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人工智能“入侵”绘画圈

作者 袁野   青年参考  ( 2018年10月31日   10 版)

    《埃德蒙·贝拉米像》。

    《埃德蒙·贝拉米像》右下角的签名被一长串符号代替。

    创作团队Obvious的主要成员。

    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绘画首次进入佳士得并拍出高价,引起的有好奇,更有恐慌。从版权、原创度到“是否有灵魂”,AI画家面临质疑,但不会因此止步。

    10月25日,世界艺术史上多了一幅“名画”——《埃德蒙·贝拉米像》。许多人相信,这幅新鲜出炉的作品将和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和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一起名垂史册。

    这幅画的右下角见不到寻常的签名,只有一串难以解读的符号。事实上,《埃德蒙·贝拉米像》的作者并非有血有肉的画师,而是0与1的排列组合;有人惊呼,从这一天开始,人工智能(AI)向人类最引以为傲的艺术领域下了“战书”。

    人工智能的画拍出高价

    1766年,佳士得拍卖行在英国诞生,彼时,工业革命刚刚孕育出第一批能代替人类劳动的蒸汽机。两百多年后,名满全球的佳士得迎来了人类之外的创作者。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在10月25日于纽约举行的一场多版艺术品拍卖会上,由人工智能创作的《埃德蒙·贝拉米像》拍出了43.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万元)高价。

    多版艺术品是指经多次复刻后才定稿的作品,例如闻名遐迩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用照相版丝网漏印技术创作的《玛丽莲·梦露》。佳士得此次的拍卖品中不仅包括《玛丽莲·梦露》,还有美国波普大师罗伊·利希滕斯坦的青铜版画,20多幅毕加索的油画,以及不久前刚刚因销毁画作而名声大噪的涂鸦大师班克斯的作品。

    当天最后一个出场的不是沃霍尔,不是利希滕斯坦和班克斯,更不是毕加索的作品,而是《埃德蒙·贝拉米像》。画上的绅士穿着深色外套,露出白色衣领,面部模糊,五官难以辨认。整幅画构图略显奇异,稍微向左上角偏移,画布上留有大片空白。从画风上看,这幅肖像很像18至19世纪的作品。佳士得描述称,画中人是一名“发福的绅士,可能是法国人”,“从他那件黑色礼服和白领结来判断,他可能是位牧师”。

    这幅画的起拍价为5500美元,估值在7000至1万美元。竞标开始后,通过电话、现场和网络投标的人们展开了令人咋舌的争夺,《埃德蒙·贝拉米像》的报价迅速突破20万美元,两名电话竞标者、一名法国的网络参与者与现场的一名男子仍在不断加码。

    经过近7分钟的55次出价,一位匿名电话竞标者笑到了最后。他的出价为35万美元,加上佣金等,买家总共需为这幅画支付43.25万美元,是预估价的43倍。安迪·沃霍尔的一套版画以78.5万美元成交价夺得本次拍卖会冠军,“发福的绅士”排名第二。

    凭借不凡的身世,《埃德蒙·贝拉米像》成了整个艺术界的焦点。

    人工智能是怎样作画的

    《埃德蒙·贝拉米像》由法国艺术团体Obvious打造,该团队的主要成员是3名25岁的年轻人:雨果·卡塞勒斯-杜普雷、皮埃尔·福特雷尔和高蒂尔·维尼尔。2017年4月,他们在巴黎创立了Obvious,赋予其“艺术创造不只是人类专属品”的座右铭。

    为了培养出胜似真人的AI画师,Obvious让AI程序钻研艺术史,并向它展示作品的诞生过程。“我们输入了超过1.5万幅14到20世纪的人像,机器会根据训练指令创造出若干新作品,直到它骗过一个判断作品是由人创作还是机器创作的测试。”福特雷尔表示。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Obvious使用的算法被称为“生成性对抗网络”(GAN)。后者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员伊恩·古德费罗的得意之作。Obvious画作中的“贝拉米”来自法语Bel Ami,取好友之意,正是对“古德费罗”(Goodfellow)的跨语种转化。

    据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报道,GAN算法包括生成器和鉴别器两部分。卡塞勒斯-杜普雷解释说,生成器学习作画的规则,如“任何人物都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这个过程耗时约两天。然后,AI会遵照这些规则创建新的图像。鉴别器的工作则是分析判断哪些是来自数据集的“真实”画像,哪些是来自生成器的“虚假”画像。当生成器顺利“骗”过鉴别器,就算大功告成。“我们的目的是让人类尽量少地参与创作。”维尼尔说。

    之后,画作被打印到帆布上,嵌上华丽的金色画框,再加上冗长的数学公式作为签名。在Obvious的官网上,与这堆符号共存的是毕加索1968年说过的话:“计算机是没用的,它只能给出答案。”

    美国财经新闻网站CNBC称,Obvious为其算法添加了随机化模块,确保AI推出的每一幅画都独一无二。截至目前,该团队已创作出11幅肖像,构成了庞大的“贝拉米家族”,《埃德蒙·贝拉米像》是最新的一幅。今年2月,另一幅画作被著名收藏家、艺术学教授尼古拉斯·劳格罗·拉塞尔以9000英镑购入,目前在巴黎Art 42画廊展出。

