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12月0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北京友好城市国际青年交流营:

各国青年共赴冬奥之约

本报记者 张昊天 《青年参考》( 2021年12月03日   06 版)

    “青年·奥林匹克”北京友好城市国际青年云对话暨“共迎未来”国际青年交流营开幕式现场。

    图片来源 主办方供图

    2022年冬奥会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北京友好城市国际青年交流营”主题活动也进入了第10个年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青年·奥林匹克”北京友好城市国际青年云对话暨“共迎未来”国际青年交流营,向各国青年发出了共同感受冰雪魅力和奥运激情的邀请。

    11月28日,在开幕式上,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副书记李健在致辞中表示,截至2020年年底,北京35岁以下的青年有约900万人,他们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贡献力量,用坚定的信念、坚实的足印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北京作为全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已经准备好迎接各国健儿共享冬奥盛会。在“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和“一起向未来”冬奥主题口号引领下,广大青年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青春才华。

    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刘玉虹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的根基在青年。通过举办“迎冬奥倒计时100天国际青少年绘画邀请展”“欧洲国家在华青年冬奥行”等活动,各国青少年表达了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支持与祝福。在疫情尚未平息的背景下,今年的“北京友好城市国际青年交流营”,对践行“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具有重要意义。

    奥林匹克精神与青年使命的共振,在线上线下引起与会各国青年热议。来自北京和张家口市的青年代表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参与冬奥志愿服务工作,为冬奥会成功举办贡献青年力量;来自蒙古国国家奥委会的营员表示,期待在2022年冬奥会赛场上感受“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竞技精神;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外国大学生分享了参加本次交流营的感受,希望在参观和交流讨论中共同成长、增进友谊。

    作为中国花样滑冰冬奥会金牌获得者,北京团市委副书记申雪在开幕式现场与各国青年分享了自己与冰雪运动的故事。她说,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是每一名运动员身上最朴实的特征,也应该是青年人坚持和追求的精神。“保持必胜的信念,像奥运健儿在运动场上那样拼搏,遇到困难时坚持下去,不怕失败、不要气馁,相信成功终究会来到你面前。”

    本届交流营围绕“青年与科技奥运”“青年与奥运城市”主题展开交流研讨,为奥运科技发展、奥运城市遗产利用等领域贡献青年智慧。在嘉宾和营员互动环节,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张士运和北京大学俄罗斯籍留学生爱丽克斯分享了科技奥运理念,展示了2022冬奥场馆中科技创新运用的场景和成果。日本碧波会理事长鹤由香里和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处副处长祁轩介绍了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促进,鼓励青年抓住奥运会带来的机遇。英国留学生肖安发表“一起向未来”主题演讲,分享了在交流营期间与青年代表们碰撞思想、共同成长的感受,表达了各国青年对加强交流合作、迎接美好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为期3天的交流营活动中,中外青年代表走进冬奥组委、首钢园及冬奥场地,了解冬奥筹备进展及场地设施等相关情况,对北京抓住冬奥机遇、推动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的战略目标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立体地理解了奥运会的“中国方案”。开幕式举行前,交流营举办了“花YOUNG邻里”国际嘉年华集市,各国营员自由组合,进行了活字印刷体验、团扇制作、胸针制作、京剧脸谱制作、汉服文化体验等,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主办方介绍,“北京友好城市国际青年交流营”于2012年首次举办,迄今历经10届,累计吸引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青年。今年的活动由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指导,北京团市委联合北京市外办、北京市友协、北京市科协及张家口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洲传播中心支持,59个国家的36个国际组织和中外青年在线上线下参会。这一活动将加强不同国家和组织之间的沟通,引导青年了解奥运精神、感受多元文化、促进凝聚共识,为进一步推动青年间沟通对话、搭建青年间合作桥梁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贾晓静

各国青年共赴冬奥之约
中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称图书馆传播“不良内容” 美国家长威胁“烧书”
返回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