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讲述英国伦敦留学生活的微短剧《伦敦留学公寓》在各大平台上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网播放量超过1.5亿。 随后,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北美留子图鉴》《多伦多爱情故事》《澳洲留学公寓》《下一站,悉尼》等多部中国留学生自导自演、展现异国生活的微短剧。
对大多数留学生来说,公寓是个有特殊意义的场景:它是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海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公寓里,留学生们度过了无数挑灯奋战的夜晚,也经历了数不清的欢笑瞬间、收获了多元的文化体验。
《伦敦留学公寓》导演潘庚毕业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公寓是留学生体验国外生活的重要环节:“它将留学生置于社会单元之中。从买菜、做饭到人际关系处理,通过公寓里的各种细节,你能体会国外的生活,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我们的初心是一直拍下去”
潘庚毕业后留在伦敦,从事影视行业。10年来,他一直想拍一部“真正有内容”的剧集或电影,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剧本,直到他的朋友、同样曾留学英国的于靖平提议拍摄留学生题材。
“他不同于以往的编剧,有剧本大纲后再慢慢细化,而是直接从第一个镜头讲到了结尾。”潘庚觉得梦幻极了,“你还有这才华呢!”两人一拍即合,潘庚当晚就开始了第一集的筹备工作。
在潘庚看来,生活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体验。旅游、看书、看微短剧等都是体验的方式。他和主创们希望通过《伦敦留学公寓》,为大家提供一个观察和体验海外生活的视角。
《伦敦留学公寓》从筹划到落地,过程并不顺利,光是找演员就很困难。英国的表演院校不多,来英国学表演的中国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为了选出符合角色形象且有一定表现力的演员,剧组除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广告,还跑到饭店、中国超市、学校门口“堵人”。“看起来就像骗子。”潘庚说。
留学生的警觉性非常高,几乎一半的人都不理他们,即便是来参加面试的人也是将信将疑。第一季受到广泛关注后,参加第二季演员招募的人变多了,潘庚也不用解释自己不是骗子了。不过,由于学表演的中国学生不多,找到合适的演员依然有难度。
《伦敦留学公寓》每周更新一集、边拍边播,对剧组提出了挑战。时间紧张,团队还要应对众多不可控因素。
幸运的是,付出有了回报。该剧在社交平台大受欢迎,还在今年4月底举行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获得“年度特别关注微短剧”最佳作品奖。
“我们的初心就是一直拍下去。”潘庚很有成就感。他表示,即便困难重重,剧组仍然坚持。
《澳洲留学公寓》的编剧张亮坦言,自己创作本剧是受到《伦敦留学公寓》的影响。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记录留学生活,为还没到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及留学生父母介绍当地的生活习惯。
“这更像是一群朋友一起做一件喜欢的事。”张亮说,虽然组内很多人不是专业出身,但每个人都很用心,都想把事情做好。遇到问题,大家会集思广益,想办法解决。
微短剧拍摄制作需要资金,对许多拍摄团队来说,钱是绕不开的话题。
张亮坦言,拍摄《澳洲留学公寓》就是“用爱发电”,剧组要承担大部分费用。第一季结束后,团队最需要的是投资商和广告商,不然这部剧很可能没有下文。《北美留子图鉴》剧组同样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团队成员都没有收入。让《北美留子图鉴》编剧吕昭凝感动的是,即便如此,主创们都愿意齐心协力把微短剧拍好:“他们的学业和工作都很忙碌,但从没有迟到和敷衍。”
受资金限制,《新西兰留学公寓》只推出了一集。不过,导演兼编剧卫中原没有放弃,他决定“先调整状态,再顺势而为”:“或许可以找到一个契机,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把剧继续拍下去。”
微短剧中有真实的生活
《北美留子图鉴》导演张宸瑞不久前结束了在亚特兰大一所艺术院校的学习,希望在工作之余继续进行创作。他尝试用微短剧呈现留学生活和个人想法,鼓励那些对留学有憧憬、有疑惑的年轻人。
吕昭凝用“野蛮生长”形容留学生初到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情景。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无论性格、经历如何,所有进入公寓的人都要“从零开始”:打造温馨的“小家”、构建舒适自洽的生活环境、学习如何在陌生的地方生存。
