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在尼泊尔读懂“Namaste”

作者 万宁宁   青年参考  ( 2018年12月19日   11 版)

    作者(左二)在博卡拉徒步。 图片来源 作者提供

    尼泊尔小女孩。图片来源 作者提供

    “Namaste”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我真正了解它的含义是在尼泊尔。

    每次去上瑜伽课,不论是何种流派的体式练习,最后都以同样的动作结束——双腿盘坐,双手合十放置胸前,闭上双眼,微微低头说一声“Namaste”。瑜伽老师说过,“Namaste”是感恩的意思,感谢瑜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到尼泊尔之后才发现,在这里,打招呼或者表达谢意的时候都可以说“Namaste”。

    我们拜访尼泊尔副总统普恩时,普恩先生一见到我们便把双手放置胸前合十,身体朝向我们一一问候;尼泊尔前驻华大使卡尔基与我们共进晚餐时也是如此,脸上带着盈盈笑意。走在尼泊尔街头,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人,只要有眼神接触,“Namaste”的问候礼便会紧随其后出现。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概括尼泊尔此行给我的最深刻印象,那就是“Namaste”。

    “Namaste”是一个梵文词,可拆解为三部分:“nama”是致敬、鞠躬的意思,“as”指我(真我),“te”指你。“Namaste”是在灵性的层面上向另一个生命表达敬意,而不仅仅是常规的问好和礼貌。这个词提醒我们用一种超越世俗的态度去观察其他生命。当我们能看到万物有灵时,表面的差异就不会成为冲突的根源。

    尼泊尔人的友善不仅体现在语言、微笑中,还蕴藏在点滴细节当中。

    在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交流时,一位志愿者告诉我们,当地人在喝矿泉水的时候不会直接对嘴喝,这样就可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分享给别人了。听到这里,我们非常吃惊,但这位老师的话很快就得到了验证。

    有一次打出租车的时候,我特地留意了一下。司机师傅从座位旁边拿起一瓶崭新的矿泉水,拧开瓶盖,然后仰头不对嘴地喝水。和我们日常所见的矿泉水不一样,尼泊尔的矿泉水没有小瓶装,每瓶容量都在1L以上,不对嘴喝还是很有难度的。即便他人不需要,当地人也时时刻刻想着与人方便。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尼泊尔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我们特意体验了一次博卡拉徒步。

    博卡拉位于喜马拉雅山谷地,是世界旅游者公认的徒步天堂。尼泊尔大部分山区没有公路,山民们主要靠步行出入。听博卡拉当地人说,许多山路已经存在了好几个世纪,是名副其实的“古道”。在徒步过程中,沿路总能看到简易的房屋坐落在葱翠山林中,有的农妇蹲在自家门前准备一家人的食物,有的山民经营着仅供徒步者休息的客栈或是补充食物的店铺……路途中,一位农妇得知了我们的路线后,好心提醒我们哪些路段的水蛭特别多,必须多加小心。

    在徒步的过程中,有三个小孩从远处一路欢声笑语地跑着,看起来六七岁的模样。经过我们身边时,他们停下脚步,呼哧呼哧地喘着气,走在最前面的小男孩仰起脸大声对我们喊了一句“Namaste”,我们赶紧回应了一句。紧接着,另外两个小孩异口同声地对我们喊“Namaste”,然后三个人结伴跑走了,伴随着清脆质朴的笑声。他们用真挚的笑容和问候温暖了我们疲惫的身心。我们一行都没有什么徒步经验,开始没多久就觉得累了,便也没有精力说笑,只顾埋头走路,这几个孩子的出现瞬间点亮了我们的心情,也让我突然意识到,这里之所以是徒步天堂,绝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生态,沿途遇到的每一位当地人、每一只小动物都是最美好的风景,因为这些一同构成了当地人的生活。

    在尼泊尔,经常能够看到人们脸上的笑容。但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笑容。他们爱笑、喜欢帮助别人,但“开朗”“热情”“活泼”这类词语都词不达意,因为他们的笑容中散发着一种由内而外的平和。这种平和,超越了性格的层面,内化为尼泊尔人的一种心境。

    我们来到尼泊尔印度教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帕斯帕提纳神庙。帕斯帕提纳神庙是世界文化遗产,供奉着印度教中的破坏之神湿婆,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印度教圣地之一,1500年来,前往此地进行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这座神庙的独特之处在于,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印度教的火葬场面,因此,对大多数外国人而言,这座神庙还有一个名字——“烧尸庙”。

    作为印度教的圣地,帕斯帕提纳神庙禁止非印度教徒入内,参观者只能站在巴格玛蒂河东岸高台上远观神庙,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观看印度教的火葬仪式。在巴格玛蒂河的西岸,设有六座石质的火葬台,是印度教徒进行露天火葬的地方。中间的一座桥将河水分为上游和下游,靠近神庙的两座火葬台专供皇室和贵族使用,下游的四座火葬台则供百姓使用。当地所有印度教徒的火化仪式都在这里举行,燃烧过后的灰烬无一例外地随河水漂走。

    巴格玛蒂河是尼泊尔人心中的圣河,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会随着河水进入天堂。河水发源于谷地北部的肖普里山,向南流入下游平原,最后同北部低山地区的许多支流一起汇入恒河。

    尼泊尔人的火葬仪式非常简单。逝者的亲人将遗体运送到火葬台附近,经过简单的仪式后,将尸体用白布包起后,放在河边的火葬台上焚烧,一堆堆火焰化作缕缕青烟。大致经过三四个小时的焚烧之后,逝者的亲人将所有灰烬推入巴格玛蒂河中,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在中国,死亡是一个令人不快的话题,火葬场也是人们忌讳的地方,但尼泊尔人对死亡十分坦然。在河岸旁的空地上,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休闲聊天,小孩子开心地在河里游来游去,年纪稍大一点的男孩子会从三四米高的桥上猛地跳进河里……

    在巴格玛蒂河的东岸有许多林迦神龛,许多当地人坐在神龛外侧的台阶上,静静地看着对面的火葬仪式。在印度教中,林迦代表着生,而河水对岸代表着死。圣河两侧,一生一死,这是一种让人深思的场景。

    尊重生,不畏死。直面死亡,让人们在面对死亡的过程中逐渐悟透了生命的本质,看淡了名利和欲望。平和而坦然的心境大抵就是由此而来。

    站在巴格玛蒂河边,我们沉默伫立,安静地看着对岸火葬台上的死者在熊熊烈火中逐渐化为灰烬,缕缕青烟遮挡了逝者亲属的表情,看不清他们脸上是否有悲恸的神情,只能看到他们静静地坐着。我的脑海中不禁再次出现“Namaste”这个梵文词,它时刻提醒我们,所有的生命都有灵性的本源,每一个人、每一种文化都值得尊重与敬畏。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尼泊尔读懂“Namaste”
32名中国大学生获美国“百人会英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