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发端于一场异想天开的核试验

气候问题受关注要“感谢”美苏争霸

编译 史春树   青年参考  ( 2018年05月16日   07 版)

    上世纪中叶,美国媒体对苏联核武器的渲染曾引起广泛不安。

    苏联在红场阅兵式上展示核导弹

    美国军方是气候问题研究的牵头者,也被许多人视为加剧气候变化的重要推手。

    当今世界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始自美国军方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秘密计划。更鲜为人知的是,美方此举的初衷,与苏联在冷战高峰期对核武器的“另类用途”息息相关。

    1971年3月23日,在莫斯科以东约1000英里(1609公里)处的人迹罕至之地,苏联在地下深处一口气引爆了3枚核弹,每一枚的威力都和1945年的广岛原子弹相差无几。核爆炸造成的巨大深坑向外界宣示了此次试验的目的:利用这种方式,苏联可以迅速开掘运河甚至改变河水流动的方向,将水资源引入原本干旱的内陆,制造一片片人工绿洲。

    和苏联在冷战期间实施的无数异想天开的工程一样,利用核武器进行水利建设的方案没过多久便被束之高阁。然而,这一连串出于民用目的的核试验,在东西方阵营分界线的另一侧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推动气候变化问题浮出水面。

    苏联想用核武器挖运河

    从表面上看,苏联用过剩的核武器开凿运河的计划并没掀起多大波澜。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侦测到这些核爆后,只是例行公事般地进行了抗议,称其违反了国际公约。莫斯科方面则从一开始就不肯承认自己曾把核弹用在如此“小题大做”的事情上。

    然而,在华盛顿国家安全人士的小圈子里,苏联的举动引发了广泛的不安。当情报部门向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以下简称DARPA)时任局长斯蒂芬·卢卡西克汇报时,后者的第一反应是:“苏联人又在玩什么花样?情况似乎相当危险。”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专注于开发核武器的民用潜力,孜孜不倦地进行了数以百计的核试验。“苏联人想改变河流的流向,”现年87岁的卢卡西克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那些河本来向北流,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他们想把流向倒转过来。”

    事实上,就核武器能否用于工程建设,美国军方并不在意,他们真正担心的是苏联人藉此展现出的想象力,或者说逆转自然规律的野心。众所周知,苏联境内的许多河流是汇入北冰洋的,如果能够改变它们的流向,意味着全球气候可能因此巨变。

    卢卡西克等人认定,美国必须提前探索应对之道,包括为可能的气候变化建立科研模型。无疑,这方面的研究在冷战年代被划定为顶级机密事项,而且被赋予了一个专门的代号:“尼罗河蓝”。

    乍一看,DARPA与气候问题扯不上半点关系,但40年前,它是美国最有资格关注这一领域的政府部门。该机构是1958年为应对苏联发射首枚人造卫星而紧急成立的,初衷是支援美国进行太空争霸。之后的岁月里,DARPA深深卷入涉“核”事务,为此建立了一套高精度侦测系统用以捕捉核试验的蛛丝马迹,苏联1971年进行的核爆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过度保密 谣言四起

    那一年晚些时候,美国空军军官约翰·佩里被DARPA的负责官员叫去,等待着他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打算找一个项目经理。你愿意来华盛顿操办此事吗?”

    “华盛顿又不是越南那种兵荒马乱的地方,我想都不想便回答,‘当然’。”佩里回忆说,“我日后才逐步发现,自己为之努力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

    佩里原本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气象学专家,主持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对他来说并不是多么艰巨的使命。接手“尼罗河蓝”项目后,他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将该项目尽可能地透明化;对苏联核试验的关切需要秘而不宣,但为气候变化建模的工作可以开诚布公。他认为,如果把保密工作搞得滴水不漏,反倒会损害军方与学术界合作的能力。

    据佩里自述,一味的讳莫如深“确实给项目罩上了不良氛围”。时间一长,坊间有谣言说,DARPA试图操控天气。“曾有国务院军控办公室的一个家伙来访,他揣着最高级别的秘密通行证四处乱逛,要看看我们在做什么邪恶的事情,结果一无所获,只得悻悻而去。”

    “你不认识我,但我能给你很多钱”

    保密不再构成障碍,下一步就是去找科学家来开展必要的研究。佩里掌管着300万美元资金,这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钱,让他觉得底气十足。

