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1月0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国际军控体系还没走进死胡同

作者 [美] 本内特·兰贝格   青年参考  ( 2019年11月08日   02 版)

    国际社会对核武器的管控正在土崩瓦解吗?1987年的《中导条约》已近崩溃,2015年的《伊核协议》摇摇欲坠。更糟的是,美国在2021年《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后是否会继续遵守也不明朗,该协议将俄美相互瞄准对方的战略武器数量限制在3000件。

    历史可以为我们带来些许慰藉。冷战期间及冷战结束后,军控体系每一次“崩溃”,随之而来的通常都是重建而非世界末日。当然,要将局势导入重建轨道从来都不容易——经验表明,结盟或军事行动对控制核武器泛滥效果有限。因此,剩余的选择便是经济制裁及涉事各方进一步扩充军备,最终促成新的谈判。

    联盟体系在核不扩散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欧洲,“美国-北约”保护伞阻止了核弹进一步扩散到英国和法国以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情报机构得知韩国及某些东亚地区拥有秘密核武器计划时,美国以撤军和取消经济援助为威胁,令这些计划破产。

    但是,对某些“不那么合群”的国家,结盟机制产生的内部压力难以发挥作用。以伊朗为例,虽然多国仍有能力向美国施压,要求华盛顿与德黑兰恢复对话,但迄今为止,它们的努力未取得显著成果。

    长期以来,总有人考虑在核军备控制中使用武力。1981年和2007年,以色列分别轰炸了可疑的伊拉克和叙利亚核设施,未受到回击。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打击伊拉克的秘密铀浓缩工厂,也未受到报复。不过,这始终是危险的游戏,如果打击俄罗斯中程导弹武器库或朝鲜核项目,或将导致军备控制本应避免的局面——核战争。

    伊朗的情况稍有不同。美国理论上能够对伊朗核设施实施有限的打击,但伊朗绝非伊拉克或叙利亚。无论是直接反制,还是通过其各类代理人,德黑兰都能发动一波针对美国利益的攻势,正如近期沙特阿拉伯石油基础设施遭受的袭击所展示的那样。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非常审慎地权衡风险。

    除非存在有效的联盟或军事行动,否则,基于历史经验,新的军控机制通常只能在新一轮扩军后成立。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恢复了核试验以回应苏联,此举反而为1963年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铺平了道路。《中导条约》的达成,发生于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以回应莫斯科引进此类武器之后。在每一个案例中,对立双方均得出结论:针锋相对地扩张彼此的核武库,只会徒增不安全因素。

    在当今环境下,利用核扩散倒逼新一轮军备控制谈判,会产生喜忧参半的结果。美国可以把1991年拆除的核武器归还给韩国来恐吓朝鲜,此举或将加剧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因此,防止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更好方法,是利用常规武器的传统威慑。与此同时,朝美双方应继续进行外交对话,这有助于降低因误判或误解而引发冲突的几率。

    与之相比,伊朗的核问题难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美国正在加紧制裁,并提升自身在波斯湾的军事存在,甚至发动网络攻击以拖慢伊朗方面的步伐。作为回应,伊朗加快了铀浓缩活动,还宣称有能力切断波斯湾的石油运输。接下来的问题是:“刀锋边缘”政策将导致冲突,还是会导致双方共同削减军备,重启谈判,就像往日的美苏那样?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自然会怀疑全球军备控制体系是否已经走进死胡同。虽然大多数核不扩散条约与禁止核试验条约仍然有效,但全球军备控制体系无疑面临着30年来的最严峻挑战。不过,我们同样应该看到,在多次迭代中,这个体系已然显现出非凡的韧性;未来几个月乃至几年间,它的适应力或者说弹性注定将反复经受考验。

    ▋作者曾在老布什总统时期的美国国务院政治军事事务局担任政策分析师。

    (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

 

被遗忘的也门 被遗忘的战争
国际军控体系还没走进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