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大国”日本:要质量也要数量
编译 史春树
青年参考
(
2020年10月30日
08
版)
参加“环太平洋”演习的日本“亲潮”级潜艇。图片来源 资料图片
10月中旬,日本海上自卫队迎来了新成员——“大鲸”号常规动力潜艇。上一艘拥有同样名称且广为人知的日本军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一艘潜艇支援船。
时隔80年,两代“大鲸”号的身份和使命有着显著差别。对这艘肩负特殊职责的新型潜艇,日本防卫部门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从它独特的性能以及不菲的身价看,作为亚太地区的“隐形”军事强国,日本对建设一支技术领先且规模庞大的水下作战兵力表现出很强的紧迫感。
“独门技术”确保硬件优势
日本海上自卫队(JMSDF)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显示,“大鲸”号是在三菱重工的神户造船厂下水的。新任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和海上自卫队司令山村宏出席了庆祝仪式。
这艘潜艇的长度为84米,标准排水量达到3000吨,比日本之前批量建造的“苍龙”级潜艇增加了100吨,是这个国家自二战结束以来建造的吨位最大的潜艇。“大鲸”号最多可以容纳70名船员。《日本时报》援引JMSDF的话说,日本第一位女性潜艇兵已经于今年年初进入潜艇学院,新型潜艇将提供“适合女性水兵服役的环境”。
虽然详细性能没有公开,但“大鲸”号最引人瞩目的部分无疑是动力装置——它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潜航时的动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这项技术在“苍龙”级的最后两艘上进行过测试,可以让潜艇具备更强的水下高速续航能力。不仅如此,与老式潜艇常用的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更快、寿命更长、体积更小,维护保养也比较容易。
美国“战区”网站分析认为,锂电池不仅比传统的铅酸电池性能好,而且有潜力挑战其他国家潜艇普遍采用的“不依赖空气推进”(AIP)技术。AIP技术被视为衡量常规潜艇现代化程度的“黄金标准”,但日本方面坚持认为,以锂离子电池为核心的推进装置具备独特优势,它的活动部件比AIP系统少,更有利于抑制潜艇航行时的噪音,从而降低被敌方发现和跟踪的几率。另外,锂离子电池潜艇的加速能力也比普通AIP潜艇突出。这两点说明,JMSDF更重视新型潜艇的机动力和隐蔽性,希望以此抗衡周边国家的AIP潜艇乃至核潜艇。
坚持使用锂电池也让“大鲸”号及其后续型号付出了代价。
首先是安全性。离子电池容易起火,产生的热量加上有毒烟雾和导电粉尘,对长时间在水下航行的潜艇来说是致命威胁。因此,这种潜艇需要在基础设计阶段设置更高的安全冗余。JMSDF对此信心十足,宣称已为“苍龙”级潜艇配备了特种灭火系统,“大鲸”号理论上也会沿用。
其次是成本。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比铅酸电池昂贵得多。标准型“苍龙”级潜艇的单价约4.88亿美元,该型潜艇配备锂电池后,这个数字上涨至6.08亿美元;到了“大鲸”号,其身价更是飙升到约7.1亿美元,与很多吨位更大的水面舰艇处在同一水平。
除了常规战备行动,“大鲸”号的另一重使命在于为JMSDF提供技术测试平台。这一点可以为这艘潜艇相对迅速的开发和施工过程提供解释。根据三菱重工的说法,日本下一代潜艇“29SS”的建造预计在2025年到2028年之间开始,首艘潜艇于2031年前后下水。为此,在完成设备安装和试航后,“大鲸”号应当在2022年上半年开始部署并展开技术测试。
“日本制造”走向军贸市场
“大鲸”号的下水以及日本潜艇部队的扩充是该国提升军力的众多环节之一。当前,西太平洋的形势迅速变化,其他国家日趋频繁的军事活动被日本视为“安全挑战”,日本政府发布的“国防计划指导方针”中提到,拟在21世纪20年代初装备22艘现代化潜艇。
据美国智库“核威胁倡议”(NTI)介绍,JMSDF目前运营着9艘排水量2750吨的“亲潮”级潜艇和11艘2900吨的“苍龙”级潜艇,其中最新一艘是今年3月服役的“凰龙”号。“苍龙”级的第十二位也是最后一位成员“登龙”号,正在接受加入作战序列前的最终测试。而在“大鲸”号之后,预计还会有两艘同型号潜艇服役,其中一艘的预算已经编列完成。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称,明年4月开始的下一财政年度中,日本的军事预算达到550亿美元,已是连续第八年增长。造成这种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更新主战舰艇这样的大型军备项目耗资惊人,从隐形战机到高超音速武器,日本政府一直在积极提升相应的支出。
单就潜艇来说,除了充当日本海上力量的先锋,封锁西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海上通道,“大鲸”号及同类产品也可能吸引其他国家的兴趣。澳大利亚数年前曾向日本求购“苍龙”级潜艇,这笔交易无果而终,但日本政府已经调整了军售政策,批准更多高性能武器出口。凭借锂离子电池技术以及远洋作战能力,日本制造的潜艇以及艇上分系统具备国际竞争力。
日本水下作战力量正在迅速迈向“质量和数量并重”的未来。虽然包括锂离子电池在内的技术能否得到推广还有待观察,但日本潜艇部队对区域战略格局已具备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张昊天
