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这一政策或导致中欧经贸关系紧张。
此举背后,欧盟的考量是什么?该政策将对欧洲国家产生哪些影响?中欧经贸关系要实现稳定发展,双方应当如何处理当前的情况?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读。
据英国《卫报》报道,欧盟委员会称,如果欧盟无法与中方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征收临时关税的措施将从7月4日起生效。其中,将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
崔洪建观察到,欧盟委员会自去年10月宣布对原产自中国的进口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后,欧盟内部在该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一方面,以德国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国家反对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反补贴税;另一方面,欧洲也存在更激进的观点,认为当前的调查结果不足以维护欧洲利益,欧洲应效仿美国。
崔洪建表示,在这一轮反补贴调查和征税问题上,美欧的共同之处在于“对中国采取相对一致的行动”。但欧方从自身利益和中欧经贸关系出发,有意和美国“保持距离”。因此,欧方根据企业的配合度实施了所谓的“精准税率”和“调查”。总体来看,在欧洲销量越好的中国电动汽车受到的影响越大。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加里蒂斯·希纳斯表示,临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汽车生产受益于“不公平的补贴,对欧盟电池驱动汽车生产商造成了经济损害的威胁”。
对此,崔洪建分析称,欧盟以其针对所谓“市场扭曲国家”产品反补贴调查的相关规定为依据,本身就暗含对中国经济体制的“有罪推定”,甚至将中国政府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的一些便利条件都视为补贴,任意将中国产品纳入其单边贸易救济措施范围。这种任意扩大裁量范围的举动,实际上背离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委员会此举遭到欧洲汽车厂商和德国、瑞典、匈牙利等国家政府的批评。
“增加进口关税是个错误的决定。欧盟委员会此举损害了欧洲公司乃至欧洲的利益。”宝马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策认为,欧盟“可能很快会自食恶果”。梅赛德斯-奔驰公司首席执行官奥拉·康林松警告称,德国是个出口国,不需要“不断升级的贸易壁垒”。
崔洪建分析称,中欧在绿色产能方面正在形成良好合作态势。欧洲许多车企,尤其是德国车企,与中国企业合作紧密。欧方的反补贴调查及临时关税举措会伤害中欧产业合作及欧洲消费者。
“欧方此举意在削减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迫使欧洲消费者购买欧洲本土电动车。这对仍处于通货膨胀阴影下的欧洲消费者而言,是个重大打击。”崔洪建指出,长期看,通过保护主义手段抑制良性竞争,将对欧洲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6月12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欧委会一手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一手挥舞“保护主义”大棒,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不符合中欧领导人关于加强合作的共识精神,将影响中欧双边经贸合作氛围,不利于欧盟消费者自身的利益,也将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崔洪建表示,今年年底欧方或将作出终裁,若将“临时关税”延伸为“永久性关税”,将对中欧经贸关系造成很深的隔阂。“虽然电动汽车等绿色能源产品在中欧经贸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具有强烈的指标意义。它预示今后中欧双方是否能在新兴领域保持并扩展合作。”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称,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正敦促谈判,并对“关税竞赛”提出警告。总部位于上海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汽车公司告诉《金融时报》,使用关税会“阻碍全球环境保护、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他们期待“解决方案”。
崔洪建表示,中欧经贸合作空间巨大。当前情况下,欧方不能一意孤行,应谨慎处理临时关税问题,避免事态朝“贸易战”的方向发展。双方应通过谈判磋商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实现贸易摩擦软着陆。
6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我们敦促欧方认真倾听各界客观理性声音,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避免损害中欧互信和对话合作。
责任编辑:张昊天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婷婷 记者 张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