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回来了。
二战时期,德国的“黑豹”(Panther)坦克以敏捷犀利、实力强劲闻名于世,至今仍为全球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随着俄乌冲突让各国重新认识到坦克战的重要性,“黑豹”这个名字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在6月中旬于巴黎举办的欧洲国际防务展上,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推出的“黑豹”(Panther KF51)主战坦克“蹭了一波热度”。凭借大口径火炮和车载巡飞弹等高端配置,这款由厂家自筹资金研发的先进战车有望在国际市场上拿到大笔订单,甚至对德国和法国官方寄予厚望的欧洲未来战车计划发起挑战。
据美国“防务简报”网站消息,新一代“黑豹”在沿用成熟技术的同时,针对21世纪地面战争的新特点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莱茵金属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明·帕珀格在展会上透露,“黑豹”采用与现役的“豹”2A7型坦克相同的1475马力柴油发动机,但由于战斗全重从后者的70余吨降低到65吨,所以机动性更加出色。“黑豹”没有采用被很多人看好的油电混合动力,表明其总体技术方案着眼于实用性,能够迅速可靠地投入批量生产。
“黑豹”首次搭载的130毫米滑膛炮是全世界口径最大的坦克炮之一,已经在莱茵金属公司进行了数年内部测试。厂家称,130毫米炮比现役坦克搭载的120毫米炮效能提升50%,射程更远,能发射可编程的智能化弹药。其他车载武器包括12.7毫米机枪及车顶遥控武器站,炮塔内部单独设有一部HERO-120巡飞弹发射装置,未来还可携带无人机和短程防空导弹。
谈到新型坦克的防护能力,莱茵金属公司强调,它对车内乘员的保护比以往任何型号都好。“黑豹”确定将搭载该公司研制的“打击盾”主动防护系统,可以先发制人地拦截来袭导弹和愈发常见的自杀式无人机,还能降低误伤友军步兵的几率。
得益于自动化水平的提升,“黑豹”仅需车长、驾驶员和炮手三人即可操作,但为第四名乘员预留了位置。在北约通用的开放式软件架构下,车内每名乘员都能调用传感器、武器、发动机和其他车载系统的数据,在必要时顶替其他人工作。今后,莱茵金属公司将继续降低人力成本,为“黑豹”设计无人炮塔,不排除会研发完全无人驾驶的版本。
“黑豹”坦克选择在法国首发亮相,颇有些“来者不善”。有分析称,作为缺少政府背书的项目,这款坦克的商业前景可能影响法国和德国装甲部队的未来。
据德国《商报》网站报道,在“黑豹”发布前,德国和法国已经在联合推进下一代坦克“主要地面战斗系统”(MGCS)项目,希望它成为欧洲军工合作的典范。值得注意的是,MGCS的主要合伙人是法国奈克斯特公司和德国地面武器巨头克劳斯-玛菲·魏格曼公司;莱茵金属公司也被邀请参与MGCS计划,但有传闻称,该公司对自身在项目中的地位并不满意。
考虑到这一点,自筹资金的“黑豹”或许是莱茵金属公司对MGCS这个“官办工程”的回击。“黑豹”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交货快,对一些急于充实装甲部队的国家吸引力很大。此前,莱茵金属公司的“豹”2系列坦克在欧洲占据着大量市场份额,在亚太地区也有一些买家,这些老客户更倾向于选择100%德国血统的“黑豹”,而非法德合资的MGCS。
俄乌冲突发生后,德国政府承诺将把国防开支提升到GDP的2%,并划拨超过1100亿美元“特别基金”购买新式装备。不少中东欧国家也希望提升陆军的现代化水平。此次防务展期间,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至少一个东欧国家已经对德国新型坦克表示了兴趣。相比之下,MGCS预计要到2030年以后才能服役,显得“远水难解近渴”。波兰此前曾计划购买MGCS,但最终选择了美国的M1型坦克。
随着东欧诸国将老旧的苏式坦克移交给乌克兰,后续可能产生更多订单。据德国《世界报》消息,捷克正从德国接收15辆“豹”2A4坦克,以顶替其赠送给乌克兰的俄制T-72坦克,今后可能追加50辆。对这样的国家而言,一步到位更换“黑豹”显然是个不错的选项。
乌克兰局势使各国军方和军工企业意识到,虽然重型装甲载具仍旧极具威力,但各种新武器和新战法让它暴露出诸多缺陷。因此,“黑豹”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些“解题思路”。它比以往的坦克更轻、更灵活,搭载威力更强的主炮,还能联网作战并使用巡飞弹打击视距外目标。某种程度上,它揭示了坦克这种经典武器的进化趋势。
见习编辑:袁野
综合编译 张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