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00后” 不再被高考“定终身”

本报记者 温莎   青年参考  ( 2018年06月13日   12 版)

    6月9日,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中学,考生们在高考结束后将书本抛向空中。图片来源 CFP

    6月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考生们走出考场。图片来源 CFP        

    今年高考,“00后”在历史舞台上首次出场。传统观念中,高考是人生重要的分水岭,是决定未来的战役。从1977年至今,高考制度已走过了漫长的41年时光。“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些观念,“00后”还认同吗?

---------------------------------------------

    面对高考,“00后”心态更平和

    英国《每日邮报》日前刊文称,在中国,高考被广泛认为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考验之一”。为了准备考试,学生们大多废寝忘食,不间断复习十几个小时成为常态,因为考试结果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个“全赢或全输”的挑战。

    印度新闻杂志《Swarajya》网站刊文称,每年6月初,中国的许多城市进入“高考时间”,建筑工地停工,一些道路被封锁。在此期间,在父母的见证下,数百万中国学生走入考场参加全国性考试,这场考试对每个学生的人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6月7日刊文称,在中国父母看来,考生们能读哪所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孩子能成为“蓝领”还是“白领”。中国庞大的课外辅导市场就是这种心态的佐证。

    CNBC援引的2017年汇丰银行一份报告显示,随着中国教育支出不断增加,中国的课外辅导市场规模即将超过1200亿美元。

    一位家长告诉CNBC,“学费不是主要问题”,如果辅导机构收费太低,家长们反而会怀疑教学质量。

    《Swarajya》的文章指出,中国的高考制度是在不断演变的。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前夕恢复了高考。从1977年到2016年,有超过1亿中国人进入大学,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高考为众多农村学生提供了获得大学教育和摆脱贫穷的公平机会。

    在传统观念中,关于高考的表述往往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人生大考”等。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求学道路的日益多元,人们的想法逐渐改变。

    美国侨报网在调查中发现,受访的“60后”普遍认为,高考对人生的影响是“一锤定音”的。一位“60后”说,“我们毕业的时候,恰恰是中国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那时候,考不上大学就意味着没有好的工作。而考上大学,不仅包分配,而且都是铁饭碗。”

    受访的“70后”大多认为,能考上大学固然好,考不上大学,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再“曲线救国”。一位“70后”对美国侨报网表示:“我也想考上大学,但大学名额就那么少。当年我参加高考时,就觉得如果考不上就以后再深造。”

    而在“80后”、“90后”看来,高考不再是唯一的人生选择。 一位受访的“80后”对美国侨报网说:“就算大学毕业了,也未必能比跟着爸妈做生意赚得多。”

    “00后”面对高考的心态更为平和。许多受访的“00后”表示,高考虽然还是升学的独木桥,却不是人生的独木桥。一位学生说:“虽然学历很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个人。如果自己有能力有想法,很多条路都可以让你取得成功。”

    参加高考是为了“增长经历”

    今年高考前夕,18岁的王欣(音)告诉法国埃菲社:“虽然我觉得我准备得差不多了,但还是有点儿紧张。我做过前几年的高考题,高三这一年我平均每天要花10个小时来学习。”

    王欣的目标是考入首都医科大学攻读医学。在她看来,“没有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因为这是非常重要的经历”。虽然承认自己有些紧张,但王欣认为,与高考相比,大学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会更艰难。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共有975万名考生参加高考,比去年增加了35万人,人数创下8年来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大多是在2000年出生的“千禧宝宝”。

    香港《南华早报》称,中国第一批“00后”迎来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这场考试将决定考生被哪所大学录取,以及将来就读什么专业,甚至决定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但“高考的作用似乎也就到此为止了”。考试固然重要,家长固然重视,学生固然紧张,可“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在“00后”心中正逐渐淡化。

    从事教育工作20年、至今仍在带毕业班的蒋老师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许多“00后”考生的自信和底气源于“社会不断进步,拓宽了个人发展的渠道”;日益庞大的中产阶层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质量不惜重金,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多种技能,也会为孩子日后留学做好准备。

