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2月2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麻省理工“非典型学霸”成长记(二)

行动是最好的引路灯

作者 窦豆   青年参考  ( 2019年02月28日   14 版)

    作者(右)和Reese(左)在缅甸Kyuakme县调研垃圾处理。图片来源 作者供图

    作者作为麻省理工学院歌唱组合Syncopasian的主唱在校内的阿卡贝拉音乐节上献歌。图片来源 作者供图

    在缅甸乡村推广“绿色垃圾处理”的女孩

    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火车站旁,一个小旅馆的房间里。

    “豆,我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真的来对了地方。”好友Reese坐在对面简陋的单人床上,一脸沮丧,“你看我们既没有资金,也不知道当地人在不在乎这个项目,大老远跑来,我们两个女生真的能做出什么实际性的改变吗?”

    此刻的Reese和半年前我们在学校刚认识时截然不同。那时都是麻省理工学院大一新生的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学校一个由21人组成的“国际发展与支援学会”兼文化宿舍 (MIT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ouse)。宿舍里的同学年龄、专业各不相同,但都对国际发展与支援项目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热情,于是自发成立了这个宿舍兼学会,大家平日里一起讨论教育、医疗、扶贫、环境等各类发展项目,定期组织专家讲座和专题活动,共同学习相关知识。

    在宿舍组织的新生发展课题创意分享会上,Reese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她想到缅甸帮助Kyuakme县的人们更环保地处理垃圾。她曾在旅游时到过Kyuakme,发现那里的人们习惯在野外焚烧垃圾,或是把垃圾直接倒入河里,而这带来了许多健康问题。“我来到MIT,来到这个宿舍,就是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把这个事情搞起来。”她一脸的真诚和认真打动了我。我想,自己之前参与“太平洋绿色行动”项目时,做过的绿色垃圾处理研究也许能帮上忙,于是决定加入她的绿色垃圾处理课题组,第一个学期便开始着手策划实施项目。对两个没有什么经验的大一女生而言,一切都从零开始,但令人充满干劲儿。

    历经半年的筹备,我和Reese利用放春假的9天,策划了第一场到缅甸的实地考察,准备测试项目的前期框架,并收集当地人的反馈。我们刚到缅甸,一直非常坚定的Reese却开始犹豫。

    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动摇。这半年来,筹备的过程非常不易。缅甸当时是美国的贸易制裁国,虽然我们多方努力申请课题资金,但最终学校和许多基金会都表示爱莫能助。老师甚至建议我们,把项目地点换成中国,或是其他不在制裁国名单里的东南亚国家。但Reese坚持认为,一方水土一方情,她对Kyuakme这方自己拜访过的乡土有着特殊的情感,帮助那里的人们是她的心愿。几经波折,最终我们通过在网络众筹平台“Indiegogo”上筹钱、在学校义卖蛋糕的形式,凑够了两张去缅甸的机票钱。现在我们好不容易到了当地,一切都是未知数——如果当地人不支持我们的想法怎么办?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设想是错的呢?如果……

    在这个简陋客栈的夜晚,我们坐在自带的蚊帐里聊了很久。一晚长谈之后,我得出了三点结论:

    第一,努力了不一定会有结果,但不努力不尝试一定不会有结果。的确,我们并不知道这个项目是否会得到当地人的支持,但如果因为担心而不去争取,又如何知道呢?行动才是最好的答案。

    第二,车到山前必有路。就算之前规划得再好,也时常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应该懂得如何解析现场的情况,认真聆听别人的反馈,灵活调整策略,才能及时把危机转化为机遇。

    第三,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Reese说一整天的走访下来让她心累,而我却相反,每一场相逢都像是在不断给我输送能量。Reese在前期计划和后期整理数据等细节上比我强许多,我们是一对取长补短的好搭档。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收获——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我们能够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更清晰的认识,而这些自我认知会进一步影响我们今后的人生选择。

    第二天,我们放下包袱,重新出发。缅甸之行后来意想不到地成功:我们得到了Kyaukme县县长的支持,不仅得以走访政府机构、个人和垃圾处理企业进行详细调研,还受邀到当地学校举办绿色垃圾处理讲座,宣传环保理念。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及时调整了项目的方向,接下来为当地大学生举办了环保创新夏令营,并且发动县城百姓举办了一次大型的社区垃圾清理活动。

    我们没有想到,这次经历对Reese和我后来有着更深远的影响:Reese在接下来的大学期间以Kayukme为基地,创立了自己的环保非营利组织,每年都会到当地继续开展环保活动。而我因为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和鼓励,在大学期间继续发起和参与了许多其他的发展项目,例如到中国银川研究沙漠治理,在麻省理工学院举办中美大学生交流论坛,到耶路撒冷开展指导巴以两国中学生创业的项目,等等。

    如果当初18岁的我们因为害怕困难和不确定,而没有勇敢迈出行动的第一步,那后来这种种经历和成长也许都只会是梦中的呓语,梦醒后只能留下空荡荡的遗憾。

    追寻梦想?自毁前程?

