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几百名巴勒斯坦人排队通过荷枪实弹的以色列检查站。他们是体力劳动者,大多穿着破旧的运动服。31岁的莫哈·阿尔沙瓦姆雷身穿系扣衬衫,带着一台苹果电脑,站在队伍中。他的同胞(其中不少是他的亲戚和邻居)要去以色列南部的建筑工地干活,而他准备前往特拉维夫一家科技公司。
阿尔沙瓦姆雷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全职主妇。阿尔沙瓦姆雷是工程师,他所在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利用人工智能改进在线零售网站。他是以色列科技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巴勒斯坦人之一。
阿尔沙瓦姆雷每天花8个小时通勤,这条通勤路凸显了生活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同以色列人之间的差异。
在约旦河西岸南部,安静的小山村德尔·阿兰·福卡是阿尔沙瓦姆雷出生、长大的地方,这里生活着约2000名巴勒斯坦人。村子西边有一堵长达数百公里的灰色围墙。以色列建造了这堵墙,以遏制巴勒斯坦人从西岸发起的攻击,而西岸是以色列在1967年阿以战争期间从约旦手中夺取的。
村子附近有一个犹太人定居点,当地的以色列人可以开车向北,通过附近的检查站,只需75分钟就能到达特拉维夫。
巴勒斯坦人被禁止通过这个检查站。阿尔沙瓦姆雷只能向南绕行几十公里,通过迈塔尔的检查站步行进入以色列。这使他的通勤距离增加了一倍,时间增加了两倍。
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黑暗中等待一辆向南行驶的网约车。日出时分,他和数百名巴勒斯坦人一起排队,通过类似机场安检系统的检查站,该系统旨在阻止武装分子进入以色列。入境后,另一辆网约车将他送往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他再搭长途巴士去特拉维夫。
“就像从第三世界到第二世界,再到第一世界。”他谈到自己的通勤时说。
阿尔沙瓦姆雷的父亲、63岁的麦什勒夫长年在贝尔谢巴当临时工。大约15年前,麦什勒夫从城里带回一本书,启发了年少的阿尔沙瓦姆雷。此前,他只想按部就班地跟随父亲的脚步;看了这本书,他有了更远大的目标。
他赢得了马来西亚一所大学的奖学金,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此后,他在韩国获得了一笔奖学金,拿到了行为经济学硕士学位,并掌握了流利的韩语。
尽管有这样的履历,在巴勒斯坦,他还是很难找到工作。
英国《卫报》援引“巴勒斯坦实习计划”的评估称,约旦河西岸超过一半的大学理工科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该计划的总部设在以色列,旨在培训巴勒斯坦未来的企业家。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总体失业率约为13%,以色列为4%,加沙地带为46%。阿尔沙瓦姆雷决定去以色列工作。
“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他说。
《纽约时报》称,专家估计,在以色列科技行业的36万名从业者中,只有几十名巴勒斯坦人,此外还有几百人在约旦河西岸远程工作。阿尔沙瓦姆雷需要工作许可证才能进入以色列。他得找到能忍受雇用巴勒斯坦人所需的复杂手续的雇主。
2018年,阿尔沙瓦姆雷在一家研发癌症筛查技术的以色列公司获得了为期3个月的实习机会,并获得了工作许可证。他卖力工作,但没能成为正式员工。趁许可证还有效,他成为特拉维夫大学中罕见的巴勒斯坦学生,在那里攻读他的第三个学位——工商管理硕士(MBA)。
但阿尔沙瓦姆雷付不起学费。他给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数十位知名人士发求助邮件。以色列流行歌手大卫·布罗扎出人意料地回信了。布罗扎被阿尔沙瓦姆雷的执着感动,为他筹集了学费,还把房子借给他住。
阿尔沙瓦姆雷顺利拿到了MBA学位,即便如此,工作还是难找。经历了两年的挣扎、递出几十份工作申请、熬过了一场抑郁症之后,他终于在一家以色列公司找到了全职的技术工作。
如今,他的主要职责是为客户的网站解决技术问题。他希望有一天能创立巴勒斯坦版的优步。
阿尔沙瓦姆雷愿意与以色列人打交道,有时,这会招致巴勒斯坦人的批评。他们认为,考虑到约旦河西岸的高失业率,去以色列的工地打工是可以接受的,但坐在以色列的办公室里敲电脑、吹空调是“一种背叛”。
而在阿尔沙瓦姆雷看来,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想取得和平进程,就需要把彼此视为伙伴。“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对方。”他说,“打破围墙,进行对话,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把彼此看作受到创伤的民族。”
阿尔沙瓦姆雷的经历启发了一些与他接触的以色列人。
“这不仅仅是通勤。”他的以色列同事琳达·利维说,“他让我见识到了以色列不为人知的一面。”
责任编辑:王梓
综合编译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