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就业艰难 欧洲年轻人忙“自救”

本报见习记者 袁野   青年参考  ( 2018年12月05日   08 版)

    在西班牙就业公共服务办公室里,人们正在浏览招聘信息。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在欧洲的很多国家,青年失业率高企,是整体失业率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许多年轻人从事和学历不匹配的低薪工作,或者四处打零工,随时面临失业的威胁。尽管如此,大多数年轻人仍然保持乐观,耐心等待机会,积极“自救”。

    经济萧条,首先受伤的是年轻人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皮埃尔的小房间,却无法驱散他内心的阴霾。启动电脑,进入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他对这套流程已经熟练得近乎麻木。他投了100多份简历,却连像样点儿的实习岗位都没找到。

    “为什么读了这么多年书,找工作还是这么难?”这位28岁的失业青年拥有两个学位,其中包括法国“精英大学”图卢兹政治学院的硕士学位。难道读书真的已经没用了?他备感焦虑和挫败。

    皮埃尔的烦恼并非个例,反映了法国及其他很多国家公立教育体制与市场需求脱节。企业看重员工是否有专业的工作经验,而大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学习和论文写作的能力。许多年轻人找不到心仪的工作时,企业也在抱怨招不到专业的人才。

    法国《欧洲时报》报道称,据欧洲统计局2018年2月发布的数据,在欧盟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每4个人中就有1个找不到工作。英国《卫报》称,“80后”和“90后”是欧洲社会“受益最少的群体”。导致这种现象的,是国家债务危机、工作岗位紧缺、经济全球化和房屋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经济萧条时,最先受到打击的就是年轻人,因为他们工作经验匮乏,职业技能薄弱。

    青年失业现象在南欧尤为严重。希腊统计局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2018年第一季度失业率为21.2%,青年失业率则为39.1%。在2013年该国经济危机最严重时,青年失业率曾突破65%。人们担心,整整一代希腊青年找不到工作。

    找到工作的那些人,也可能是接受了与学历不匹配的工作,比如在餐厅当服务员,或者送快递。

    23岁的贾斯廷·菲利斯住在法国里尔市,有健康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当了两年“学徒”后,她还是找不到长期工作,只能四处打零工,给人当保姆,或者照料宠物,一天挣6.5美元。她每天很早起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最新招聘信息,然后参加应聘培训。发出两百多份简历、应聘了十多家公司之后,她仍然一无所获。

    “在家待着很难受,”菲利斯对《纽约时报》说,“你常常会想起自己处于失业中,只能靠照料宠物每周挣45美元。”为了不被这种生活状态逼疯,她用画画来打发空闲时间。

    “能找到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

    28岁的安瑞蒂·斯塔贝鲁原来在雅典一家电话接线公司工作。这活儿琐碎繁重,她一点儿都不喜欢。“我只是为了挣钱,除此之外,它一无是处。”她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然而,就连这份讨厌的工作她也没保住——今年7月,她和另外24名同事被裁员了。

    2011年获得政治学学位毕业后,斯塔贝鲁一直从事简单重复的低技能职业,因为找不到别的工作。“我想做点儿有创意的事。刚毕业那会儿,我想从事政治分析或者非营利性工作。”她说,父母搬离雅典后,她不得不自力更生。“我得养活自己,能找到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

    摆在南欧千禧一代面前的,是发达国家中最艰难的就业市场之一。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报道铺天盖地,关于就业机会的报道屈指可数。那些找到工作的人大多跟斯塔贝鲁一样,在不稳定的低技能工作中苦苦挣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希腊大学毕业生的最低月薪从800欧元下降到600欧元,四分之一的年轻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过去8年中,约有25万名大学毕业生离开希腊,到其他国家寻找工作。西班牙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0岁以下的西班牙年轻人中,有70%考虑移居国外。

    斯塔贝鲁的经历正是许多希腊年轻人的遭遇。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能提供合适的社会地位或报酬的稳定工作。许多高智商毕业生成为调酒师或服务员,或者在街头发传单;名校传播学硕士负责维护小公司的社交媒体账号;政治学博士在修理摩托车……

    许多低技能工作由于没有注册申报,未计入官方就业数据,被称为“影子经济”。英国卡迪夫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阿格鲁博士告诉BBC,在希腊,“影子经济”可能占其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劳动者是年轻人。“这会让年轻人没有安全感,降低他们的幸福感,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

    斯塔贝鲁承认,长期找工作的经历让她身心俱疲。“我对未来感到极度焦虑和悲观。有一段时间,我夜不能寐,沮丧万分,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幸运的是,最近她的日子好过些了,因为她找到了男朋友,他从经济和心理上都给了她莫大的支持。“我现在终于能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该做什么……我不想再找个上次那样的工作了。”

    继续学业,还是勇敢创业?

