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米格-31:“空中战舰”飞向下一个40年

作者 潘金宽   青年参考  ( 2020年09月18日   06 版)

    近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第317混合航空团迎来了米格-31战机。俄塔社称,该部以俄美对抗前沿的埃利佐沃空军基地为驻地,增强了俄军在勘察加半岛的机动兵力。与此同时,在巴伦支海方向,俄北方舰队的米格-31连续多次对美国、英国、挪威军机实施了拦截。

    近年来,俄军努力为其“冷战遗产”寻找发挥余热的机会。作为世界上载重量最大、飞行速度最快的截击战斗机,已过“不惑之年”的米格-31在俄武装力量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得益于出色且稳定的性能表现,该机的服役期限不断延长,作战编制得到重新规划,还与新锐的空射弹道导弹搭档,在保卫俄边疆地区战略利益的舞台上继续着表演。

    冷战老兵“延寿”有方

    广阔的领土跨度特别是北方地区人烟稀少的国情,让莫斯科对高续航力的重型战机抱有浓厚兴趣。上世纪60年代,苏联国土防空兵就装备了具备“双三”(超音速3倍/飞行高度3万米)能力的米格-25截击机,令北约如临大敌。然而,1976年“别连科叛逃事件”发生后,米格-25的秘密曝光。为确保技术优势,米格-25继承者的研发工作大大加快。

    5年后的1981年,第一架米格-31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服役。这个最大重量达46吨的庞然大物继承了米格-25速度快、载重大、升限高、截击能力强的特点,并且改进了发动机、电子设备和机身结构,一举摘得“全球最快战斗机”的桂冠并保持至今。

    米格-31最威风之处并非2.83倍音速的最大速度,而是独特的机载武器系统。全机有8个外挂架,机身下的4个可挂载超远程空对空导弹。以最新的米格-31BM为例,专为该机研制的R-37导弹射程近300公里,机载雷达探测距离超过320公里,可同时跟踪24个目标并打击其中8个。高速度与远程导弹的组合,让米格-31获得了“空中战舰”的绰号。

    由于技战术性能突出,即便是在苏联解体后的困难时期,米格-31依然是俄罗斯军方的重点保护对象,机群的妥善率维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以后,在俄罗斯启动军事改革和俄美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俄军制定了针对现役机型的延长服役计划,米格-31因此受益。

    该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至2021年年底,俄军在相关试验的基础上,准备将米格-31的使用寿命延长至3000飞行小时。第二阶段至2022年8月,这一数字将提高至3500飞行小时。一旦米格-31完成“延寿”,其退役时间至少可推后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届时,米格-31将成为俄罗斯乃至全球范围服役时间最长的截击机。

    目前,米格-31的发动机和关键配件库存充足,足够再用30至40年。俄功勋试飞员伊戈尔·马里科夫指出,延长该机的服役期限是完全可能的,其机身由钛合金制成,这种金属的使用期限近乎永久,只需定期更换和翻修某些零部件和机载设备。

    身配“匕首”威慑北约

    随着国家军事战略转变及俄罗斯航空兵日趋精干,一直以“截击专家”形象示人的米格-31开始向“多面手”转型,比如配备新型“匕首”空射弹道导弹。从2018年年初开始,关于米格-31在机腹下携带神秘巨型导弹的照片就开始流传。同年5月,时任俄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表示,“匕首”导弹能毫发无损地突破敌反导防空系统,这种导弹的主力运载平台正是米格-31,该系统率先在俄南部军区参加战斗值勤。

    “匕首”空射弹道导弹的原型是“伊斯坎德尔”-M地对地导弹。后者主要用于摧毁敌方防空阵地、远程火炮、机场、指挥所等高价值目标,弹头重480至700公斤,发射后弹道高度可降至50公里以下,弹道末段还能进行过载达30G的规避机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隐蔽性和生存能力。“匕首”继承了“伊斯坎德尔”的基因,极大地压缩了对方防御体系的预警时间,一亮相就被视为俄罗斯反制北约的“撒手锏”。

    俄军将米格-31与“匕首”导弹结合是为了绕开《中导条约》限制,扩大战术导弹的打击范围,也充分发掘了米格-31载弹量上的潜力,实现“1+1>2”。借助在云层上方翱翔的米格-31,“匕首”的作战半径从“伊斯坎德尔”的480公里一下子扩大到2000公里。同时,考虑到飞机本身速度非常快,搭载“匕首”的米格-31可以在敌防空火力射程外自由寻找交战机会,常规手段很难拦截。

    北极和远东是预设战场

    从俄军近两年的动态看,北极和远东同样是米格-31重要的预设战场。为落实《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国家基本政策》,针对北极和远东地区外国军事存在增加带来的安全挑战,俄军不断强化联合航空部队在这两个方向的实战演练,米格-31频频出镜。

    2019年9月,俄军在波罗的海举行“海洋之盾”兵力投送演习,旨在增强舰艇战斗群的部署及指挥能力。两架米格-31携带“匕首”导弹,在苏-35战斗机掩护下和其他轰炸机和攻击机配合下,执行了摧毁假想敌防空系统的任务。同年11月中旬,米格-31首次从北极地区向俄中部科米共和国的靶场实弹发射“匕首”导弹,导弹速度达10倍音速。

    今年3月2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在勘察加地区举行演习,俄国防部随后公布了米格-31实施战术驱离行动的视频。演习中,“入侵者”由伊尔-38反潜机扮演,米格-31先是对其实施驱离,随后逼近,迫使目标改变飞行路线并降落俄方机场。

    4月8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军飞行员驾驶米格-31进行低平流层作战演练,爬升到1.7万米高空。这次演习由北方舰队航空兵开展,10架苏-24攻击机和5架米格-31战斗机,以及战机所在部队的全体飞行员、地勤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参加了全天候训练。米格-31的升限达2.4万米,此次演练中仅爬升到1.7万米,可能是因为参演战机携带了大量弹药。不过,1.7万米这个高度应该也能满足战术需求。

    一如过去40年间那样,未来,经过现代化升级并配备新式武器的米格-31,将继续在缺乏地面雷达支援的西伯利亚、远东和北极地区活动,独立截击敌方飞行器,包括高空高速轰炸机、高空侦察机与低空巡航导弹;依靠威力强大的空射弹道导弹,该机更可对敌实施快速突防反击,成为俄维护边疆地区战略利益的“空中利刃”。

    作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昊天

 

米格-31:“空中战舰”飞向下一个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