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那些被FBI监视的美国作家

本报见习记者 胡文利   青年参考  ( 2018年10月17日   05 版)

    新书《被监视的作家》封面

    FBI首任局长埃德加·胡佛

    克劳德·麦凯

    赛珍珠

    2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文坛的众多领军人物是美国联邦调查局“黑名单”上的常客。堆积如山的监控记录表明,当权者对他们针砭时弊的文字“神经过敏”。普罗大众对进步思潮的敌视与排斥,为这种秘而不宣之事火上浇油。

------------------------------------------------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众多不可言说的任务中,有一项委实难言光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冷战结束的半个多世纪里,这个强大的情报机构把一干著名作家视为假想敌,对他们进行秘密监控,有些文坛名人终其一生都未能摆脱FBI的窥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近出版的《被监视的作家》一书,重温了这段今日看来颇为荒谬的往事,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美国在二战、冷战、民权运动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变迁。

    “作家是危险的,因为他们有思想”

    “作家是危险的,因为他们有思想。他们落入了FBI的视线,开始被监视、跟踪和调查。”《被监视的作家》一书如此解释美国情报部门为何“入侵”文学世界。

    “《信息自由法》规定,人去世后就没有隐私权可言。”作者帕特·布朗告诉美国“每日野兽”网站,根据该法案,他要求政府公开相关档案。反复翻阅故纸堆后,他选择了16位作家作为新书主角,书中情节“详实生动,有时颇具喜剧色彩”。

    这些作家中,有艾伦·金斯伯格、苏珊·桑塔格、亨特·S·汤普森、杜鲁门·卡波特、诺曼·梅勒等,大名鼎鼎的海明威和马尔克斯也赫然在列。不管他们来自美国国内还是海外,以何种风格的作品见长,FBI都给他们安上了“间谍”或“颠覆”的假想罪名。

    对本国公民的监控始于FBI首任掌门人埃德加·胡佛,从1924年走马上任到1972年离世,他的任期长达48年。对这位FBI史上头号人物,坊间评价褒贬不一。

    1919年6月,美国8个大城市发生连环爆炸,其中一枚炸弹把时任首席检察官米切尔·帕默的住宅炸得粉碎,激起了全美上下对“异端”的怀疑和恐惧。在胡佛授意下,FBI罗列了一长串名单,包括不少作家、史学家、记者。大多数人对当局的敌意一无所知。

    “真实的历史资料告诉人们,我们的‘公仆’是怎样以维护公众利益之名,行不可告人之事的。”布朗告诉“每日野兽”,“这些档案有必要被公之于众,以供后世借鉴。”

    “引起FBI注意很简单”

    普通公民成为FBI“眼中钉”的缘由多种多样:写作、公开发言和请愿、加入社团、参加会议,甚至到某些国家旅行……“特别是在冷战时期,引起FBI注意很简单。”

    《被监视的作家》收录的16位主人公中,辛克莱·刘易斯极具代表性。他经常对“小镇式的伪善和清教徒的生活方式”冷嘲热讽,“土生土长的法西斯主义”也是他的抨击对象。1930年,刘易斯成为美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随即进入国会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视线。

    刘易斯的作品《埃尔默·甘特利》《大街》《巴比特》《埃罗史密斯》由名叫“工人图书馆”的机构发行。该机构向工人提供廉价简装本,声称要“对抗资本家,消灭带来剥削、压迫和战争的制度”。委员会由此怀疑刘易斯加入了“红色阵营”,尽管他们“不大能从他的小说里看出‘工人图书馆’那些政治主张”。

    美国政府从未放松对刘易斯的监控。到他人生的最后一年,卷宗已厚达150页,FBI不得不化繁为简,最后得出结论,“没有证据表明刘易斯从事过间谍活动”。在持续监视近1/4个世纪后,无论FBI还是美国军方,都没有发现刘易斯的任何“不法行为”。

    赛珍珠的案卷更厚,有200多页。FBI对她的“特别关照”始于1938年,正是她关于中国农民的长篇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

    真正激起当局警惕的,是她在1941至1942年创作的宣传册《为所有人争取自由》。其中一段写道:“美国海、陆、空部队普遍存在种族歧视。在国防部门和行业中把有色人种排除在外,无异于是在帮助我们的亚洲敌人——日本。”

    赛珍珠预言,一旦二战结束,殖民主义将走到穷途末路,因为“有色人种长期以来的忍耐到了尽头”。一位“爱国者”拿到这本册子后,在这段当时堪称惊世骇俗的文字上写下“颠覆”和“撒谎”两个词,然后把它寄给了FBI。

    跟前两者相比,威廉·福克纳的卷宗十分“袖珍”,只有18页。这位作家的文风天马行空,对后来的许多同行影响深远。他在FBI挂名,主要是因为20世纪40年代一桩富有争议的案件。该案中,黑人男子威利·麦吉被控盗窃并强奸了一名白人女子,法庭只用了两分半钟就判了他死刑,并动用军队把他押回监狱。

