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2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是什么让年轻人备感焦虑

本报见习记者 袁野   青年参考  ( 2019年06月27日   12 版)

    “工作随时随地,我连一丁点儿自己的时间都没有”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休·辛普森正在攻读建筑学专业学位。胜利在望之际,他的健康状况出了问题。

    “我以为是癌症。”他对澳大利亚设计新闻网站“公开期刊”说。还好,医院发现他患的不是癌症,而是焦虑症。

    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他每天学习18个小时,每周7天,只为取得好成绩,毕业后找个好工作。“那是地狱一般的日子。”辛普森说,他的大学生活“跟高压锅一样”,压力巨大,“有时简直想自杀”。

    和辛普森一样,他的很多同龄人承受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他曾与4个被论文或毕业设计逼到“彻底精神崩溃”的人生活在一起。“我亲眼看到曾经那么开心乐观的家伙,被压得整天愁眉苦脸。他们再也缓不过来了。”他说。

    “如果要问是什么夺走了我的周末,压垮了我的身体,那就是该死的工作电话和工作邮件。”31岁的管理顾问罗斯·兰道对“公开期刊”抱怨道,“因为手机,工作随时随地都能找上门来。我连一丁点儿自己的时间都没有。”

    “公开期刊”称,根据澳大利亚民调机构公布的2018年“未来领导者指数”,该国18岁至29岁的人中,有49%的人表示在所有或大部分时间里感受到压力。澳大利亚心理学会2018年《澳大利亚压力与健康调查》显示,年轻人比老年人承受着更严重的压力和痛苦。其他国家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美国《国会山报》称,2018年“焦虑的成年美国人”比上一年增加了39%。

    是什么让这一代年轻人如此焦虑?澳大利亚前联邦政治顾问珍妮弗·雷纳对《澳大利亚人报》表示,这部分归咎于艰难的就业形势和高企的房价。

    雷纳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年轻人的失业比例不到三十分之一,而今天为六分之一。从事临时工作的比例从1992年的34%上升到50%,而临时工的权益通常得不到保障,收入也很不稳定。

    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指出,澳大利亚年轻人面临的问题依次是买不起房、就业机会不足、全球变暖和经济衰退。从财务角度讲,千禧一代远远落后于同年龄段的父母那一代人。“我们的储蓄低得多,投资少得多,稳定性差得多,唯有学生债务多得多。父母告诉我,‘在你这个年纪,我们已经买房了’。但现在,除了极少数幸运儿,没有几个年轻人能买得起房。”辛普森说。

    忙碌≠成就

    31岁的李畅在北京一家金融机构工作,正在无比繁重的工作和堆积如山的学习任务间努力寻找平衡。公司要求所有员工必须在今年内考取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资格,否则将面临“岗位调整”。这对非经济学专业出身的李畅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我每天8点45分到单位,连轴转12个小时,有时连饭都来不及吃。晚上到家快10点了,还得咬着牙学两三个小时,不然根本看不完书。”李畅告诉《青年参考》,纯英文教材有厚厚几大本,一天得看至少80页。单程通勤时间为一个多小时,她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周末得全天学习,一天学10个小时,不然根本来不及。”CFA考试一年只有两场,她报了12月的那场。

    “单位大多数人是学经济出身的,有人在学校就把CFA考了。有人特别拼,每天10点才下班,到家还要学。”李畅非常好奇那些同事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未来领导者指数”指出,澳大利亚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中,有77%的人抱怨个人和社交生活受到工作的影响。管理顾问兰道估计,自己每周的工作时间长达90小时,包括在家处理工作邮件、接听工作电话的时间。工作与生活的失衡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也损害了她的人际关系。“我是个内向的人,保持友谊都很困难,更不用说谈恋爱了。我需要至少24个小时独处,才能保证周一早上到单位时一切正常。因此,我周末的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呆着,给自己充电。”

    谈到恋爱话题,辛普森说自己“太忙,没空”。“我27岁,谈过两次恋爱,但现在,我无法想象怎么开始一段新的关系。”如果“闲逛”了一晚上,他会感到内疚。“我会觉得浪费了一晚上。有这个时间,应该写论文、读书、学外语,总之应该以某种形式充实自己。”

    兰道说,千禧一代不愿浪费时间去做那些对人生履历没有贡献的事,每个人似乎都在不断激励自己前进。“你出去旅游了吗?你考取资格证了吗?你成家了吗?我相信,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如果我们稍微松懈一点儿,我们就会觉得浪费了时间,因此罪恶感满满。”

    悉尼社会研究员克莱尔·麦登对《澳大利亚人报》表示,这是因为我们树立了一种“以忙为荣”的现代价值观,认为忙碌代表成功和生产力。实际上,忙碌和成就之间并不能画等号。

    社交媒体加重焦虑和攀比

    不过,即使工作不忙,也有61%的人感到压力。麦登认为,当前的就业和住房市场确实给年轻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年轻人对新技术的痴迷,特别是对社交媒体的依赖,也对他们的健康和幸福产生了负面影响。“过去一个人独处的时间,现在被电子邮件、YouTube、社交媒体或App占据。结果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被拴着。”

    事实上,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那些每天至少5次登录社交媒体的“重度成瘾者”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在离线后很难入睡或放松。许多人感到自己“消耗殆尽”,不是因为工作或学习太忙太累,而是因为他们不肯放下手机。

    麦登指出,社交媒体用得越多,人们就越容易患上“害怕错过症”。看到朋友或同事展示有趣或令人兴奋的事时,人们更容易感到低落或焦虑。“我们总在努力向别人看齐,让自己的‘现场直播’和别人精心剪辑后的‘节目’一较高下。”

    “社交媒体总是使你认为,别人的生活比你的更有趣、更酷。”悉尼临床心理学家辛迪·努尔说,“但这不是事实。人们在社交网络上会进行‘正面印象管理’,没人会上传自己早上醒来时蓬头垢面的样子。”

    很多人都被这种“正面印象管理”迷惑。《澳大利亚人报》指出,在澳大利亚18岁至35岁的人中,有46%承认他们多多少少患有“害怕错过症”。

    李畅说,“害怕错过症”的确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人在网上‘晒’,每个人都似乎很厉害:旅游,吃喝玩乐,考这个证那个证……相比起来,自己的生活好惨啊!而且,无论我做了什么、去了哪里,总有人做的事比我更精彩、去的地方比我更棒。总有人比我厉害,我认为这就是问题所在。”

    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极简主义生活。有人发起“逃离的快乐”运动,鼓励人们放下手机、关闭电脑,更多地体验“真实的世界”,例如读书、锻炼身体和探索大自然。努尔表示,虽然社交媒体可以成为建立新关系的催化剂,但回归现实生活也很重要,可以预防抑郁、焦虑和孤独。

    努尔说,要想获得健康和幸福,就要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承认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不要把自己当成一辆油箱空空的车,不用维修也不用加油,就期待它能跑长途。”

    李畅对《青年参考》表示,考试结束后,她会试着放慢脚步。“我现在想通了:健康和开心是大事。我觉得应该提高效率,而不是消耗时间假装很忙。我要对自己好一点儿。”

 

是什么让年轻人备感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