    这项研究启动不久,佩里和卢卡西克与埃里克·威利斯碰了头。威利斯领导着DARPA的核爆炸监测系统,曾以放射性碳年代法测定爆炸源;更重要的是,他擅长以历史学家的眼光观察气候问题。按照佩里的说法,“他认为,应该把基于以往的气候变化规律得出的数据包含在内”。

    佩里对“气候考古学”一无所知,走出上司的办公室后,他手头多了40万美元经费。“接下来,我开始给科学家们打电话,说,‘嗨,你不认识我,但我能给你很多钱’。”

    “尼罗河蓝”项目的核心是一系列基于气候数据而设计的计算机模型。DARPA或许不是最好的气象研究基地,但在摆弄计算机这件事上有独门秘籍。在“尼罗河蓝”开始两年前,该机构的计算机科学办公室已经建起了阿帕网(ARPANET)的第一批节点,这个网络被视为因特网的雏形。DARPA还掌管着“伊利阿克IV”计算机,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超级电脑。

    DARPA的气候研究工作为“伊利阿克IV”的命运提供了转机,彼时,这台超级电脑因为太烧钱而广受质疑。佩里说:“我们正忙着为有能力购买它的用户开发这台计算机的真本领,而气候建模正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之一。”DARPA的拨款还挽救了智库兰德公司在气候模拟方面的工作,此前,兰德公司这方面的研究收支严重不平衡,差点儿被砍掉。

    一个跨学科领域悄然诞生

    美国军方跟风雨雷电打交道久了,免不了遭到非议。通用汽车公司的科学家露丝· 雷克头一个对DARPA资助的气候变化模型提出质疑。“建模就像自慰,”雷克在一次会议上嘲讽接受官方资助的一些学者,“如果你做得太多,就会倾向于认为它是真的。”

    雷克亲口证实了这段轶事,她解释道,自己的主张是:科学家把模型和现实混淆了。“他们有权为自己在做的事情感到高兴,他们做出了很多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结论是准确的。”

    无论如何,DARPA的工作都有划时代的意义。该研究项目首次让建模专家、历史学家、辐射痕迹专家和气象学家聚到一起。参与其中的科学家之一沃伦·维斯科比指出,该项目创造了一个跨学科的崭新领域,让他从应用数学家转型为气候科学家。“所有这些学科都对气候科学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但在20世纪70年代前,它们是彼此分开、泾渭分明的。”

    无独有偶,DARPA紧锣密鼓建设“尼罗河蓝”的同时,另一项改变气候研究进程的计划也在幕后运转起来。那是1972年12月,哥伦比亚大学的乔治·J·库卡和布朗大学的R·K·马修斯致信美国总统尼克松,表达了对“史无前例的全球气候恶化的担忧”。

    有趣的是,两位学者当时关注的并非全球变暖,而是变冷,他们担心降温会削减粮食产量,加剧人道主义危机。这封信引起了白宫的注意,后者指派一个跨部门小组研究应对策略,以回应两人“政府应制定某种项目或计划,有工作目标和具体分工”的诉求。

    头号功臣的努力被公众遗忘

    后来,苏联放弃了用核弹改变河流走向的宏伟计划。不过,在美国,当DARPA的研究在1976年告一段落时,气候问题研究的基础已牢牢打下:科研队伍初步成型,有利于相关研究的政治氛围也已形成。DARPA从此离开了关注气候问题的第一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接手了这项工作,最终在卡特政府时代促成了“国家气候计划”出炉。

    像露丝·雷克这样对早期的一些建模工作持批评态度的学者也承认,研究清楚地表明气候变化是真实的。她说:“我依然坚持本人多年前对约翰·佩里表达过的观点,‘我真的不认为我们通晓一切,我们还远远不了解气候’。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反思所有可以减缓气候变化速度的措施,相反,我认为不进行反思才是轻率的做法。”

    研究模型的准确性有待商榷,但学术界此时已达成重要共识: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建立这样的共识,大部分功劳要归于DARPA,但它的努力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被绝大多数人遗忘,只有获得过相应资助,并引领气候研究领域的少数科学家还记得。

    “尼罗河蓝”计划落幕40多年后,佩里和卢卡西克等亲历者仍然定期举办午餐会,缅怀当初共事的岁月。一次,佩里对昔日的上司感叹:“斯蒂芬,你清楚,我们在DARPA开创的工作一步步壮大,最终构成了当今人类对全球变暖加以理解的基石。”

    美国《史密森尼杂志》网站

 

气候问题受关注要“感谢”美苏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