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局长帕夏日前秘密访问美国,与美国中央情报局(中情局)局长帕内塔举行会谈。一段时间以来,由中情局掌控的无人机频繁在巴境内针对恐怖组织展开各种打击,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会谈中,帕夏要求中情局大幅降低无人机打击武装分子的次数,并撤出大部分在巴间谍人员,但遭到帕内塔的拒绝。
这次会谈再一次让中情局成为媒体关注热点。这个自称为“美国的第一道防线”的机构,在后“9·11”时代怎样在全球展开那些或公开或秘密的行动?
情报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美国拥有包括中情局、联邦调查局和国家安全局、国防情报局等在内的16家情报机构。仅一线特工就超过10万人。其规模之大、占用经费之多都无与伦比,是当今世界最庞大的情报网。而在其对外情报工作中,又以中情局为“龙头”,该局雇员已超过2万人,仅直接从事秘密谍报活动的人员就超过5000人。为了指挥和控制这支谍报世界中的超级大军,中情局在总部内设有三大部:行动部、情报部和科技部。除了庞大的本部机关外,这个间谍帝国设有众多驻外情报站,它们是美国在海外进行情报活动和隐蔽行动的直接指挥者。中情局的海外情报站成员,大多以外交身份作掩护来从事间谍活动。他们在暗中掌握和操纵着由驻在国公民组成的间谍网,完成总部赋予的任务。如果把中情局那庞大的本部机关视为一只硕大无比的章鱼的话,无数个海外情报站就是这只章鱼身上的千百条触角,它们紧紧地粘附在世界的各个地区,吸吮着任何对美国有价值的情报。
美国在全球的情报搜集任务主要依靠这些情报站完成。据了解,美情报机构在重要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站点,负责谍员招募和情报搜集工作。负责这些站点工作的站长都是经验丰富的老牌特工。像中东问题专家克米特·罗斯福,他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孙子,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堂弟,曾领导中情局驻中东某国的情报站。他最为辉煌的“成就”就是上世纪50年代初在伊朗直接策划政变,推翻伊朗民选总统摩萨台,恢复了孔雀王朝沙阿国王的王位。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在“9·11”事件发生以来,美政府更是在人员、装备、资金上加大了对中东、东北非和南亚地区的工作力度,除搜集有关地区军事、政治、经济的情报外,对恐怖组织的调查与渗透也成为主要内容。为方便展开工作,美国家安全官员认识到特工人员的“当地化”十分重要。像在中东地区,美情报机构把注意力集中在恐怖分子、毒品贩子、武器销售者身上,而这类人是很少在大使馆鸡尾酒会这样的高雅场合露面的。这就让适宜出入这些场合的白人间谍“难以发现目标”。相反,能流利地讲当地语言的来自中东本土的间谍,就有了用武之地。中情局负责行动的前副局长詹姆斯·帕维特曾透露:“目前,我们的行动处所雇用的人员中,具有直接适用于在全世界各地区打击恐怖活动的专门人才。比如说,能流利地讲俄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的特殊人员。而按照传统定义,要想熟练地掌握这些语言只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即从孩提时期开始学习这些语言的人。”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美情报机构已经在中东地区招募了大量当地人充当谍员。一名在中东地区执行任务的间谍不无得意地透露,他是在5年前进入中情局的,现在已是一名在中东的“杰出的”秘密谍报人员。其关键就得益于他的阿拉伯语非常地道,可以带有地方口音。因此,中情局在该地区的一些最成功行动,总是由他负责完成的。
后“9·11”时代的猎杀行动
上世纪70年代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在调查中发现中情局曾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等“敌国首脑”实施了多种未遂的暗杀活动。这在美国内政坛引起哗然。在此背景下,时任总统福特在1976年签署第11905号总统令,禁止情报机构在外实施政治暗杀活动。此后,卡特和里根也颁布相关法令,重申该禁令。
但2001年“9·11”事件之后,小布什授权中情局实施秘密行动猎杀基地组织的高级领导层,美政府有关限制中情局暗杀活动的禁令被逐渐突破。美政府的一些法律专家辩护称,“当前美国处于战争状态,使用导弹和手枪猎杀恐怖分子并没有区别,这是一种战争行为,因此是合法的”。在美政府的默许下,中情局制定了追捕和剿杀本·拉登、扎瓦西里等基地组织高官的计划。据中情局局长帕内塔去年7月向国会承认,中情局在2001年9月之后就开始制定相关行动计划。从2004年开始,甚至将暗杀本·拉登等人的任务外包给“黑水”私人安保公司,并投入两千万美元用以采购武器和展开各种训练。
