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3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俄罗斯有座从不沉默的秘密电台

编译 史春树   青年参考  ( 2018年03月07日   07 版)

    MDZhB电台运行在4625KHz的固定频率

    从卫星图上俯瞰秘密电台所在位置

    情报人员惯用的一次性密码本

    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一座从未被官方承认的广播电台不知疲倦地运行了30余年。它的存在意义,成为各国情报斗争中的难解之谜。若这个秘密电台停止播音,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层出不穷的阴谋论,令人们的好奇心笼罩上莫名的恐惧。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附近的一片沼泽中间,矗立着一扇高大的铁门。透过锈迹斑斑的栏杆,好奇的探险者可以看到耸立的无线电发射塔、似乎已经废弃的建筑群和被一堵石墙隔离的高压输电线。凡此种种,让人联想起东西方剑拔弩张的冷战岁月。

    这个地点据信是秘密电台“MDZhB”所在的位置。无论苏联还是俄罗斯政府,都不曾承认它的存在。1982年以来,MDZhB电台一直24小时不间断地发送单调沉闷的音调,偶尔插入另一种噪声,每次持续几秒,就像从大海深处驶来的幽灵船鸣起号角。

    另外,每周有那么一到两次,一个男声或女声会以毫无情感的语气,向全世界播送意义不明的俄语单词,有时是“小艇”,有时是“农业专家”。只要将收音机调到4625KHz的频率,你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收听到MDZhB电台的声音。

    这个电台如此诡异,难免让熟悉它的人头脑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阴谋论。时间来到21世纪,全世界仍有数万计的无线电爱好者日夜监听着这个频率,并亲切地将其称为“蜂鸣器”。不过,从没有人宣称,自己能听懂MDZhB电台说了些什么。

    这个电台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播音停止意味着世界末日?

    MDZhB电台开始广播的时间,恰恰是冷战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当时,苏联的尖端军事计划层出不穷,该电台也一度被认为与此有关。奇怪的是,苏联解体后,它并未销声匿迹,反倒更活跃了。目前,该电台有两个发射站,一个在圣彼得堡,另一个位于莫斯科附近。

    从与大洋深处的潜艇通讯到与外星人交流,有关这一神秘电台运行目的的说法无奇不有。一个“脑洞”最大、支持者众多的假设是:电台是一个所谓“死手”信号开关:若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蜂鸣声将停止,并自动触发核武器。届时,人类文明将毁于一旦。

    这个假设并不像听起来那么荒诞不经。美苏对峙时期,双方都进行了大量有关核威慑机制的研究,甚至设计了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用来在常规指挥系统失效时自动发起核打击。很多专家认为,鉴于与西方近年来的紧张关系,俄罗斯仍有类似的系统在运行,正如俄总统普京在2017年的一次谈话中所言,俄罗斯和美国如果爆发核战争,谁都不会是赢家。

    由于莫斯科一直守口如瓶,人们只能从信号本身寻找线索。MDZhB电台和其他国际性电台一样,采用短波形式的低频率播放信号。这意味着,相比地方性的广播电台、手机基站及电视台,其每秒通过单一点位的电波更短促,传输距离则远得多。

    高频无线电信号只能以直线传播,会因为障碍物遮挡或到达地平线而减弱乃至消失。而短波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拜大气中的电离层所赐,它能以Z字形在地面和天空之间来回反弹,传播距离以数千公里计。因此,在航海、航空及军用通信领域,短波可以飞越大洋、翻山越岭,应用范围广泛。

    当然,短波传输也有缺陷。电离层并不是固定的平面,而是像海平面一样起伏。白天,电离层会随着大气膨胀上升,晚上又逐渐下降。因此,要确保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能够收听到电台信号,并以此为发动核战争的“扳机”,就得在不同时间段调整信号的发射频率。业内人士称这种调整为“日频”和“夜频”。MDZhB电台并未遵循这一规律。

    关于MDZhB电台的另一个推测是:其被俄罗斯军方用于测量电离层高度。伦敦城市大学信号情报专家大卫·史塔波斯解释道,“为了让侦测导弹的雷达系统获得最好效果,需要确定电离层高度”。无线电信号抵达电离层再反射回地面的时间越长,电离层越高。

    但这种假说依旧存在问题。要想确定电离层的高度,电磁波信号中必须有特定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汽车报警器。但史塔波斯指出,MDZhB的广播听起来并非如此。

    放眼全球,还有其他一些秘密电台具备与MDZhB电台相似的特征。譬如,一个名为“林肯郡偷猎者”的电台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直运行到了2008年,人们在全世界都可以收到它发出的信号。该电台也是来自未知地点,有人推测其位于塞浦路斯周边。每个小时的开始,该电台都会播放乐曲《林肯郡偷猎者》的前两小节旋律;重复12次后,电台会播放出一个用上流社会口音读出的数字——“1-2-0-3-6”,无人能够解读。

