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6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俄罗斯世界杯:足球、政治,谁是主角?

本报特约撰稿 袁野   青年参考  ( 2018年06月20日   05 版)

    6月17日,一名在莫斯科观赛的德国队球迷给俄总统普京点“赞”,给德国总理默克尔点“踩”。

    6月18日,支持阿根廷队的球迷在莫斯科红场狂欢。本版图片来源CFP

    西班牙、葡萄牙战成3比3平,头号热门法国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比赛,“梅球王”射失点球、阿根廷面对冰岛无计可施,卫冕冠军德国遭遇“开门黑”,巴西的世界杯40年首战全胜纪录终结……小组赛第一轮,各类冷门频频爆出,加上此前不尽人意的前期宣传及俄罗斯同西方的“凉战”,“史上最冷世界杯”的“帽子”已悄悄靠近俄罗斯。

    法媒:世界杯的风险主要来自政治

    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在6月14日陷入沸腾,东道主创造了世界杯揭幕战的历史最大分差。俄罗斯球迷携狗熊上街欢呼,“乌拉”之声响遏行云。“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称,统计机构16日的调查显示,该国至少55%的民众收看了这场揭幕战。

    在球场VIP包厢里,俄总统普京耸肩摊手,并拥抱了坐在一旁的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5比0的悬殊比分似乎没有影响王储的心情,毕竟这是他访俄的余兴节目,在主要事务上双方相谈甚欢。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此前在克里姆林宫,萨勒曼和普京就扩大能源合作达成了共识,俄能源部长诺瓦克也与沙特石油部长法利赫碰了面,两国大体上同意逐步退出减产协议。据沙特《中东报》报道,萨勒曼宣布,双方的联合措施在石油市场上取得了积极反响,并给全球带来益处。

    与萨勒曼谈笑风生也许有助于缓解普京的不快。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世界杯开幕前一晚,红场露天音乐会云集了俄罗斯顶尖的钢琴家、歌唱家,然而到场观赏的外国元首只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玻利维亚等,出席开幕仪式的除了上述国家,只有白俄罗斯、卢旺达、黎巴嫩、朝鲜、亚美尼亚和中亚国家等的领导人与代表,西方大国没有一个给面子。”

    考虑到英俄关系因前特工暗杀事件跌至冰点,BBC有所偏颇并不令人意外。日本《产经新闻》报指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也出席了世界杯开幕式,韩国总统文在寅将在6月下旬访俄,俄罗斯完全可能以世界杯为契机打开外交局面。

    《产经新闻》称,在驱逐俄外交官的29个国家中,有10个是本届世界杯参赛国。正如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所言,相较于恐怖袭击和足球流氓,此次世界杯的风险更多是由政治带来的,“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因乌克兰危机而‘受损’,此次世界杯将不会容忍任何疏漏”。

    BBC不忘揣测“克里姆林宫指定的11个主办比赛城市显露出政治用心”,认为选择加里宁格勒和顿河畔罗斯托夫“彰显主权、向对手叫板的心机不言而喻”。不过据RFI报道,除了英国和冰岛对世界杯进行外交抵制,尚无其他国家做出反应,1980年因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50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情况并未出现。

    6月17日,“德国之声”电台公布了趋势与选举研究公司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德国只有26%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官员不应出席本届世界杯,69%的人赞成出席。5月1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从普京手中接过一束鲜花,但眼下她陷入与姐妹党基社盟的争执,恐怕无法飞赴现场为德国队助威。

    舆论热议的“政治风险”尚未在俄罗斯出现,俄罗斯队的赛场首战对手沙特却“中了枪”。据BBC报道,6月17日,阿拉伯各大媒体特别是海湾地区媒体纷纷炮轰卡塔尔体育频道“beIN SPORTS”,批评其“为政治目的利用体育赛事”。这家卡塔尔电视台垄断了中东地区的世界杯直播权,并拒绝让沙特转播。6月5日,沙特带领海湾多国与卡塔尔断交刚满一周年。

    西方媒体花式“围观”

    “公正客观是每个记者应该遵守的最高原则,然而俄媒体和西方媒体对俄罗斯世界杯有着截然不同的报道取向,从而描绘了两个几乎相反的国度。”从这段出自BBC的文字,可见欧美媒体对俄罗斯世界杯的负面报道多到什么程度。

    BBC列举了一些美国媒体奇特的“关注点”:福克斯新闻网花大篇幅报道俄主办城市如何在开赛前对流浪狗大开杀戒;《华盛顿邮报》打出标题“不要让世界杯遮掩了俄罗斯的大规模腐败”;自由派新闻网站“Vox”专题探讨了俄罗斯性别政治;“美国之音”电台则提醒人们当心俄罗斯的种族主义和暴力,并强调由于美国驻俄外交人员减员,大使馆“为美国公民提供服务的能力被削弱”。

