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1月0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叙利亚是下一个“巴尔干”吗

作者 孙兴杰   青年参考  ( 2019年11月01日   01 版)

    从2011年开始,叙利亚局势不断恶化,昔日的城市已是断壁残垣,越来越多的百姓背井离乡。“山河破碎”已不足以形容这个国家的现实,随着土耳其军队再次越过土叙边界,可能只有“巴尔干化”这个词才能描述叙利亚当前和未来的困局。

    在学术界,“巴尔干化”代表了一种地缘政治的黑洞:昔日的帝国边疆地带经历了痛苦的去殖民化运动后艰难地建立起现代主权国家,但宗教、部落、族群这样的身份认同依然是强劲的,主权国家的外衣无法消弭历史的恩怨。这样的国家,犹如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工程,伴随着外部力量的介入,一次又一次陷入“公地悲剧”。

    土耳其军队没有经过叙利亚政府同意就“进入”叙北部。其实在此之前,土耳其军队已多次越过土叙边境,理由是“反恐”。那么,在“伊斯兰国”首脑都已被击毙的当下,土耳其的“反恐”针对谁?人们自然可能想到是库尔德人。

    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丛林状态成了常态,“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国家秩序不复存在,“伊斯兰国”的兴起让这片土地进一步成为大国的角斗场,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在叙利亚各有心思。这盘棋局中,各路势力形成了多重博弈的复杂格局;时至2019年秋天,土耳其出兵叙利亚标志着又一个古老话题的回归,那就是“库尔德人建国”。

    作为中东地区第四大族群,库尔德人在一战后原本有机会建国,但时间窗口很快关闭。直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东秩序进入深刻调整期,库尔德人建国的梦想才重现曙光。“伊斯兰国”席卷伊拉克和叙利亚,为库尔德势力的发展打开了空间。原因不难理解:无论奥巴马还是特朗普都不愿意打地面战,只靠空袭打击“伊斯兰国”解决不了问题,地面上还得靠库尔德人。于是,短短三四年间,库尔德武装有了长足发展。在叙利亚,库尔德人基本控制了西北部,一度与政府军势均力敌。

    “伊斯兰国”被打垮后,敌友关系迅速转变。叙政府希望重整河山,恢复对全部领土的有效控制。俄罗斯不完全支持叙政府从库尔德人手中夺回领土,甚至建议叙利亚把“阿拉伯”从国名中移除,也就是默认库尔德人在叙利亚国家政治中的地位。最如坐针毡的是土耳其——不仅惧怕库尔德武装的崛起,更担心叙利亚的库尔德人与土耳其境内的同胞合流。土东南部的库尔德人一直是该国政府的心腹之患,无论谁当权,要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在库尔德人问题上展示强硬立场。

    至于美国,其政府的原则是“美国优先”,追求“性价比”。库尔德人是美国的反恐盟友,土耳其是美国的北约盟友,盟友之间的矛盾怎么化解?二者的矛盾是结构性的,美国难以进行斡旋和调解。美国的对策是:让别人自己解决问题,僵持不下、有求于美国的时候,美国再出面。

    就当下的态势来看,除非第三方强力介入,让土耳其军队和库尔德武装脱离接触,否则冲突很难彻底平息。以经济制裁阻止战争即便能成功,也存在较大的时间差——美国和欧盟可能继续对土耳其施压,但等到制裁产生效果,土方可能已达到既定目标。

    当然,说叙利亚库尔德人从此一蹶不振,为时尚早。这方面最有力的理由是:如果库尔德武装受到持续打击,数量庞大的“伊斯兰国”俘虏可能越狱。这一态势是国际社会面临的最直接挑战,毕竟“反恐”这面大旗是各方都不敢轻易放弃的。

    从中东撤军是美国战略收缩的组成部分,中东地区会形成权力真空。美欧俄在中东的影响力变迁,给土耳其等区域大国提供了机会。半个多世纪以来,中东秩序几乎一直是由国际体系性大国塑造的,这片地区如同无脊椎动物一样,难以依靠区域内互动形成稳定和可持续的秩序。这就是叙利亚“巴尔干化”的深层逻辑。

    ▋作者是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

 

地铁票涨价“点燃”智利
英国冷藏卡车案不再是“冰冷的谜”
能否“脱欧”取决于一场大选
墨西哥政府“捉放毒枭”之后
这支部队的猎物,是纳粹的秘密地图
咨询机构:美国军费越来越不透明
“即位礼外交”有助日韩关系回暖
日本高等教育要培养“文理贯通人才”
英媒:家长怎样对学校表达不满
外媒:武汉军运会彰显军人荣耀与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