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称双方利益交集不限于技术交流

以色列学者点评陈炳德访以

本报特约撰稿 万钧 《 青年参考 》( 2011年08月24日   18 版)

    8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成功访问以色列。在4天的行程中,中方代表团与以色列军政首脑进行了密集互动,并考察了以方的部分战备设施。中以两国的军事合作历经曲折,这次历史性访问既是其回暖的表现,又被视为未来发展的风向标,以色列海法大学学者、“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约阿姆·艾维龙日前撰文进行了点评。

    中国和以色列的军事合作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方的许多新型武器系统据信得到了以方的技术援助。然而,正如这篇刊登于德国《防务专家》网站的文章所指出,这种半公开的合作受外部因素干扰很大:新世纪之初,来自华盛顿的压力迫使以方撕毁为中国提供“费尔康”空中预警系统的合约,此后数年,美方又通过相似手法阻止了双方在“哈比”反雷达无人机方面的合作,导致中以军事关系一度陷入低谷。

    如今,陈炳德的访问,自然会引起关于此种“技术壁垒”是否会有所松动的猜测。考虑到美国国务院与五角大楼的强硬立场,中方在此领域取得突破的希望仍然渺茫。但正如该文所强调,技术交流绝非中以军事合作的惟一动力。事实上,在中方愈发深入参与中东事务的当下,只有从战略高度观察,才能合理解读两国在这个时间点重建军事联系的考量。

    站在中方的立场,考虑到解放军自1979年以来再未经历过大规模实战,向实战经验丰富的以色列国防军“取经”显然是一条补救之道,在打击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方面的合作前景值得期待。进一步讲,中国近些年来在中东诸国的利益持续增长,与后者建立更紧密的军事联系势在必行,在传统手段如人员互访、跨国军售以及参与维和行动之外,更多旨在确立更有效军事存在的选项开始被决策层摆上台面——从2008年底启动的亚丁湾护航任务,到2010年与土耳其空军的联合演习,再到今年初的利比亚撤侨行动都是具体尝试。

    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与特拉维夫的军事交流,至少能够为北京提供一条新的情报渠道。文章称,特别是在“阿拉伯之春”余波未平,地区局势面临剧烈变动的当下,以色列决策者的视角和想法是重要的参照,能帮助中方全面掌握形势。当然,基于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头号盟友的现实,中方在合作初期的行动必定是审慎而有节制的;中国代表团在本次访问期间,并未就军事技术等内容提出十分具体的要求,显然是不想在这些敏感议题上为难以方。

    通过与中国军队的互动,以色列也能借机实现自身的某些诉求。单就事关以方安危的伊核问题来说,身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的能量不容忽视,加上中国在伊朗同样存在规模可观的投资,借对华军事交流“中和”德黑兰的影响力无疑是符合以方期望的。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耶路撒冷邮报》早先曾报道称:解放军在历史上完全有能力以武力收复香港,但在现实中却等待了近半个世纪,才迎来这片英国前殖民地的和平回归。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在会晤陈炳德时,专门以此为例赞扬说,中国藉此表现出的耐心非常值得学习。

 

“猎鹰”坠海不妨碍美战略威慑转型
以色列学者点评陈炳德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