    华盛顿特区,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暑期学生宿舍里。

    晚上6点半,下了班的我回到宿舍,有些无所事事。大二的暑期我得到了一份许多人向往的实习工作,到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总部实习两个月。我对国际发展与支援项目充满兴趣,大一带队在缅甸和中国开展了两个小型实地发展项目后,希望能到世行这样国际发展领域的大组织学习和了解该领域更高层次的运作模式。

    但工作与大学学习不同,没有考试和即将到期的作业,一天工作结束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多了许多空闲时间。来实习前,我在亚马逊上花100美元买了个录音麦克风,尝试录了几首曲子,效果还不错,便带到华盛顿,想有空时玩玩儿。这天看着桌子上仿佛发着光的录音麦克风,一个念头冒出来——为何不在YouTube和优酷上建立自己的音乐频道,把这几年来自己写的歌慢慢制作成demo,发表到音乐频道上与别人分享呢?

    那天晚上我创立了自己的第一个网络音乐频道。在华盛顿实习的两个月里,每天晚上我都会在电脑和麦克风前,花几个小时自学如何制作音乐和录音,这种强烈的热情和干劲儿是我平时在学业和工作中不常体会的。随着这种热情越来越高,困扰随之而来——这样一个被父母称为“不务正业”的兴趣爱好带给我的热情和快乐,为什么远大于理应“更有意义”的学业与实习工作?

    这种困扰很快演变成一个被我后来称为“大学危机”的暑假——曾经一度以为找到了人生发展目标,想成为一名国际发展和支援问题专家的我,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音乐和创作的兴趣远大于在世行的研究与实习,并产生了成为一名创作歌手的想法。自己之前的努力仿佛都付之东流,这让我乱了方寸。从小到大我都被家人朋友的期待环绕,当尖子生、上名校、“做大事”,如果突然间去做音乐,会不会“自毁前程”?在音乐上没有特别训练和专业背景的我,能比得过别人吗,能靠音乐养活自己吗?

    那个暑假,我第一次意识到,其实自己内心想要的和自己以为的并不相同。我开始问自己更多长远的问题:

    “50年后的我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

    “我喜欢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

    “有哪些‘梦想’真正是我自己的,有哪些是别人的?”

    ……

    大二暑假结束,我决定不只是把音乐创作当成业余爱好,而应在未来变为认真追求的事情之一。这些自我询问并没有终止于大二的暑假,反而一直延续至今。

    站在24岁的坐标上,重新出发

    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机缘巧合下我到了一家大公司做咨询顾问。毕竟不论今后自己做什么,能积累点工作经验总是好的。在别人眼中已成为“高级白领”的我,却仍然时常为人生方向苦恼。每天忙碌和高压的生活让我无法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于是在2018年年底,我跟公司请了一个月的年假,理由是“需要离开一段时间思考人生”。

    2019年新年伊始,在越南一个小镇的咖啡店里,我在白纸上写下了几个终极人生目标,同时列举了满满一页目前能想到的、这辈子特别想做的事。我惊喜地看到,每一件真正想做的事都与最终的人生目标高度吻合,而现实中我每天在做的工作表面光鲜,却与初心无甚关联,充其量不过是给简历再贴上一层金罢了。人每天的精力有限,如果能把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投入到真正想做的事业中,有什么目标是实现不了的呢?

    忆起高中时,刚结束在哥伦比亚支教工作后的一个下午,还处于兴奋和懵懂中的我特别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些什么,却不知该如何着墨于纸上。偶然在钢琴前坐下,几个简单的和弦自然地从黑白键上流出。还没来得及细想,一个声音便在脑海里轻轻地哼了一句:

    I wanna see the world

    The further shore

    我想看看这个世界

    那远方的岸边

    一种异样的感动弥漫全身,流动的音符和文字仿佛铸成了一把钥匙,长久以来的心声终于水到渠成地流出:

    Take a chance

    Try something new

    冒个险吧

    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Close your eyes

    Find your strength inside

    闭上你的眼睛

    找到内心的力量

    Cuz now’s the time

    To open up your mind

    因为现在是时候

    去敞开你的心扉

    ……

    那天,我写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首歌,纪念一段远行中的成长,也提醒未来的自己,勿忘初心。不爱写日记的我从此爱上了写歌,我喜欢用音乐记录这个世界的声音。

    然而,在真正的机会和别人期待的眼光面前,即使心里有过答案,我们也容易找各种理由作出口是心非的选择。如今24岁的我经历过不少人生的转折点,有些是被动的机缘巧合,有些是主动的自我反省。过去可以回忆和总结,但未来的一切都无法预测,只有行动才是这未知里最好的引路灯。

    2019年,我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创业,重新出发。

    下一个24年,我的人生还会经历许多个转折点和选择;

    下一个24年,我希望不时停下忙碌的脚步,聆听内心的指引;

    下一个24年,我不在乎走多少弯路,但期待回头望时能满意地说一句:

    “不错,这的确是我想要的人生。”

    作者本科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机械工程与管理学双学位,现为麦肯锡商业咨询顾问。这个90后射手座女孩也是一名原创音乐人、微信公众号“理想国咖啡店”的运营者,热爱以文会友、以歌会友。

 

行动是最好的引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