《北美留子图鉴》中里奥的饰演者黄韬表示,初到异国,室友是“另一种家人” 。“大家在相处中熟悉,在物质和精神上相互支持。即使有聚散,产生的羁绊和情感始终连接着彼此。”
除了公寓生活,张宸瑞还希望呈现在美留学生需要面对的一系列“极限生存挑战”,展现不同类型的留学生形象。
在《北美留子图鉴》的开篇,亚特兰大一所公寓的天台上突然传来“砰!砰!”的响声。妮蔻面不改色地说,不用担心,可能只是枪击。第二集讲述了留学生遭遇网络“杀猪盘”的故事。在特别篇中,妮蔻因遭遇教授的区别对待而据理力争。
该剧导演张宸瑞表示,在美国的生活确实有一部分如观众想象的那样,伴随着危险。“如果完全不能接受,你有权利不来;如果你想来,我们希望给你提供一些应对经验。”他说,“我们不想把它妖魔化,也不想避而不谈。”
将现实场景加入剧集,让剧情映照现实生活。除了“极限生存挑战”,留学生活中温馨逗趣的时刻在剧中时有体现。
在《澳洲留学公寓》第一集中,波特吐槽,他认识13个克里斯,35个马克。而在生活中,编剧张亮的英文名就是克里斯。“偶尔遇到路人叫克里斯,我会下意识回头,发现叫的人不是我。”认识其他叫克里斯的人时,他会和对方互相打趣,“你好克里斯,我也是克里斯”。
“墨尔本今天有极光!”“出发!”“走走走!”在第五集中,公寓的小伙伴们赶作业接近尾声时,发现当地出现极光,相约外出欣赏。导演郭俊浠介绍说,在这一集筹备期间,澳大利亚确实出现了极光。
从事文化传播工作的李可曾在澳大利亚留学,看到这部微短剧后直呼惊喜。“剧中出现的很多街道、商场,有过我的足迹。”
今年春节期间,《伦敦留学公寓》推出新年特辑《欢度春节》,在特定的节日展现留学生的生活。“在国外,除夕就是普通的一天。但对中国人来说,这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潘庚说,“和朋友一起过春节,是留学生活的典型场景”。
是生活,更是情怀
留学微短剧展现的不只是海外生活。
“很多人对留学生有误解,觉得他们往国外跑是不爱国。其实见到外面的世界后,你会更知道我们国家的好。”于靖平想通过微短剧影响更多的留学生,同时为留学生“正名”,“我们是一群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希望报效国家”。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这是1877年,第一批到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之一刘步蟾在临行前写下的话。于靖平早已将这段话印在脑海里。他在《伦敦留学公寓》第一季的结尾讲述了刘步蟾的故事,并借剧中人物周志国之口说出自己的想法,“我知道现在有很多留学生是来划水、镀金的,但还是要有人来学知识”。
《北美留子图鉴》中也有相似的情节。剧中的里奥虽然反复强调自己是个“纽约人”,想借此赢得认同,但他始终希望“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吕昭凝的很多朋友在留学之初就想好了“毕业回国”。她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这群青年将借助“国内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施展所长。
这些留学生努力学习,回国奉献力量。不少华人华侨用自己的方式,在海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澳洲留学公寓》导演郭俊浠介绍,剧集中穿着汉服表演的街头艺人,平时就在街上表演。“在墨尔本街上,还有唱中文歌的、弹古筝的、跳国风舞的……形式多样。”
如何助力优秀影视作品出海,是卫中原从上大学起就开始思考的问题。2018年,电影《花木兰》剧组在新西兰招募群众演员,他立即报名。从临时群演、跟组演员到进入维塔数码(Weta Digital)实习,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为下一步筹拍影视作品奠定了基础。
在卫中原看来,微短剧是连接新西兰文化和海外留学生的一种方式。他想通过《新西兰留学公寓》展现青年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状态,也希望这部微短剧能陪伴留学生,帮助他们跨过语言和文化障碍。
卫中原一直参与各种出海微短剧的拍摄制作。“我们要让国内观众通过微短剧看到国外是怎样的,也要让国外的人看到中国是怎样的。”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卫中原经常和剧组内的非华裔友人介绍中国文化,“我不会刻意在剧中加入中国元素,而是用一种哲学的方式去表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融入创作。希望我的作品能让外国友人看到不一样的东方之美”。
责任编辑:贾晓静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 赵婷婷 记者 贾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