    “他们处死我的真正原因在于我是黑人……孩子们长大后,请告诉他们父亲为何而死。要改变现状,你和孩子们必须战斗下去。”在给妻子的遗书中,麦吉写道。

    此案引起了轰动,很多人要求重审,包括福克纳。最高法院驳回了申诉,于1951年3月对麦吉执行死刑。这封请愿书成了福克纳在FBI唯一的“污点”。

    还有一些作家的罪名纯属“虚构”。科幻小说家雷·布莱伯利的代表作有《火星纪事》《华氏451度》等,跟政治根本扯不上关系。他大概不会想到,FBI怀疑他的理由,竟然是“科幻小说是苏联瓦解美国人意志的阴谋”。

    行踪和手稿都是监控重点

    克劳德·麦凯出生于牙买加,是20世纪20年代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灵魂人物。据称,丘吉尔曾在演讲中引用他的诗篇:“若我们必须牺牲,让我体面地死去。高贵的血不能白流,就算是妖魔鬼怪,也不得不在我们死后低头致敬。”

    这位英雄情结浓厚的少数族裔领袖,被FBI称为“臭名昭著的黑人革命者”,“从大西洋一直活跃到莫斯科”,其档案长达193页。卷宗中提到,1923年麦凯即将动身前往苏联时,美国政府告诉出入境部门,他重返美国时必须加以“适当盘查”。在他居住的巴尔的摩市,FBI特工“专门给胡佛写了份报告,炫耀说动用了当地全部警力监视麦凯”。

    黑人作家的手稿也无法逃脱FBI的视线。在线人协助下,FBI经常提前“拜读”他们的著作,如剧作家洛兰·汉斯贝里的《阳光下的葡萄干》、拉尔夫·埃里森的《隐形人》等。

    “FBI想了解什么?有这么几件事。”华盛顿大学副教授威廉·麦克斯维尔告诉英国《卫报》,“第一,这些作家要到哪儿去,特别是当他们到欧洲、非洲和拉美旅居时;第二,他们要对公众发表什么内容。”在上世纪50年代,有些人的作品还没出版就被FBI审查过了。

    “在埃德加·胡佛眼里,黑人文学和激进主义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FBI还考虑过给一些黑人在政府部门安排工作,并允许他们参观白宫。他们想借此知道这些黑人领袖究竟在想什么,进而告诉他们应该想什么。”

    “当然,联邦特工也不全是为了监视而阅读他们的作品,有的人纯粹是被文学之美所吸引。”麦克斯维尔补充道。

    “全能的政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撰写这些档案的并不只有FBI。在冷战氛围中,人人都可能是间谍,也可能是告密者。

    1947年,一位自称来自加州的记者向FBI寄了封匿名信,将辛克莱·刘易斯尚未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说《王孙梦》称为“继《汤姆叔叔的小屋》后最具煽动性的作品”,刘易斯“在书中故意煽动黑人对白人的不满,它是向白人社会散布‘种族平等’的宣传工具”。

    1970年,路易斯维尔市的一名居民向FBI举报称,亨特·S·汤普森是“社区的害群之马”,可能犯过案、坐过牢。“我很想留下自己的名字,但害怕被起诉。”

    “看他那手舞足蹈、眉来眼去的样子!”看了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在脱口秀中的表现后,一名观众在给FBI的匿名信中愤怒地批判道,鲍德温公然指责尼克松政府“歧视年轻黑人”,应该吊销电视台的经营许可证。胡佛“深受感动”,在回信中信誓旦旦地表示,将对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展开调查。

    在所有非官方监视者中,最大牌的当属罗纳德·里根。根据司法部的记录,一名洛杉矶特工称自己与里根交情匪浅,后者从1941年起就是FBI的线人,是FBI安插在好莱坞的“眼睛”。“里根提供了那些疑似加入‘红色组织’的演员动向,还有好莱坞内部的阵营斗争。”FBI在备忘录中提到。

    绝大多数“嫌疑人”至死不知晓自己的一举一动尽被当局掌握,约翰·斯坦贝克是个例外。他的作品经常描写底层人民的贫困生活,曾被翻译成德语,成为纳粹德国的宣传工具。“他是极少数意识到FBI在监视他的人。”《被监视的作家》写道,“1942年,他忍无可忍地给首席检察官弗朗西斯·比德尔写信:‘您能不能让胡佛的手下别再踩我的脚?这很无聊。’比德尔把信转给胡佛,后者称‘绝无此事’——这是他的一贯托词。”

    FBI对文化名人的监视活动,有的经年累月,有的短短数日;有的跌宕起伏,有的无疾而终;有的荒谬可笑,有的令人不寒而栗。《被监视的作家》最后概括道,“联邦政府偶尔会承认过去犯下的错误,但这类监视活动将来可能还会继续”。

    “全能的政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被监视的作家》一书结尾,出版自由基金会执行主任特雷沃·蒂姆如是说:“今天的FBI拥有各种先进设备,是胡佛那个年代做梦都想不到的。有了这些高科技手段,他们对整个国家的监视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些被FBI监视的美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