月在骚乱的伦敦街头,在熊熊火光映衬下的一个从二楼一跃而下的身影。伦敦是欧洲治安最好的都市之一。但那一刻,它俨然变成了战场。
同样发生在欧洲、更令人震惊的,是今年7月在宁静的北欧国家挪威发生的恐怖袭击。同一天,首都奥斯陆政府大楼前,有一辆炸弹汽车爆炸;几英里外的一座小岛上,一个荷枪实弹的人朝着夏令营里年轻的学生开火,杀死了77个人。
《时代》周刊说,凶手的可怕行为促使挪威反省自顾:正视极右的极端分子在当地以及欧洲其他地方的增长。
欧美媒体在回顾2011年时,纷纷提到了它们,作为这一年令人悲伤的记忆留下来。
但2011年并非只有悲伤。当各家媒体回头扳着手指头算计时,不难发现好消息还是有很多的。
《科学》杂志将一项名为HPTN 052的HIV研究为2011年最重要的科学突破。这一临床试验表明,感染了HIV的人如果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s)的话,他们将病毒传播给其伴侣的可能性要降低96%。
此外,4月末在英国举行的王子威廉和凯瑟琳·米德尔顿婚礼,也是今年最多人观看的一场热闹,人们从电视上、网络上亲眼目睹一对新人的好日子。因此,这场婚礼当选为脸谱网评出的年度第六大热门事件。
逝者的影响力
2011年5月1日的夜晚,巴基斯坦一个郁闷的计算机程序员在被楼顶盘旋不休的直升机吵醒之后,愤愤地发了一条推特:“阿伯拉巴德夜里1点居然有直升机在飞!(这种事情可不是经常发生的)。”
不久之后,这条推特便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因为它无意中直播了美国海豹突击队突袭并杀死基地组织领袖奥萨马·本·拉登的行动过程。
正如这次事件成为《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第二大国际新闻事件一样,这条来自计算机程序员的抱怨也成为推特网2011年最热门的消息之一。
这一年,许多人离开了世界。除了令美国政府追捕十年的本·拉登外,统治利比亚近40年的卡扎菲,以及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都是被人谈论最多的逝者。
本·拉登之死同时也是脸谱网年度十大热门事件的第一位,以及推特年度十大热门事件的第十位——后者是根据事件发生当天每秒钟网友发布的相关微博的数量评选而出的。
根据这个标准,访问推特网的人们在2011年最关注的热门事件,是美国歌手碧昂丝在2011MTV音乐录影带颁奖典礼上宣布怀孕。
社交网络上的年度热门事件证明了一个道理:人们最关心的,未必是传统媒体上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多么巨大影响的重磅新闻,也许反倒是一些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与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在脸谱网的年度热门事件中,一款名叫《使命召唤:现代战争3》的游戏,受到的关注要比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更热门。
史蒂夫·乔布斯之死是一个例外。他的名字既出现在传统媒体的新闻榜单上,也出现在网民们的关注榜单上。
乔布斯的名字,与iPad2、iPhone5一起,占据了谷歌2011年十大热门词汇的三个席位。
《时代》周刊注意到,当乔布斯在今年去世时,美国媒体对他的纪念规格,并不是对一个精明而富有的商人的纪念,而是对一个在精神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者说,是对一个国家英雄的纪念。
据乔布斯的姐姐说,他在临终前的遗言是:“Oh wow!Oh wow!Oh wow!”结果,这句话成了CNN用来为他们的年度回顾作总结的句子。责任编辑们表示:这可真是对这个疯狂的2011年最好的形容了。
不过,在他们说出这句话时,没几个人能料到,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会在靠近年末的12月15日病故,为这充满变数的一年添上一笔。金正日死讯传出时,不少媒体已经做完了他们的年度新闻评比。于是,一名中国的媒体从业者在知悉此事后曾表示:很多在此之前评出的年度新闻事件都有了缺陷,因为这件事本应在其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