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年前,约翰尼·波登就发现,在邮购市场存在一个巨大缺口——没人乐意为中产阶级家庭提供他们想穿又不觉难堪的中产阶级服装邮购服务。波登于是抓住商机,建立了一个拥有2亿英镑资产的成衣邮购集团——约翰尼·波登公司。他对中产阶级的需求一清二楚:不要摇滚式时尚打扮,不要紧身牛仔服,不要那种用红线绣着“我是处女”字样的5岁娃娃短裤。这一原则屡试不爽,波登的邮购集团正打入美国和德国市场。
英国广播公司(BBC)可以从波登公司的成功案例中学到一两招。与BBC的一些制片人和编辑见见面,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自憎!BBC员工自我憎恨,并非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或者工作效率,而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或身份。事实上,他们是如此憎恶自己的现状,以至于假装自己属于工薪阶层。我认识的一位女记者将自己的家姓缩略一半,惟恐受到“过于时髦”或更糟糕的“中产阶级”的指责。很多人还故意使用一些隐语或行话,以隐藏自己的真实出身。听其口音,你绝不会猜到,这些人大多数毕业于公立学校、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
“BBC自憎”始于数年前,而且始于公司上层领导。BBC前董事会主席加文·戴维斯曾指责中产阶级“劫持”了BBC。BBC前总裁格雷格·戴克则说公司“白得实在可怕”(hideously white,指BBC高层缺乏少数族裔)。正如批评家当时所指,这两位都属于中产阶级。
这种对“成为中产阶级”的憎恶完全是一种误导,因为七成英国人将自己看作中产阶级。在大多数人不再认同“工薪阶层”标签的情况下,BBC为什么还要浪费纳税人的钱和BBC员工的善意,给办公室及节目重新定位成“工薪阶层”区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BBC“知识独立委员会”负责人理查德·克莱恩发现,BBC2台节目“白色”以工薪阶层为焦点,但结果是“麻烦一箩筐”。克莱恩坦言,他真的不想直面各种愤怒和怨言、极右翼观点以及真正工薪阶层的“受害者情结”。
电视节目观众定位错误是一码事,装出一副虚假面孔或身份又是另一码事。后者会危及BBC的身份和吸引力。这不仅涉及到英国观众,也涉及全球观众。BBC经典长篇古装剧《楼上楼下》(也是BBC最赚钱的出口节目之一)就非常符合世界范围内中产阶级的品味。服装市场上,低档服饰仅占有限的市场份额,同理,低档电视节目也仅具有限的观众群。
BBC不应该再装下去,再怎么说,BBC也绝对不会比波登公司更“贫民化”。
□博址 http://blogs.telegraph.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