据《华盛顿邮报》透露,中情局和“黑水”公司的这些行动小组从未真正实施过行动,因为不断面临着来自后勤、法律和外交上的障碍,比如中情局的幕后作用如何掩盖,是否应当通知盟国,如果中情局官员或其雇员在行动中被恐怖分子抓获怎么办,此类行动是否违反了国际法等等。据帕内塔称,根据前副总统切尼的指令,中情局的这项行动还向国会保密,引起了国会议员的强烈不满。
尽管秘密暗杀行动小组没有成行,但中情局已经在巴基斯坦早已部署无人机,展开猎杀行动。中情局一直认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的部落地区是塔利班的重要后方基地,也是基地组织领导层的重要藏匿地点。由中情局掌控的无人机频繁在此展开各种打击,尽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这让巴国内的反美情绪不断高涨。而近期发生的中情局雇员雷蒙德·戴维斯在巴城市拉合尔射杀平民的事件,则暴露出中情局在巴境内的渗透之深。《纽约时报》透露,事件发生后,130多名中情局的谍报人员被迫从巴境内撤离,现在巴政府还要求中情局撤出剩余的200多名中情局谍报人员。
除了剿杀恐怖分子外,中情局还被怀疑在伊朗实施暗杀行动。近年来,伊朗国内不断爆出核科学家遭暗杀的消息。一些外界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可能都是中情局和以色列谍报机构“摩萨德”的“杰作”。更有报道称,在最近两年里,美国、以色列和欧洲国家通过绑架、策反、暗杀,至少让13名伊朗核科学家“神秘失踪”,这大大延滞了伊朗核研发的进程。
对华情报工作呈现新特点
自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之后,中情局虽然改变了过去以破坏和颠覆社会主义中国为主的做法,但从未停止针对中国的情报活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盛,中情局开始猜测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中情局不断加大对华情报侦察和研究力度。
尽管拥有了多种情报搜集手段,但企图全面、深入掌握中国军事动态的美情报机构,对当前所获得的有关中国、尤其是中国军力状况的情报成果并不满足,不断声称在对华情报工作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为了弥补这些缺口,美情报部门把互联网当作重要的情报来源,并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情报搜集部门。互联网俨然已经成为美情报部门勤加开采的“金矿”。据负责公开情报工作的副局长帮办艾略特·雅尔迪内斯介绍,中情局总部内已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叫做“公开消息来源中心”。该中心主要负责搜集来自互联网和外国报纸上的信息,经过分析和处理后,形成情报,供高层决策使用。而“公开消息来源中心”的主任道格拉斯·纳钦日前在接受《华盛顿时报》专访时指出,该中心最近加大了对全世界网络承载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力度,并且正在发展新的技术手段来测量这些信息内容的可靠性。据悉,该中心使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和软件技术来“过滤”互联网,寻找有价值的情报。五角大楼官员称,中国的军事网站已成为美国情报部门有价值的情报来源。例如中情局有关中国某型潜艇的情报,就是在2004年从互联网上获取的该型潜艇的照片得到的。
除加强情报搜集之外,美还加强了对华情报研究工作。从情报工作流程来看,搜集手段再多、再先进,如果不能对搜集来的情报进行有效分析,就无法发挥作用。二战时,英国和德国同时对拍摄的对方的航空照片进行判读,英国要求科学家和资深情报人员进行识别,德国则要求士官判读,这对使用产生了质的差别。英国通过图片判读发现了德国制造核武器的痕迹,并集中全力进行轰炸。
为加强对华情报研究力量,中情局正逐步加大对熟悉中国事务和精通汉语的人士,将其培养成未来的中国和亚太事务专家。实际上,美国的情报人员并非都是“007”式的人物,这是影视的误导。他们大部分都是情报分析人员,在一线的特工只是少数。这些情报分析人员都是专家式的人物,精通对象国的语言,跟踪该国的政策变化和局势动向,依据一线特工人员搜集到的情报,对可能影响美国利益的情况做出分析、判断和预测,供美政府高层做决策之用。像中情局的中国处就网罗了一批“中国通”,对中国的对内、对外各项政策进行全面研究。他们不仅自己从事分析工作,而且与美政府的各种智库、大学的东亚问题研究机构进行密切合作,或者利用学术关系展开中国问题的探讨,或者拉拢部分学者成为搜集有关中国信息、为中情局服务的“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