10月中旬,日本海上自卫队迎来了新成员——“大鲸”号常规动力潜艇。上一艘拥有同样名称且广为人知的日本军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一艘潜艇支援船。
时隔80年,两代“大鲸”号的身份和使命有着显著差别。对这艘肩负特殊职责的新型潜艇,日本防卫部门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从它独特的性能以及不菲的身价看,作为亚太地区的“隐形”军事强国,日本对建设一支技术领先且规模庞大的水下作战兵力表现出很强的紧迫感。
“独门技术”确保硬件优势
日本海上自卫队(JMSDF)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显示,“大鲸”号是在三菱重工的神户造船厂下水的。新任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和海上自卫队司令山村宏出席了庆祝仪式。
这艘潜艇的长度为84米,标准排水量达到3000吨,比日本之前批量建造的“苍龙”级潜艇增加了100吨,是这个国家自二战结束以来建造的吨位最大的潜艇。“大鲸”号最多可以容纳70名船员。《日本时报》援引JMSDF的话说,日本第一位女性潜艇兵已经于今年年初进入潜艇学院,新型潜艇将提供“适合女性水兵服役的环境”。
虽然详细性能没有公开,但“大鲸”号最引人瞩目的部分无疑是动力装置——它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潜航时的动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这项技术在“苍龙”级的最后两艘上进行过测试,可以让潜艇具备更强的水下高速续航能力。不仅如此,与老式潜艇常用的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更快、寿命更长、体积更小,维护保养也比较容易。
美国“战区”网站分析认为,锂电池不仅比传统的铅酸电池性能好,而且有潜力挑战其他国家潜艇普遍采用的“不依赖空气推进”(AIP)技术。AIP技术被视为衡量常规潜艇现代化程度的“黄金标准”,但日本方面坚持认为,以锂离子电池为核心的推进装置具备独特优势,它的活动部件比AIP系统少,更有利于抑制潜艇航行时的噪音,从而降低被敌方发现和跟踪的几率。另外,锂离子电池潜艇的加速能力也比普通AIP潜艇突出。这两点说明,JMSDF更重视新型潜艇的机动力和隐蔽性,希望以此抗衡周边国家的AIP潜艇乃至核潜艇。
坚持使用锂电池也让“大鲸”号及其后续型号付出了代价。
首先是安全性。离子电池容易起火,产生的热量加上有毒烟雾和导电粉尘,对长时间在水下航行的潜艇来说是致命威胁。因此,这种潜艇需要在基础设计阶段设置更高的安全冗余。JMSDF对此信心十足,宣称已为“苍龙”级潜艇配备了特种灭火系统,“大鲸”号理论上也会沿用。
其次是成本。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比铅酸电池昂贵得多。标准型“苍龙”级潜艇的单价约4.88亿美元,该型潜艇配备锂电池后,这个数字上涨至6.08亿美元;到了“大鲸”号,其身价更是飙升到约7.1亿美元,与很多吨位更大的水面舰艇处在同一水平。
除了常规战备行动,“大鲸”号的另一重使命在于为JMSDF提供技术测试平台。这一点可以为这艘潜艇相对迅速的开发和施工过程提供解释。根据三菱重工的说法,日本下一代潜艇“29SS”的建造预计在2025年到2028年之间开始,首艘潜艇于2031年前后下水。为此,在完成设备安装和试航后,“大鲸”号应当在2022年上半年开始部署并展开技术测试。
“日本制造”走向军贸市场
“大鲸”号的下水以及日本潜艇部队的扩充是该国提升军力的众多环节之一。当前,西太平洋的形势迅速变化,其他国家日趋频繁的军事活动被日本视为“安全挑战”,日本政府发布的“国防计划指导方针”中提到,拟在21世纪20年代初装备22艘现代化潜艇。
据美国智库“核威胁倡议”(NTI)介绍,JMSDF目前运营着9艘排水量2750吨的“亲潮”级潜艇和11艘2900吨的“苍龙”级潜艇,其中最新一艘是今年3月服役的“凰龙”号。“苍龙”级的第十二位也是最后一位成员“登龙”号,正在接受加入作战序列前的最终测试。而在“大鲸”号之后,预计还会有两艘同型号潜艇服役,其中一艘的预算已经编列完成。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称,明年4月开始的下一财政年度中,日本的军事预算达到550亿美元,已是连续第八年增长。造成这种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更新主战舰艇这样的大型军备项目耗资惊人,从隐形战机到高超音速武器,日本政府一直在积极提升相应的支出。
单就潜艇来说,除了充当日本海上力量的先锋,封锁西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海上通道,“大鲸”号及同类产品也可能吸引其他国家的兴趣。澳大利亚数年前曾向日本求购“苍龙”级潜艇,这笔交易无果而终,但日本政府已经调整了军售政策,批准更多高性能武器出口。凭借锂离子电池技术以及远洋作战能力,日本制造的潜艇以及艇上分系统具备国际竞争力。
日本水下作战力量正在迅速迈向“质量和数量并重”的未来。虽然包括锂离子电池在内的技术能否得到推广还有待观察,但日本潜艇部队对区域战略格局已具备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张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