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1918年的硝烟中,雷诺FT型坦克小巧玲珑、其貌不扬,却凭借开创性设计成为现代坦克鼻祖。如今,在工程师和军事发烧友的努力下,百岁高龄的它们又一次整装待发。
------------------------------------------------
1918年5月底,德国军队在法国东北部的雷兹森林附近发动突袭,企图扭转战局。然而,当一款前所未见的微型坦克出现在法军的队伍中时,德国人的攻势碰壁了。
一个世纪后,当年的战场上矗立起一尊雕像,纪念雷诺FT型坦克的首秀。这辆看似铁皮玩具、仅搭载两人的战车,凭借众多有远见的设计被誉为“现代坦克鼻祖”。
“老坦克比登月飞船值钱”
百岁高龄的雷诺FT看上去并不像让人做噩梦的钢铁怪兽。它的长度是4.8米,宽不足1.8米,乍一看更类似顶着炮塔的老式拖拉机。美国M1“艾布拉姆斯”这样的现代主战坦克,长宽均是这个小家伙的两倍,重量可以达到它的8倍。
在英国肯特郡的一处农场,访客有机会一睹“现代坦克鼻祖”的真容。农场尽头的车间里停着两辆雷诺FT,其中一辆刚刚恢复正常状态,完成了近百年来的首次运行。
这两辆坦克是南非人麦克·吉布的收藏品。作为“骨灰级”军事爱好者,吉布对老式装甲车辆情有独钟,于1997年成立了威尔德基金会,专门收集并修复古董武器。
雷诺FT是该基金会复活的最古老的坦克。来自世界各地的军事历史专家、博物馆乃至政府机构都为修复工作提供了帮助。吉布说:“在我看来,一战老坦克比登月飞船还值钱。当我突然发现有机会搞到一辆的时候,‘拒绝’这个选项仿佛根本不存在。”
吉布的团队早在2008年就开始为雷诺FT寻找零部件。工作越深入,惊喜就越多。在对坦克前部的舱门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工人发现了一些标识,显示这辆坦克是1918年6月在法国雷诺公司下线的。
因为早已停产,零件往往来自稀奇古怪的地方。譬如,装有机枪的炮塔是在一处私宅花园里的假山山顶被发现的。查询史料可知,雷诺FT的炮塔是费舍(Fichet)公司制造的,后者曾因手工技艺而闻名。“现在,他们是欧洲最大的保险箱供应商。”吉布说。
两个法国人的天才发明
通过将机动性与火力结合,坦克帮助协约国取得了一战的胜利。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1916年秋天,当英国将世界上第一辆坦克投入实战时,人们完全想象不出,这个外表呈菱形、不断喷吐黑烟的庞然大物该怎样统治战场。
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馆长大卫·威利解释说,英国、法国和后来的美国都想利用装甲钢板减少士兵的伤亡,但是,早期的坦克行驶速度慢,经常发生故障,舱内“又黑又吵,又热又挤……引擎的烟雾和易燃的材料可以瞬间让它们变成死亡陷阱”。此外,英国最早的“马克I”型坦克将枪炮安装在车体侧面,射击范围小,也削弱了防御力。
这一切都被法国人让·巴蒂斯特·尤金·艾蒂安看在眼里,他意识到,让坦克变得更小、更轻才是出路。
艾蒂安是优秀的炮兵指挥官,对数学和哲学也有研究。他十分关注新技术对战略战术的影响,早在一战爆发前就验证了飞机指挥炮兵的可行性,用这套战法屡次重创敌人。关于坦克,他在战争开始不久后提出,步兵需要一种“移动盾牌”。向高层反映意见并得到首肯后,他找到大名鼎鼎的汽车设计师路易斯·雷诺,委托后者进行研发。
相比那些一味模仿英国人的同行,雷诺的思路截然不同。他认为,一旦部队突破敌军阵地前沿,一辆能在战线后方迅速展开并攻击敌军侧翼的坦克就有了用武之地,就像骑兵以往所做的那样。以当时的发动机技术,重型坦克很难达成这方面的目标。
