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衬托下,中国经济似乎“这边风景独好”。这固然令人自豪,但也不能忘记未雨绸缪。
要想实现经济的持久繁荣,这四个因素缺一不可: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现代资本市场、交通与通信技术。
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衬托下,中国经济似乎“这边风景独好”。这固然令人自豪,但也不能忘记未雨绸缪:中国的繁荣怎样才能避免昙花一现?毕竟“国富”的辉煌还掩盖不住“民穷”的现实,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日本的1/10,不到美国的1/16……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威廉·伯恩斯坦的《繁荣的背后:解读现代世界的经济大增长》,就是对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爆炸式增长“密码”的解析,虽然不能简单地认为他所得出的就是科学、系统的结论,启发却是实实在在的。
在伯恩斯坦看来,要想实现经济的持久繁荣,这四个因素缺一不可: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现代资本市场、交通与通信技术。在这四者中,财产权是最关键的。诚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的那样,只有创新者和商人的劳动成果免遭随意征用或侵占,财富的创造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反观资本主义社会前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实际上是财产权的普遍缺位,“今朝有酒今朝醉”,财富的增长总走不出波浪起伏的怪圈。
历史上的每一次经济腾飞,都离不开新技术的发明与运用。中国古代的技术创新有不少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为何无法持续呢?从伯恩斯坦在本书中的分析逻辑来看,宗教革命和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世界的技术创新已经从经验阶段进入了科学阶段,而我们直到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时才高举“科学”的旗帜。
至于对现代资本市场这一因素的理解,我们很有必要重温伯恩斯坦在书中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荷兰的分析。当时,该国对外投资的金额达到GDP的2倍,还是没有摆脱没落的命运,原因之一是忽略了科学理性主义推动的技术创新,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对金融的系统风险缺乏评估和有效监管,对外投资大多打了水漂。在伯恩斯坦看来,现代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融资成本、分散投资风险以及提供市场信息,而不是让“钱生钱”。
足足有两个世纪,雅典人拥有经济增长的绝佳条件:民主制度、财产权、自由市场以及自由的中产阶级,为何他们仍然处于极度贫困中?正是基于对这段历史的思考,伯恩斯坦在《繁荣的背后》中将交通与通信技术单独拿出来论述。这同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近些年,我国的海、陆、空交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2010年中国的物流总费用占到GDP的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与之类似,中国的通信成本是美国的十几倍,韩国的135倍,日本的154倍……这会不会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呢?
实际上,在这四大要素之外,还有一个未被单独列出的重要问题,那就是法治。也许,伯恩斯坦已经习惯了法治传统,所以没有专门论述。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法治的保障,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资本市场和通信与运输技术创新对经济的推动,迟会成为过眼烟云。这同样是还未能完善法治的中国应当重视的。
对经济腾飞带来的“现代病”,伯恩斯坦在《繁荣的背后》中也多有论及,比如他说“现代多样化的贫困只与收入的分散程度相关,只有通过财富的重新分配才能使其有所改善。”又如他对摆脱人口“马尔萨斯循环”的看法:单纯的“积极抑制”,毫无疑问会带来“刘易斯拐点”,出路只有想办法做到把经济增长变成集约型的,把财富的增长从算数级数增长变成几何级数增长。这对思考我国的人口政策,无疑提供了某种思路。
最后得顺便提一句,伯恩斯坦把《繁荣的背后》定位于“有理论依据的非小说文字”,它的内容不像专业的经济学著作那么艰涩,丰富的史料、有趣的故事,可读性很强;严密的论证,确凿的结论,又不能不让我们严肃对待。如果你是个喜欢思考而有洞察力的人,不妨挤出时间好好读读这本书,收获一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