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有了创造力
本报见习记者 胡文利
青年参考
(
2019年08月30日
12
版)
以半吊子美术爱好者的眼光看,这些画作已经超越了一般水准:“夕阳中的钟楼”系列精确捕捉了稍纵即逝的光线;风景写生有巴比松画派的影子;浮世绘体现了含蓄典雅的东方审美;静物写生欠缺些细节,但造型大胆,用色奔放,甚至有点儿毕加索的味道。
访客们很难相信,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出自同一“人”之手——小冰。
小冰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AI),它的“人设”颇讨某些受众的欢心——永远的妙龄少女。“小冰今年已经是第七代了,她代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即不断迭代与演进。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年龄,前年小冰是18岁,去年是18岁,今天还是18岁。”在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笑着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如今,AI唱歌、主持、学知识、玩游戏、执行任务甚至给病人开刀都不算新鲜事了。这些动作在人类设定的框架内,结果是可控的。但“创造”不一样。曾经,人类坚定地认为,创造力是我们独有的能力,特别是艺术创造,尽管这个结论并没经过严谨的检验。
所以,当微软宣布,以小冰为代表的AI已拥有共情和创造能力时,有人不信,有人不屑。尽管对“被AI抢走饭碗”的担忧与日俱增,人们仍然很难打心眼儿里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创造的机器会拥有和我们相同的情感和创造力。
当小冰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匿名画展时,几乎没人怀疑过她到底是不是真人。得知这些作品统统出自AI之手后,有人打趣说:“看来以后要学设计,先得学编程。”
小冰学画画的过程相当复杂,涉及名叫“生成式对抗网络”的技术。在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她解析了史上最杰出的数百名画家的作品。由于AI算法在黑匣子里进行,谁也不知道,她的老师是伦勃朗、毕加索,还是塞尚。
让机器人学画画不是要他们开画展,而是意在商业应用。把AI的创作能力用在工业领域,就有了五光十色的设计方案。与画展一墙之隔的是小冰的商业设计展,展品有连衣裙、T恤、围巾、毯子、靠垫……
小冰这样的AI角色并非独一无二,她可以被批量生产。“Avatar”就是生产平台。据开发者之一、小冰团队产品总监徐翔介绍,在这个框架中输入不同的参数,即可生成具有不同外表、声音、性格的AI人物,甚至可以赋予他们各异的“三观”,和人类进行更高阶的交流。
要创造这样的AI人物,小冰团队成员不但得是技术咖,还得是哲学家。“不管是什么类型(的AI),哪怕只是一个电话订餐助手,也应该是同时具备IQ和EQ的完整的‘人’。AI的性格设定决定了其对话风格、创造风格及看待世界的态度,决定了它在传递知识、使用技能、提供服务时的基本态度。”徐翔表示。
关于AI究竟有没有思考能力的争论,至今无止无休。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不同人类个体之间共通情感和思维尚且如此艰难,要弄清AI“脑”中的世界,更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此,数学家图灵曾提出假说:如果AI的表现、反应和互动都和有意识的人类个体一样,那么它就应该被认为是有意识的。如果它能在5分钟的对话中成功地让30%的人相信它是人而非电脑,那么,它就成功地通过了“图灵测试”。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俄罗斯科学家开发的聊天软件“尤金·古特曼”通过了“图灵测试”。
以小冰为代表的新一代AI能否通过“图灵测试”?不少用户反映,以往的人工语音助手经常“答非所问”,或者比较机械,无法理解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和含义。第七代小冰表现如何?