于是,他决定“做更轻巧的东西”。英国坦克重达29吨,而他的方案只有7吨重。
服役时间横跨两次大战
除了轻巧灵活,雷诺FT的许多革命性特征也得到了认可。例如,它是第一款在可以360度旋转的炮塔上搭载武器的坦克。又如,英国坦克塞进了足足12名成员,而雷诺FT只需两人即可操纵,坐在前面的司机控制行驶,后方的指挥官/炮手掌控武器。再比如,发动机位于车尾隔间里,舒适性与安全性兼顾。这些都与现代坦克如出一辙。
坦克的引擎盖下还隐藏着其他创新。通过吸入油箱前部的空气冷却发动机,再将加热的空气在后方排出,它比英国的“马克I”更适合激烈驾驶。同时,发动机在车体大幅倾斜的情况下依然能正常工作,意味着坦克可以在不停顿的情况下从弹坑中爬进爬出。
雷诺FT的时速约为11公里,这个速度在1918年并不会被嫌弃太慢。相反,它有利于坦克和步兵一道摧毁敌军的防御工事,冲过战壕,然后分散开来发动追击。
法国统帅部对艾蒂安和雷诺交上的“作业”很满意,制定了在1919年年底前生产12000辆坦克的计划。由于雷诺公司产能不足,法国的各路汽车制造商都被动员起来。
“这是德国人棺材上的最后一颗钉子。翻看20世纪20年代德国人的回忆录,当被问及‘我们为什么会失败’时,‘坦克’经常被提及。”大卫·威利表示,从那时起,坦克被视为衡量各国军事实力的关键指标,谁的坦克更出色,谁就被认为更有机会赢得战争。
漫长的岁月里,其貌不扬的雷诺FT开枝散叶,让各国军队看到了改变战争形态的巨大可能性。利用20余年的和平岁月,希特勒的军官们尝试将装甲部队与航空兵结合,著名的“闪电战”概念应运而生,在二战中让包括法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吃了苦头。
尽管性能一般,1940年5月德法再度开战时,仍有数百辆雷诺FT参战。后来,德军也看上了这款坦克,用它在被占领的欧洲各地巡逻,保护物资、机场及支援警察。
直到1948年的阿以战争期间,依然有人在前线见到雷诺FT的身影。
一个世纪后再次出发
作为文物保存至今的雷诺FT为数不少,但还能开动的寥寥无几。因此,在肯特郡农场的车间外,慕名而来的参观者都希望能看到它自由驰骋的模样。
众目睽睽下,威尔德基金会的工程师马丁·特罗斯代尔爬进驾驶舱,小心翼翼地操纵坦克沿着金属斜坡驶上水泥车道。引擎的咆哮声中,百岁高龄的雷诺FT在建筑物之间敏捷地穿梭,然后在旁边的牧场上展示越野能力。
“因为速度慢,你不用像开汽车那样时刻保持警惕。遗憾的是,变速杆在换档时容易碰伤手指关节。”特罗斯代尔表示。但他强调,这辆坦克操纵起来不算麻烦,“两根负责转向的操纵杆,一个风门,离合器再加上刹车,总体来说,外行也可应付自如。”
真正让人纠结的是修复过程,光是重装发动机就花了9个月。几乎所有轴承都找不到现货,技术团队不得不弄来机床,摸索着制造。特罗斯代尔说,这种本领如今已经渐渐失传,他以往当学徒时还有大致了解,但现在的年轻人已没几个懂得了。
散热器同样散发着“维多利亚时代”的风范,它的1300多根管道全是手工焊接的。反倒是变速箱带来了小小惊喜——其中一部分齿轮看上去还很新。“高速档似乎比多数部件都好使,估计是因为这辆坦克原本的主人没怎么用过它!”特罗斯代尔笑着说。
随着第一辆雷诺FT成功复原,威尔德基金会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邀约。目前,有7辆同型号坦克排队等待修复,有了头一辆的经验,工程师很快就能让它们出门兜风。
用麦克·吉布的话说,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证明,在精确制导炸弹、隐形战机和激光武器大行其道的今天,这辆简陋但不平凡的“迷你”战车,能以独特的方式生存下去。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