    一些人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有人决定放下身段,回炉重造。

    28岁的阿加皮·卡托奇是斯塔贝鲁的大学同学,也是政治学毕业生。2011年她毕业时,罢工和示威让希腊陷入停滞,平均工资下降了13%。她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却屡屡受挫。“我期待的职业是充满创意、鼓舞人心的。但当我完成学业时,我才意识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多大。我很幸运,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对那些不得不独自生活的人来说,日子非常艰难。”

    毕业5个月后,她看到了一则美甲艺术课程的广告。美容业是希腊仍然保持增长的少数产业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口红经济”,在低迷的经济中尤为常见。现实生活的艰难让人们总是急切地寻找精神慰藉,比如在委内瑞拉,选美赛事异常繁荣。最终,卡托奇决定投身于美甲这个“接地气”的行业。

    “我以前就喜欢做指甲,不管是我的还是别人的。”她告诉BBC,“接受培训后,我意识到自己真心喜欢这份工作。它非常有创意,更重要的是收入高。”

    很多毕业生有和卡托奇相似的经历——一位做美甲的同行拥有考古学学位。有些人甚至放弃大学,高中毕业后就去找工作。他们发现,大学文凭并不能帮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只能带来沉重的学费压力。

    这种现象在日本更加显著。在日本,“应届生主义”根深蒂固,很多企业只招收应届毕业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日本年轻人应对就业压力的方法可谓别出心裁。一些求职受挫的准毕业生为了保住应届生身份,故意拉低学分,延缓毕业。据日本《读卖新闻》调查,在2009年毕业的56.8万大学生中,至少有7.9万选择留级。

    创业是年轻人面对就业压力的另一种选择。“父亲多年没有工作,这让我意识到,不能等到毕业后再找工作,必须尽早开始为自己干活。”25岁的希腊小伙儿瓦希雷奥斯·卡拉瓦西利斯是一家游戏开发公司的创始人,他告诉BBC,还在上大学时,他和其他同学就开始自学制作电视游戏,让自己的计算机工程学位“物尽其用”。“雇主需要的实用技能是大学不会教的,但经济危机意味着公司没有任何资金来培训你。”在签下第一笔生意之前整整4年里,他们一直在自学互联网教程,寻找导师,参加行业活动。

    但创业总是充满艰辛,而且不保证成功,他承认“有时很难保持乐观”。“鼓励学生创业是有必要的,但我们必须提醒一句,创业并不容易。不过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别无选择。”

    逆境中,保持乐观最重要

    虽然目前仍处于失业中,但斯塔贝鲁对希腊的未来比一两年前乐观些了。“现在,好工作的招聘广告比以前多了,而不仅仅是接线员或派单员。对我们这一代来说,过去10年非常艰难,但年轻人需要留在希腊,努力改变现状。”她说。

    对求职中的年轻人来说,保持积极心态非常重要,否则很难坚持下去。英国小伙儿马修·塞夫顿毕业于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美术与视频艺术专业,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独立电影导演,就像美国的科恩兄弟那样。不过目前,他能在某个后期工作室找到一个带薪岗位就不错了。

    “每个人都告诉你,因为经济不景气,(毕业后找工作)会很艰难。但只有走出校园后,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有多难。我早就想过会做一些没有报酬的工作,但即使这样的机会也很难得。为了进入某个行业,你要有先白干两三年的心理准备。”塞夫顿说。他目前在一家制作培训教材的视频制作公司实习,虽然没有报酬,但能让他学有所用,为未来铺路。

    21岁的英国“学霸”薇姬·哈里森没有这么幸运。过去两年间,她寄出了200多份求职信。她对工作要求不高,应聘过的职位包括招待、保姆和厨师,但没有一次成功。今年4月,这个曾经活泼外向、热衷派对的姑娘在绝望中服药自杀。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哈里森写道:“我不想再做自己了。请不要悲伤,这不是你们的错。”

    “显然,(找不到工作)这件事让她情绪低落,看不到未来。”她的父亲说。

    哈里森的例子虽然极端,但面临相同困境的年轻人都能体会她的痛苦和绝望。因此,适时的鼓励就好比“雪中送炭”。

    在广东工作两年后,小潘回到家乡四川,想在成都找份工作,但求职之路困难重重。“快两周了吧,不停地投简历、面试,再投简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11月19日上午,她又参加了一场面试,“说实话,感觉不是很好”。坐上地铁那一刻,她心灰意冷,“真的觉得有点沮丧”。心情阴郁的她拿出手机录了一则短视频:“投简历、被拒绝、再投、面试、放弃、等通知……成都,留下我吧。”

    没想到,这段视频意外走红,点赞超过8万,留言超过1.6万条,还获得了@成都地铁的鼓励:“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不要着急,慢慢来,加油啊!”

    小潘在评论区里这样回复网友:“找工作实属不易,我会加油……看完了每个陌生人的评论……谢谢你们,我会加油的。”

 

就业艰难 欧洲年轻人忙“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