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8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诞生于动荡年代 成长为国家宝藏

美国电视新闻档案馆:岁月令新闻永恒

本报特约撰稿 胡文利   青年参考  ( 2018年08月15日   03 版)

    今天的档案馆用上了数字录像技术

    尼克松的副总统阿格纽是范德比尔特档案馆的拥趸

    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位美国保守派商人的执念,令“保质期”短暂的电视新闻有了永久的安身之所,从而得以超脱纷争和偏见,升华为凝固无数历史瞬间的珍贵档案。

-----------------------------------------------

    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有座范德比尔特电视新闻档案馆。过去50年间,它一直以独特的方式记录历史——对主流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进行录像并归档保存。由于很多视频资料连原作者也不曾备份,天长日久,档案馆便成了“电视新闻研究领域最宝贵的资料库”。

    如果将日历翻回1968年,我们会意外地发现,范德比尔特档案馆的创建初衷并不是为了学术研究或记录历史,而是起源于动荡年代的政治斗争,甚至流露出对新闻的敌视和偏见。

    保守派商人的创意

    据美国“历史”网站记载,这座档案馆的创始人保罗·辛普森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当时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总监。他还有个不为外界熟知的身份:顽固的保守主义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美国现代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多种思潮剧烈碰撞,抗议、暴乱乃至暗杀时有发生。澳大利亚“对话”网站指出,辛普森把一切矛盾归咎于当时蓬勃发展的媒体,认为社会动荡是“自由的舆论氛围”所致。1964年大选期间,他致信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指责CBS的记者、有“最靠谱美国人”之称的沃尔特·克朗凯特,对总统候选人巴里·戈德华特的报道带有偏见、歪曲事实。

    这不全是空口无凭。克朗凯特信奉自由主义,对代表共和党的戈德华特心存反感。后者言行偏激,主张对苏联发动进攻,很多人担心这将引发核战争,导致世界毁灭。不少党内同僚反对戈德华特,民主党候选人林登·约翰逊也借此大做文章,抨击他为“极端分子”。最终,约翰逊获得了61%的选票,戈德华特以38%的支持率落败。

    1963年肯尼迪遇刺后,有人“甩锅”给保守主义。保守主义者在选战中落败,加剧了辛普森的愤怒。此后,哈佛大学进行了一项实验——用摇头丸代替药物治疗精神疾病,媒体对此做过专访。无论是对研究本身还是媒体的报道,辛普森都深恶痛绝。

    可是,在以反主流为荣的年轻人看来,保守一点儿也不酷。当时,摇头丸在美国不是违禁药物,哈佛教授蒂莫西·利里和理查德·艾伯特招募了数名志愿者,记录他们服下摇头丸后的表现。3年后,该项目在争议中被叫停,利里和艾伯特也被开除。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离开校园的二人摇身一变,成了反文化偶像和“嬉皮士英雄”。

    目睹此情此景的辛普森愈发担心媒体“带坏年轻人”,遂有了个念头:把电视新闻收集起来,以便多年后昭告世人,在反战运动和亚文化盛行的20世纪60年代,媒体是社会毒瘤。

    1968年3月,辛普森到纽约走访了当时的电视三巨头——CBS、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美国广播公司(ABC)。他向这些公司索要新闻录像,却被告知,它们“只保存两周”。原来,在电视媒体起步初期,录像带价格不菲,录制一小时要300多美元,必须反复使用,上头的影音资料会被定期抹掉。

    辛普森震惊了。他原本以为电视节目跟报纸一样可以长期保存。如果媒体都不保存自己的节目,今后拿什么给它们“定罪”?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成形了:他要自己动手翻录电视新闻。

    从动荡中汲取动力

    回到纳什维尔,辛普森找到了同伴——范德比尔特大学图书管理员弗兰克·格里沙姆。虽然政见不一,但格里沙姆也认为电视新闻应该被长久保存下来。他们得到了时任范德比尔特大学校长亚历山大·赫德的支持。赫德为三任美国总统当过顾问,他的信仰是“建立开放的社会,让任何意见都能得到表达”。

    他们搞来了3台录像机和3台电视机,辛普森从积蓄中拿出4000美元,作为启动资金。他们一五一十地录下了ABC、NBC和CBS在1968年总统竞选中的所有报道。不过,和电视台一样,昂贵的录像带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如今看来,如果不是因为1968年发生了太多值得记录的大事,这个计划很可能早就因经费不足而告吹。

    1968年为何重要?那一年,美军士兵在越南美莱村屠杀了500多名平民;反战运动在美国国内风起云涌,约翰逊总统迫于压力宣布放弃连任;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被刺杀;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刚赢得加州党内选举即饮弹身亡……“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没有哪一年比1968年更躁动、更嘈杂。”“Ropecenter”网站称。

    驴象两党内部也斗得不可开交。当年8月28日的芝加哥民主党大会上,在越南问题上主战的休伯特·汉弗莱击败了主和的对手,成为总统候选人。消息传出,失望的人们走上街头,以各种手段宣泄不满。NBC记者杰克·珀金斯用镜头记录下这场暴乱:

    “警察正向巴尔博亚大街赶来。在巴尔博亚大街和密歇根大道交汇处,他们跟示威队伍狭路相逢。人群不时投掷空酒瓶,警方开始用暴力手段疏散他们。示威者有节奏地高喊,‘全世界都在看’。”

    这一幕在电视上播出时,辛普森和格里沙姆把它录了下来。剪辑视频时,辛普森发现NBC从三个角度拍摄了警察逮捕同一名示威者的过程,但并未说明三个画面其实是一回事。他当即认定,这是媒体的诡计,意在渲染警察“暴力执法”,抹黑执法者。

    有了这个“重大发现”,辛普森兴奋地到处兜售他的项目。他宣称,研究媒体的唯一办法就是拷贝电视节目,以备随时“挑错”。1968年11月尼克松上台后,辛普森把芝加哥骚乱的录像寄给尼克松御用撰稿人帕特里克·布坎南。和因丑闻被媒体曝光而下台的尼克松一样,布坎南对自由主义的报道也很不认同,于是欣然接受了辛普森的“礼物”,还动用公款为其买单。

    在随后为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写的演讲稿中,布坎南提到了NBC对芝加哥暴乱的报道,指责媒体有失公允:“从三个角度拍摄了同一个场景,却不把真相告诉公众。”

    档案馆和媒体打上法庭

    彼时,电视新闻还属于“新媒体”,辛普森的资料库无法阻止它们的声望水涨船高,但没人乐意老被这样一双眼睛盯着,阿格纽的讲话更是让媒体人不快。美国媒体向来以“客观全面”自诩,称自己是“公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传媒学者查尔斯·庞斯·德里昂曾在专著中写道:“新闻来自奥林匹斯山巅,它的语调代表上帝的声音。”

    辛普森来者不善,媒体巨头不会听之任之。对此君号称“出于自由探索精神”的所作所为,NBC评论员鲁文·弗兰克嘲讽道:“我从来没见过哪个‘客观’的学者对我穷追猛打,是因为他觉得我表现太好。”

    媒体的另一重担心在于,如果辛普森不受限制地复制电视节目,他们将失去借重录和销售影像资料牟利的机会。1973年12月,CBS以侵权为由将范德比尔特档案馆告上法庭,并强硬地声称,如果获胜,它将销毁档案馆里的每一卷录像带。

    法官们并不支持这样的诉求。“电视媒体在美国的文化、思维和政治中越来越重要。电视新闻应受法律保护,让民众有机会回顾历史。”据“历史”网站记载,以这场诉讼为契机,田纳西州参议员霍华德·贝克推动美国《版权法》增补了一条规定:大学和档案馆有权复制新闻节目。新法案实施后,CBS只好跟范德比尔特档案馆握手言和。

    当然,档案馆方面也有所妥协。根据修订后的法律,只有NBC和CNN的新闻档案可以在社会上流通;想看其他电视公司的新闻节目回放,你只能去档案馆。

    时间能赋予新闻更多意义

    50载时光流逝,人们惊讶地发现,坚持每天录制电视新闻的范德比尔特档案馆成了独一无二的国家宝藏。它定格了无数历史时刻,记录了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

    辛普森头一次录制新闻是在1968年8月5日。那天,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拉开帷幕,初出茅庐的罗纳德·里根宣布将参加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角逐。他选择了自由派民主党人纳尔逊·洛克菲勒为盟友,希望在第一轮投票中击败尼克松,未能如愿。

    档案馆里的影像资料覆盖了越南战争、尼日利亚内战、苏东剧变等重大事件。许多纷扰已成过往,也有些至今悬而未决。

    最令辛普森的搭档格里沙姆印象深刻的,是一段20世纪70年代的电视新闻背后的故事。“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女人,她的儿子战死在越南。有人告诉她,在电视里看到了她儿子毫无生气地横躺在地上。女人不远千里赶来,恳求我们把那段录像给她,哪怕让她看一眼也好。她想知道儿子最后的模样。我至今记得她憔悴又恳切的面容。”

    “有些新闻要在漫长的岁月中才能显示出意义。”他补充说。

    范德比尔特档案馆起初只追踪ABC、CBS和NBC三家电视台,从1995年起,每天增录1小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新闻,从2004年起增录1小时福克斯电视台(FOX)的新闻。来档案馆翻阅陈年旧事的人怀着各种目的,有人研究政治偏见,有人研究性别印象,广告业的发展也成了重要课题——新闻中插播的广告被一秒不差地录了下来。

    时间来到21世纪,档案馆与时俱进。从2003年起,数字技术代替了昂贵的录像设备。档案馆还把资料做了备份,以录像带和数字存储两种形式寄给美国国会图书馆。

    不管秉持保守主义信念的保罗·辛普森对媒体的看法是否公正,都没有任何人能否认,在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下,范德比尔特档案馆在“记录历史”这件事上做出了贡献。正如“对话”网站所言,“政治斗争让人愚蠢,这是英国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金斯的名言。然而,就范德比尔特档案馆而言,政治斗争能演变出这样的结果,当真令人始料未及”。

 

美国电视新闻档案馆:岁月令新闻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