    苏联与西方在电波中斗智

    苏联(俄罗斯)与西方围绕信号情报的交锋贯穿了整个20世纪,莫斯科对无线电加密技术的娴熟运用,给欧美情报机构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英国,双方第一次短兵相接是1927年5月。当时,英国警察搜查了全俄合作社(Arcos)的办公大楼,后者名义上负责管理英国和苏联的贸易往来。在一个没有门把手的地下室,警方发现苏联人正在销毁文件。

    通过这场戏剧性的突然袭击,英国政府并未得到太多有价值的情报。反倒是苏联方面因此提高了警觉,意识到自己多年来处于外国情报机关的监控下。白金汉大学安全与情报研究中心主任安东尼·格莱斯指出,“此事影响巨大”。为了证实这次搜查的正当性,英国政府官员甚至在议会当众朗读了一些被查获的电报。

    受此刺激的苏联人很快改变了电报加密的方式,为所有驻外机构换发了一次性密码本。在这种加密机制中,密钥由发送者生成,仅与接受信息的人共享。只要密钥是完全随机的,就算信息被截获也无法破解,涉密信息如同被锁进了无形的保险箱。

    有趣的是,此后不久,英国人也选择了同样的加密方式,应了那句老话:“如果你不能打败他们,那就加入他们。”真正的难题在于,生成一个完全随机的密钥非常难,因为密钥生成系统本身是有运行规律的。最终,英国人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

    他们把麦克风挂在临街的窗户外,录下街上的声音。史塔波斯指出,“街上有各式各样的响动。公共汽车经过的同时,可能正好有警察在大喊大叫。这种声音是独一无二的,永远不会重复第二遍”。如此一来,情报员就可以放心地将其转换为随机代码。

    即便如此,复杂的加密机制还是挡不住更狡猾的破译者。二战末期,英国人意识到,完全随机的加密信息仍可能被破译,前提是把密码本搞到手。格莱斯说,“不久,我们发现,东德的苏军医院经常拿用过的一次性密码本当厕纸”。虽然具体操作过程十分“重口”,但英国情报人员最终通过从洗手间里“淘”来的密码本反将了苏联人一军。

    互联网取代不了秘密电台

    MDZhB电台在上世纪80年代浮出水面。它的设计者应该会从和西方情报机关交手的经历中汲取足够的经验教训。事实上,这个电台的奥妙至今无人能够破解。

    有一种观点认为,类似的秘密电台在21世纪仍将活跃,原因在于无线电通讯的固有优势——虽然可以推测出谁在发报,但任何人都可接收消息,所以,外界无从判断信息究竟发给谁;电话和电子邮件速度快,但一旦你接听或打开它们,就意味着暴露行迹。

    关于MDZhB电台的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假设是,其被用于向分散在全球各地的俄罗斯特工发布命令。2010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它摧毁了一个“长期潜伏、根深蒂固”的俄罗斯间谍网络,这个组织正是通过短波无线电接收加密消息的。

    反对这种论调的人主张,MDZhB电台从不广播任何数字化的编码信息。不过,数字化的编码信息并不是必需品,因为只要有一次性密码本,就可以翻译任何信息,从代码到语音均可实现。史塔波斯表示,“如果这通电报被加密,你听到的或许只是‘... enejekdhejenw ...’之类的乱码,但真正的接收方听起来就是正常的话语。”

    通过无线电发送信息,本质上是改变电磁波的波幅和频率。举例来说,连续两段电波表示X,三段紧连的电波表示Y。当电磁波信号携带有实质内容的指令时,它不会像正弦波那么均匀,而是会像心电图般,在示波器上呈现出锯齿状的轮廓。

    MDZhB电台并非如此。它遵循的更像是一种“持久待命,伺机而动”的逻辑。简而言之,它几十年如一日的嗡嗡声可能是种警示机制,用于告知接收者“这个频率只属于我”,以阻止他人占用该频率。只有到了危急时刻,如俄罗斯遭受大规模入侵的情况下,它才会发送有内容的信息,命令世界各地的特工和边疆地区的军队做好战斗准备。

    许多迹象表明,俄罗斯方面已为此操练多时。2013年,欧洲各国的无线电爱好者表示,在波罗的海沿岸监听到俄罗斯军方的异常举动,“他们发出了一个特殊的信号——‘COMMAND 135 ISSUED’,被认为是要求军队‘全面进入战备状态’的测试信息”。

    MDZhB电台的真相或许永远无法揭开。挥之不去的神秘感,让外界对它的好奇渐渐笼罩上了一层恐惧——无论上面的哪种假设成立,那单调的嗡嗡声千万不要停止。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俄罗斯有座从不沉默的秘密电台