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特工总统”老布什

本报见习记者 袁野   青年参考  ( 2018年12月12日   07 版)

    美国已故前总统老布什有很多标签,其中最少被提及的,或许是他作为美国最大情报机构首脑的经历。老布什是唯一一位掌管过中央情报局(CIA)的白宫主人。虽然执掌CIA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年,但在冷战的尖峰时刻,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他注定不会碌碌无为。

    执掌中情局不是个好差事

    1975年岁末,美国政府高层大幅改组。在这场被戏称为“万圣节大屠杀”的人事地震中,老布什被任命为中情局局长。当时正在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上班的他,是通过“美国之音”电台得知这一消息的。他的第一反应是:“我的政治生涯完蛋了。”

    彼时,老布什已经当过两届议员,曾在“水门事件”中为尼克松辩护,一度跻身福特政府的副总统候选人名单。对这颗未来之星来说,长期在海外奔波、远离权力中心绝非好事,接掌情报机构更谈不上是多好的跳板,何况,CIA当时名声很糟。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央情报局的公众形象跌落到了历史最低点。先是“猪湾事件”和古巴导弹危机,然后是越南战争……这个在冷战中冲锋陷阵的组织成了世人眼中邪恶的象征;1973年,美国国会不得不以《休斯·瑞安法案》限制中情局的海外行动。

    更可怕的公关灾难接踵而至。1974年12月,《纽约时报》曝光了中情局的“家庭珠宝”计划,披露了它从监视国内反战组织、暗杀外国政要、煽动政变到进行精神控制实验等见不得人的勾当。迫于舆论压力,福特政府任命了一个由副总统领导的“蓝带委员会”,对CIA的不法行为展开审查,国会也在第二年成立了特别调查委员会。

    四面楚歌的中情局急需一位能够提振士气、改善自身与立法机关紧张关系的领头人。老布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临危受命的。

    安抚国会 提振士气

    1976年1月30日,老布什奔赴中央情报局履新。作为曾经的议员,他非常了解国会山里的人和事,这使得他得以单刀直入,直接与美国参众两院的实权人物对话,说服他们改变对情报机构的看法,进而改革立法部门与情报系统的互动方式。

    如今不时在国际新闻中展示存在感的美国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就是老布什一手推动建立的。在这套新的监督体制下,来自两党的15名议员定期听取中情局的简报,在更广泛地了解后者的挑战和目标这一前提下,监督划拨给情报部门的预算。此举多少消除了对CIA“黑幕重重”的一些指责,但也引来了CIA的反弹。毕竟,自1947年成立以来,这个世上最隐秘、最不愿让人接近的实权部门,从未主动向外界解释过自己在干些什么。

    老布什身先士卒,成为史上第一位任由外界“解剖”的中情局局长。在一年任期里,他在国会作证多达51次,该纪录至今无人能破。美国“The Drive”网站这样评价这位退役海军飞行员:“这是损害管制的杰出例子,开创了两个机构之间开放的新时代。”

    老布什减轻了国会对中情局的敌意,还给人心惶惶的部下带来了信心。他的前任都是情报专家或军人,他此前从未涉足国家安全领域,但他懂得怎样当领导甚至“拉拉队长”。

    杜兰·克拉里奇曾在老布什领导下担任CIA阿拉伯方面负责人。他表示,老布什对特工们表现出十足的尊重。“他支持这种观点:‘让专业人士把活儿干好。’他以人为本。”

    中情局官员约翰·麦克劳林回忆说,每次向局长汇报完,老布什都会亲切地说出每个人的名字和职务,并一一对下属表示感谢。

    克拉里奇特别提到了1976年6月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紧急撤离行动。老布什本可以前往白宫并在总统面前出风头,但他选择留在中情局总部,监督了行动的全过程。

    作为外行,老布什擅长学习。他很快理解了中情局的办事风格,对向军方和政府高层提供的情报烂熟于心;他亲自编辑呈送给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简报,并在白宫闭门会议上解读它们。很多时候,他把了解情况的部下直接带到总统面前,而CIA以往的行政人员往往把业务人员排斥在外。仅凭这一点,老布什便大大提振了CIA的士气。

    特工们对他“知恩图报”。老布什52岁生日那天,中情局的“伪装大师”决定让领导改头换面。老布什变成了一个红头发、大鼻子、戴着厚底眼镜的家伙,一直没人认出他来,直到他自己主动承认。“我在这套行头下面大汗淋漓。”他风趣地回忆说。

    老布什结束中情局生涯时,这家一度风雨飘摇的机构已重回正轨,在冷战最后阶段的较量中居于有利地位。2018年12月4日,在老布什的悼念仪式上,CIA历任前局长、代理局长和副局长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其中提到:“虽然他作为局长的任期很短,但他留给机构的影响不可磨灭……他的领导,是我们在中情局工作期间试图仿效的北极星。”