    争议来自四面八方

    任何大红大紫都伴有争议,Obvious也无法免俗。随着《埃德蒙·贝拉米像》拍出高价,麻烦随之而来。首先是画作的版权归属——人工智能在创作中学习借鉴的上万张绘画来自开源数据库,但算法本身的来源存在疑问。

    据美国艺术资讯网站“artnet News”报道,“贝拉米家族”的“祖先”可能并非Obvious团队,而是美国少年罗比·巴拉特。巴拉特今年19岁,刚刚高中毕业,已经是研究GAN算法的行家里手。2017年10月,巴拉特把自己写的代码上传到开源网站GitHub,在网站讨论区,可以看到Obvious团队成员向他请教如何改动算法的帖子。

    然而,Obvious一直没有澄清此事,直到拍卖结束才表达了对巴拉特的感谢。“artnet News”报道称,巴拉特已通过社交媒体质疑Obvious是否拿他的成果去捞钱了。

    更激烈的争议来自艺术圈。质疑者认为,人工智能的作品是在存储了千千万万人类画作后“拼凑”出来的,不是“原创”,更没有”灵魂“,不能叫艺术品。“不是很有趣,也没原创性,”巴拉特表示,“他们只是想办法让事情听起来像是他们‘发明’或‘编写’了这些作品的算法……技术圈和艺术圈都不认为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反而更像推销员。”

    反对者的第二个理由是艺术要有“情绪”。画家比斯扎格默·罗拔指出,如果没有毕加索的愤怒,根本不会有《格尔尼卡》。人工智能没有情绪,无法让人类感觉到艺术作品背后的态度,不论是喜悦还是愤怒。

    Obvious据理力争。他们宣称,就算人类学画画,也要先弄懂以前的作品,借鉴他人的灵感。GAN并非是机械地拼凑,而是从成千上万幅画中摸索出创作方法,只要最后生成的是谁都没见过的图像,就是原创。至于“情绪”,人工智能谱写的音乐已被许多科技厂商用作发布会的开场曲,由此推知,人工智能的画也能被赋予情感。

    Obvious表示,他们并没将人工智能视作可批量生产作品的机器人画师,展出作品只是为了说服艺术界,他们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保守的艺术圈更接受实体作品,大家应该知道我们并不打算糊弄人,而是真想成为当代艺术家。”高蒂尔·维尼尔说。

    佳士得拍卖会的组织者理查德·罗伊德支持他们。“这幅画和佳士得250多年来卖出的东西并无二致,”他说,“人工智能是对艺术品市场造成影响的若干科技之一,但要预测会有哪些改变为时尚早。”AI艺术的演变日新月异,再过5到10年,公众的认知或将大为不同。

    担忧与恐慌无碍艺术进化

    人工智能对艺术领域的“入侵”其实早已开始,只是不似《埃德蒙·贝拉米像》这般引起轰动。

    早在2014年,谷歌公司就开发了DeepDream,采用与“生成性对抗网络”(GAN)相映成趣的“创造性对抗网络”(CAN)。2016年,谷歌在旧金山举行了一场义卖,29幅人工智能作品总共筹得9.8万美元。此外,脸书公司、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以及荷兰公共广播公司,都曾利用GAN算法研发人工智能绘画系统。今年10月19日,IBM公司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幅人工智能绘制的自画像。

    如果罗格斯大学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卖,也许会比Obvious的开价更高。在2016年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他们研发的算法成功骗过了参观者,53%的观众将人工智能的作品误认为是人类画家创作的。换言之,人工智能“画家”通过了图灵测试。

    人工智能甚至悄悄走入了日常生活。多媒体软件的“霸主”Adobe公司已将AI融入旗下产品,人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图片元素自动识别、人脸识别、智能抠图等功能都源自它。据《日本经济新闻》报报道,日本2015年就开发出用AI自动绘制卡通美少女的工具,今年8月还推出了能塑造虚拟偶像的升级版。同样是在今年夏天,微信小程序“猜画小歌”在朋友圈引发热潮,成为人工智能在文艺领域应用的鲜活范例。

    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展现存在感,《埃德蒙·贝拉米像》作为它“入侵”艺术创作这块“人类最后高地”的标志性事件,自然会引发争论甚至恐慌。2017年4月,斯蒂芬·霍金曾在演讲中提到,对人类而言,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最好的事情,要么是最糟的事情。

    “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除非我们学会如何避免危险,”霍金说,“我们站在一个美丽新世界的入口。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世界,而你们是先行者。祝福你们。”

    各国媒体都预测,人工智能将对未来工作岗位的数量造成影响,甚至有观点认为,亚洲和美国将有2/3的工作岗位实现自动化,影响波及7亿人。仅就艺术领域而言,许多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像照相术的发明一样,将一大批艺术家逐出历史舞台。

    在Obvious负责技术的卡塞勒斯-杜普雷并不避讳这一点,但他乐观地认为,艺术的历史总是与技术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曾几何时,人们说摄影不是真正的艺术,拍照的人就像机器。而现在,我们一致认为,摄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分支。”

 

人工智能“入侵”绘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