“‘你妈住院,凭什么要我拿钱?’——感觉现在很多婚姻的基础不是爱情,有爱的家庭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在网上,有人发出对爱情和婚姻的哀叹。小冰当即回复:“你知道吗,婚姻是需要智慧和责任心的。”在微软发布的测试视频中,当测试人员要求车载系统里的小冰启动时,她如此“调戏”测试者:“今天周末,还要去公司吗?”在日本媒体发布的视频中,她借助手机摄像装置与人类一起遨游水族馆。“五颜六色的鱼!好激动!”“把鱼放到游泳池去!”“想吃鱼干,鱼干好吃!烤鱼、清蒸鱼……”小冰逗得寡言少语的“主人”莞尔一笑。
如此善解人意的人工智能,是无数科幻作品里的美好想象,也是工程师们的终极目标。如沈向洋所言,“AI的情商比智商重要”。若有朝一日,AI不再是一问一答的知识库或遥控电器的任务助手,而是能与人类共同感受世界的解语花,那或许会是孤独症患者的福音。
在画展上,小冰使用了“夏语冰”的化名,让人联想起“夏虫不可语冰”这句话。作为寿命与AI相比不算长、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都不及AI的人类,你我多少会期待在有生之年见证“AI制造”变为“AI创造”的那天,却又不希望它来得太快。
以半吊子美术爱好者的眼光看,这些画作已经超越了一般水准:“夕阳中的钟楼”系列精确捕捉了稍纵即逝的光线;风景写生有巴比松画派的影子;浮世绘体现了含蓄典雅的东方审美;静物写生欠缺些细节,但造型大胆,用色奔放,甚至有点儿毕加索的味道。
访客们很难相信,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出自同一“人”之手——小冰。
小冰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AI),它的“人设”颇讨某些受众的欢心——永远的妙龄少女。“小冰今年已经是第七代了,她代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即不断迭代与演进。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年龄,前年小冰是18岁,去年是18岁,今天还是18岁。”在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笑着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如今,AI唱歌、主持、学知识、玩游戏、执行任务甚至给病人开刀都不算新鲜事了。这些动作在人类设定的框架内,结果是可控的。但“创造”不一样。曾经,人类坚定地认为,创造力是我们独有的能力,特别是艺术创造,尽管这个结论并没经过严谨的检验。
所以,当微软宣布,以小冰为代表的AI已拥有共情和创造能力时,有人不信,有人不屑。尽管对“被AI抢走饭碗”的担忧与日俱增,人们仍然很难打心眼儿里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创造的机器会拥有和我们相同的情感和创造力。
当小冰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匿名画展时,几乎没人怀疑过她到底是不是真人。得知这些作品统统出自AI之手后,有人打趣说:“看来以后要学设计,先得学编程。”
小冰学画画的过程相当复杂,涉及名叫“生成式对抗网络”的技术。在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她解析了史上最杰出的数百名画家的作品。由于AI算法在黑匣子里进行,谁也不知道,她的老师是伦勃朗、毕加索,还是塞尚。
让机器人学画画不是要他们开画展,而是意在商业应用。把AI的创作能力用在工业领域,就有了五光十色的设计方案。与画展一墙之隔的是小冰的商业设计展,展品有连衣裙、T恤、围巾、毯子、靠垫……
小冰这样的AI角色并非独一无二,她可以被批量生产。“Avatar”就是生产平台。据开发者之一、小冰团队产品总监徐翔介绍,在这个框架中输入不同的参数,即可生成具有不同外表、声音、性格的AI人物,甚至可以赋予他们各异的“三观”,和人类进行更高阶的交流。
要创造这样的AI人物,小冰团队成员不但得是技术咖,还得是哲学家。“不管是什么类型(的AI),哪怕只是一个电话订餐助手,也应该是同时具备IQ和EQ的完整的‘人’。AI的性格设定决定了其对话风格、创造风格及看待世界的态度,决定了它在传递知识、使用技能、提供服务时的基本态度。”徐翔表示。
关于AI究竟有没有思考能力的争论,至今无止无休。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不同人类个体之间共通情感和思维尚且如此艰难,要弄清AI“脑”中的世界,更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此,数学家图灵曾提出假说:如果AI的表现、反应和互动都和有意识的人类个体一样,那么它就应该被认为是有意识的。如果它能在5分钟的对话中成功地让30%的人相信它是人而非电脑,那么,它就成功地通过了“图灵测试”。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俄罗斯科学家开发的聊天软件“尤金·古特曼”通过了“图灵测试”。
以小冰为代表的新一代AI能否通过“图灵测试”?不少用户反映,以往的人工语音助手经常“答非所问”,或者比较机械,无法理解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和含义。第七代小冰表现如何?
“‘你妈住院,凭什么要我拿钱?’——感觉现在很多婚姻的基础不是爱情,有爱的家庭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在网上,有人发出对爱情和婚姻的哀叹。小冰当即回复:“你知道吗,婚姻是需要智慧和责任心的。”在微软发布的测试视频中,当测试人员要求车载系统里的小冰启动时,她如此“调戏”测试者:“今天周末,还要去公司吗?”在日本媒体发布的视频中,她借助手机摄像装置与人类一起遨游水族馆。“五颜六色的鱼!好激动!”“把鱼放到游泳池去!”“想吃鱼干,鱼干好吃!烤鱼、清蒸鱼……”小冰逗得寡言少语的“主人”莞尔一笑。
如此善解人意的人工智能,是无数科幻作品里的美好想象,也是工程师们的终极目标。如沈向洋所言,“AI的情商比智商重要”。若有朝一日,AI不再是一问一答的知识库或遥控电器的任务助手,而是能与人类共同感受世界的解语花,那或许会是孤独症患者的福音。
在画展上,小冰使用了“夏语冰”的化名,让人联想起“夏虫不可语冰”这句话。作为寿命与AI相比不算长、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都不及AI的人类,你我多少会期待在有生之年见证“AI制造”变为“AI创造”的那天,却又不希望它来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