    欧洲的情况大同小异。法国《解放报》头版抨击“本届世界杯更像一个已结束的时代残余的痕迹”,《费加罗报》直指“普京将世界杯当作政治赛场”。在英国,《太阳报》和《卫报》刊登了该国著名体育记者大卫·康恩的文章,讲述俄罗斯申办世界杯期间的政治和间谍活动,路透社则警告观赛游客“不应携带电子设备”,以免成为俄罗斯黑客的目标。英国人还不惜自曝“黑历史”,提醒世人“俄罗斯足球流氓”有多么凶狠,曾在法国马赛把英国球迷揍得头破血流、落荒而逃。《卫报》还称,20多年来,俄罗斯极右的暴徒球迷受到政府鼓励。

    俄罗斯最大电视台“第一频道”的一名评论员指出,西方媒体热衷于手持放大镜挖掘负面消息,专等俄罗斯出丑。6月13日,俄国家杜马议员塔玛拉·普莱妮娃建议俄罗斯女性避免与“其他种族”的人发生性关系,否则“他们的孩子会受苦”。俄罗斯媒体没怎么注意的这条消息,在欧美成了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头条。

    相较之下,“德国之声”十分客气,虽然它与美英同行的区别只是“冷嘲”和“热讽”。“德国之声”官网发布文章《去看世界杯?在俄生存七大法则》,用德式幽默嘲笑俄罗斯人:游客请忘掉右侧先行吧,莫斯科道路交通遵循一条简单的法则——强者为王,谁快谁先;坐地铁别开口,因为地铁里实在太吵;免费的无线网络已实现全覆盖,但不设密码,所以会被黑客盯上;永远随身带护照,警察会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检查;别在路边摊吃东西,小心连续几天给宾馆厕所当常客;小便宜贪不得,别跟服务员讲理;千万不要跟俄罗斯人拼酒量。

    经济收益难如预期?

    “东道主俄罗斯经济低迷,虽然对世界杯带来的旅游和相关消费充满期待,但实际拉动效果可能有限。”《产经新闻》称,预计约有200万外国游客在世界杯期间赴俄。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本届世界杯赛事售票超过240万张,过半由来自美国、南美国家和中国的游客购买;组委会相信,到2023年,此次世界杯为俄带来的经济效益有望达308亿美元,能把该国GDP拉高1%。

    现实中,俄GDP持续低迷,2017年实际增长率为1.5%,今年1至3月为1.3%。《产经新闻》精打细算地报道称,俄政府和民营企业支付的世界杯举办费用合计约为6780亿卢布(约合人民币689亿元),其中七成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预算支出。英国《金融时报》指出,100亿欧元的主办筹备支出使“俄罗斯之夏”成了史上最昂贵的世界杯。

    据路透社报道,穆迪评级机构5月底的报告认为,世界杯对俄整体经济产生的影响较小,对旅馆和饭店的需求也集中在观赛期间的一个月,拉动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很低。

    “德国之声”记者茱莉亚·维克多利亚的亲身经历验证了这一点。在民宿出租平台爱彼迎上,她挂出了自己位于莫斯科的公寓,本指望在世界杯期间大赚一笔,结果挂了两周都无人问津,一通折腾下来只赚到50欧元,与平时无异。不过,国际足联(FIFA)本次世界杯的营收超过预期,《纽约时报》发现FIFA入账了61亿美元,比预估高出10%,其中大部分来自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世界杯对“俄罗斯印象”意义非凡

    “我们希望向世人展示真实的俄罗斯。你到处走走看看,会发现我们其实友善好客。”在圣彼得堡球场当志愿者的大学生奥尔加对BBC说。“向世界展示俄罗斯的最佳面貌”,这是克里姆林宫为主办此次世界杯立下的目标。该国朝野希望凭借这场风头无两的体育盛事展示自己的进步。

    “一说俄罗斯,人们脑中就浮现出一手抓着伏特加、一手举着枪的形象。”在丹麦纪录片《世界杯间谍》中,一位俄官员笑着说。“关于俄罗斯人确实存在一些偏见,正因如此,世界杯对俄罗斯意义非凡。”

    他们达到想要的效果了吗?日本媒体迎头泼了一盆冷水。《产经新闻》援引俄罗斯调查机构勒瓦达中心6月4日发布的调查称,在俄罗斯,46%的受访者“完全不打算观看比赛转播和相关新闻”;对于国家花钱举办世界杯等赛事,35%的受访者觉得没必要。“俄罗斯境内弥漫着冷淡的气氛。”该报称。

    然而俄罗斯队“开门红”后,该国载歌载舞的球迷呈现的显然是另一番面貌。2014年举办索契冬奥会时,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遭到西方口诛笔伐;2018年年初,俄罗斯在平昌冬奥会上的遭遇更是历历在目。俄罗斯同西方的4年对峙不仅没有停止的迹象,反而变本加厉,国内经济形势也依然严峻,民众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口,一场5比0的大胜足够他们兴奋一阵子了。

 

俄罗斯世界杯:足球、政治,谁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