    如今,中情局位于弗吉尼亚州兰利市的总部大楼,就叫“乔治·布什情报中心”。

    嘲讽基辛格 “算计”卡特

    政治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简单地以善恶评判,老布什的中情局履历中亦不乏刀光剑影。他见证并主导了全球范围内数不胜数的秘密行动,其中一些至今备受争议。

    虽然老布什对手下很亲切,但他上台后的头一件事就是把行动部门的一把手比尔·尼尔森炒了鱿鱼,还让其他一些中高层干部“靠边站”。他举荐了一群被称为“团队B”的鹰派人物,对苏联的军事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交上去的报告后来被里根政府用来论证增加军费的必要性。有人认为,老布什监督制作的报告太过耸人听闻,冷战结束后解密的苏联档案也证明,东方阵营并没有美国鹰派渲染的那么强大。

    有趣的是,作为成百上千名顶级间谍和分析人员的首脑,老布什对CIA未能预见到美国头号对手的崩溃闭口不谈。“他们讨论苏联时,依据的就像报纸上的消息,而非最详尽的机密情报。”曾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威廉·克劳表示。

    身为强力部门的一把手,老布什在政府高层面前并不总是扮演“老好人”。他和福特政府的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很不对付——后者中断了对安哥拉反政府武装的援助,还谴责南非种族隔离政权,让同两者过从甚密的中情局大为光火。在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老布什用并不常见的口吻嘲讽基辛格:“亨利,你没错,我们既无能又懦弱。”

    1976年11月,吉米·卡特在大选中获胜,老布什随即飞到佐治亚州,当面请求候任总统继续让他掌管中情局。老布什向卡特透露了不少机密,包括中情局对巴拿马强人曼努埃尔·安东尼奥·诺列加等的支持。他在备忘录中写道,这让卡特“有点儿沮丧,他重视道德”。最终,卡特没有同意老布什的要求,后者的CIA生涯就此告一段落。

    阴谋论者认为,卡特1980年未能连任,很大程度上是被中情局算计了。包括老布什在内的CIA官员同伊朗政府串通,让德黑兰扣留1979年伊斯兰革命期间被捕的52名美国公民,直到1980年大选结束。这些人质在里根1981年1月20日宣誓就职几分钟后获释。

    耐人寻味的是,1992年1月,在担任总统的最后几天里,老布什突然宣布了6项特赦,在1986年“伊朗门”丑闻中被定罪的前国防部长卡斯帕·韦恩伯格等由此免受牢狱之灾,独立检察官劳伦斯·E·沃尔什长达6年的调查毁于一旦。愤怒的沃尔什抱怨道,老布什的决定“破坏了无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原则。此事表明,拥有强大政治盟友的人士可以在高位上犯下严重罪行,滥用公众信任,但不会承受任何不利后果”。

    秘密被他带进坟墓

    老布什的“事迹”远不止这些。曾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蒂姆·韦纳在《灰烬遗产:中情局秘史》中写道,老布什“是真正相信‘冷战法典’的最后一位总统:什么也不承认,否认一切。无论中央情报局的所作所为是对还是错,他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它”。

    在老布什麾下,中情局及其代理人并不“安分守己”。1990年,老布什在儿子杰布·布什游说下释放了奥兰多·博世。这名来自古巴的右翼恐怖分子曾接受中情局资助,于1976年参与对古巴航空455号航班的炸弹袭击,造成73人死亡,还涉嫌袭击多个国家的古巴大使馆、暗杀古巴驻阿根廷大使……

    不管这些事件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影响,中情局对拉美各国恐怖分子的支持一如既往,相关计划统称为“秃鹰行动”。1976年9月21日,智利外交官奥兰多·莱特利尔和美国同事罗尼·莫菲特在华盛顿被炸死,这次袭击是时任智利军政府情报局局长曼努埃尔·孔特雷拉斯策划的,孔特雷拉斯同样是中情局的座上宾。

    此案发生后,中情局误导舆论,试图让公众相信智利当局与袭击无关,负责破案的联邦调查局一度误入歧途。美国记者罗伯特·帕里指出,“秃鹰行动”在老布什到来前就已启动,但在他的任期内是最血腥的。美国投入数百万美元帮助智利和阿根廷的军政府及巴西和巴拉圭的军事独裁政权“处理异议分子”。数据显示,6万至8万名拉美左翼人士、工会和农民领袖及人权活动家在此期间丧生,超过40万人被捕。

    1989年,已经入主白宫的老布什指示中情局推翻“老朋友”诺列加。CIA拒绝执行白宫的命令,老布什遂发动了美国自越战后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入侵巴拿马,并以贩毒罪审判了诺列加。有评论说,多年来,华盛顿一边宣称致力于打击贩毒,一边允许大毒枭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畅行无阻,诺列加只是运气不好而已。

    老布什葬礼当天,被认为代表民粹力量的“布赖特巴特”新闻网发表文章,批评他“使深层国家(Deep State)茁壮成长”,损害了政府的决策能力。随着终年94岁的老布什把秘密带进坟墓,他在中情局的更多故事,人们或许再也没有机会去了解。

 

“特工总统”老布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