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解决问题的人们时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上世纪60年代,当苏联将坦克炮口对准在珍宝岛巡逻的中国边防军时,这个曾经的社会主义“老大哥”大概不会想到,仅仅30年后,它的继承者们不仅与中国友善地解决了边境问题,而且还与中国一同纳入到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地区安全机制之下。
这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已走过10个年头。11月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抵俄罗斯北方城市圣彼得堡,出席将于第二天在这里举行的上合组织总理第十次会议。
这只是上合机制化建设日臻完善的一个缩影。除成员国总理会议,上合组织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国家元首正式会谈,以及在安全、经济、人文等宽领域、多层次的对话与协商。上合组织成长之快令西方观察家惊讶不已,甚至被一些人视为“东方版北约”。
地球的北半部分早已被多个地区安全机制覆盖,跨大西洋的有北约,跨太平洋的有美国与日本、韩国的军事同盟,即使是欧亚大陆的欧洲部分也有“欧安组织”和独联体等地区安全协调机制,而唯独欧亚大陆的右半部分作为国际安全机制的盲区存在了很久。
上海合作组织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目前,中亚除土库曼斯坦,其他四国均是上合成员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四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深谙“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道理,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下选择了合作与抱团发展。
当然,上合六国能走到一起,并非出于如此功利的目的,更多是中国与苏联继承者友好谈判协商解决边境问题的惯性使然。在上世纪90年代应对几国接壤地区的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猖獗活动则成了上合组织成立的直接推动因素。
也许,更为难能可贵的,并不是区域安全机制终于降临在这片区域,而是它同时囊括了中俄“双引擎”。国际关系理论中历来有“相邻大国不友好”的说法,中俄特殊的地缘政治背景令两国关系曾颇受猜度。但冷战结束后,两极世界颠覆,面对美国“一超”的国际体系,出于共同的地缘安全和战略考量,中、俄两国相互借重不可避免。
对中国来说,与俄罗斯在同一地区安全机制下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消解了来自北方的国家战略安全问题。对难忘苏联荣光的俄罗斯来说,它也将一份“联盟情结”寄托在了上合组织身上。
10年来,上合组织在安全和经济两个轮子上平稳行驶,给成员国在这两个领域都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同时,中俄的互信和互相理解在新平台的砥砺下不断加深,双方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紧密磋商,密切配合,已经成为一对协作默契的“老搭档”。
近年来,从美国建议成为“观察员国”,到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国要求加入,上合组织日益成为国际组织中的“香饽饽”。
当前,上合组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同为前苏联成员的中亚四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存在一定的矛盾和纠纷,内部稳定的问题也较突出。而中俄两国之间,虽然处在历史关系最好的时期,却也有着“谁为主导”的暗中较劲和竞逐。
同时,作为一个地区的安全机制,上合组织在阿富汗的问题上还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它的影响力。
此外,尽管上合组织一再强调其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甚至在联合军演时成员国刻意强调以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为应对目标,但该组织从建立之日起就没能避开为应对传统安全问题而结合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