    在出国留学已不是少数富人家庭奢侈品的今天,许多中产阶层家庭的孩子面对高考显得更加“淡定”。一些学生在备战高考的同时着手留学申请,甚至在高考之前就收到了国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在河北昌黎一中读高二的王迪出生于2001年,明年即将参加高考。他对美国侨报网表示,即使高考的成绩不理想,自己也不乏出路。“如果考不上一本,我可以选择出国读本科。我们班上已经有确定出国的同学了,正在抓紧学英语。”王迪说。

    与王迪的出国打算不同,今年在秦皇岛市实验中学读高二的周佳琪已决定选择艺考,她的梦想是去中国传媒大学读书。

    周佳琪告诉美国侨报网,自己从小就喜欢播音主持,艺考给了她一个很好的机会。“单凭高考比拼文化课,想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对我来说非常难。但如果选择走艺考这条路的话,我更有机会接近自己的梦想。”周佳琪说。

    出国求学、参加艺考等,令“千军万马”的考生们不必挤在一个“独木桥”上。据《光明日报》报道,高考前夕,一项针对2万余名“00后”高考考生、考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约半数受访的“00后”考生认为,参加高考是为了“增长经历”,而非“改变命运”。受访家长选择“增长经历”的比例更高,占到了70.7%。此外,有超过1/4的受访考生不满足于单纯凭分数上大学,而是选择尝试各种各样的途径,其中,自主招生、综合评价、艺考是最常见的选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为顺应社会的变化和人才发展的需要,高考制度过去40年一直在进行调整,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科目、考试和学校方面拥有更多选择权”。

    熊丙奇认为,“00后”的高考观出现新的变化,原因并不是代际群体特点,而是教育改革改变了外部的大环境。学生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这必然影响到他们的观念。同时,“00后”考生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体现出了更多的自主性。

    不过,《Swarajya》杂志网站指出,中国高考对大多数考生而言,仍有改变命运的作用。在许多欠发达地区,对那些家境贫困、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而言,高考是其走进大学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

    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每逢高考,朋友圈里就开始集体“忆青春”。离开大学校园10年、20年的“社会人”们,在职场上摸爬滚打、数度沉浮之后,对高考有了全新的理解。

    “接下来,考生们会面临高考放榜,希望你有勇气去坦然面对那份成绩单。”今年30岁的高丽丽曾是某市的高考文科状元,她在微博上告诉考生们:“考得好,值得庆祝,但也不要骄傲自满,因为人生处处皆考场,在高考后要同样努力;考得差,也不要自暴自弃,因为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没有所谓的失败者,不要让自己的激情和梦想就此被浇灭。”

    已经大学毕业3年的琪琪刚刚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公司,每天都加班到深夜,她希望学弟学妹们在高考结束后都能放松身心,享受难得的悠长假期。

    “请不要浪费高考后的假期,这也许是你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日子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寻找诗和远方。”琪琪告诉《青年参考》,“你还可以看一些想看却没时间看的书,用灵魂去感受世界的繁华,学一门心仪已久的兴趣爱好,用才艺去绽放新自我;学学开车,打打工,为之后打下基础。”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节点,但高考成绩决定不了什么,高考后你的主观选择,才能改变你的一生。进入大学,请你不要就此松懈,希望你能学好专业知识,那可能是你未来谋生的本领,希望你能多参加社团活动,良好的综合素质能提升竞争力,希望你能利用校内外资源开阔眼界,毕竟眼界决定人生格局。”琪琪说。

    刚刚大学毕业的张平同样明白,高考只是人生诸多关键节点中的一个。他对《青年参考》回忆:“我的一个同学,在填志愿的时候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但高考成绩仅仅比一本线高了11分。结果正好赶上中科大在该省招生出现滑档,他居然被录取了。按理说,他足够幸运了,但后来这个同学因为挂科太多,很快就退学了。”

    这件事让张平对高考有了更多的感悟和全新的理解。“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100米冲刺。率先撞开高考这条线的同学,肯定会以一个更好的身位进入下一阶段,但这真的不代表他一定能一直领跑。他们的人生,并不能被高考定义。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学习,才是决定人生的终极奥秘。所以,不管能不能考上,都不要否定自己的可能性。”

 

“00后” 不再被高考“定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